今日下午,有微博大V爆料称,滴滴大数据杀熟,用滴滴打车,同样的出发点,同样的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而且远距离来看,苹果手机要比安卓手机贵4块左右
今日下午,有微博大V爆料称,滴滴大数据杀熟,用滴滴打车,同样的出发点,同样的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而且远距离来看,苹果手机要比安卓手机贵4块左右。
根据爆料,小编分别选取了两部苹果手机、一部苹果手机和一部安卓手机,在相同的时间、出发点和目的地进行测试,结果却与爆料所说完全不一样。
首先说说两部苹果手机的测试结果,小编随机选择了三组测试:
▼下午15:27,从大恒科技大厦到三里屯太古里,拼车、快车、优享三种服务的价格完全一致,依次为46.5元、51.6元、60.7元。
▼下午15:28,从大恒科技大厦到北京南站,快车、优享的价格完全一致,依次为54.4元、63.9元,拼车的价格不一致,分别是46.1元和52.1元。
▼下午15:29,从大恒科技大厦到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拼车、快车、优享三种服务的价格完全一致,依次为87.5元、90.3元、105.9元。
再来看看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的对比测试,同样也是随机选择:
▼下午15:36,从大恒科技大厦到首都国际机场,快车、优享的价格完全一致,依次为91.3元、107.1元,拼车价格不一样,安卓手机为88.5元,苹果手机为87.5元,反而是苹果手机相对便宜一些。
▼下午15:36,从大恒科技到北京南站,两部手机中显示的拼车、快车、优享的价格完全一致,依次为49.9元、55.9元、65.7元。
▼下午15:37,从大恒科技大厦到三里屯太古里,两部手机显示的拼车、快车、优享的价格完全一致,依次为45.8元、52.1元、61.3元。
从两组随机测试的结果来看,在相同的时间下,输入相同的出发点、目的地,快车、优享的价格没有差别,拼车有浮动,但差距很小。在不同的时间,相同的出发点、目的地,拼车、快车、优享的价格却各不相同,差价在3元以内。
对此,小编向滴滴内部人士进行了求证,对方表示,影响预估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不同时间、路况、定位等情况下,都会有不同的预估价。同时,网络环境也是影响预估价的因素之一。目前滴滴app的显示的预估价金额是预估价减去优惠券抵扣金额。
此外,与酒店、机票的价格不同,网约车平台上显示的价格只是为了方便乘客,提供的一个预估的费用,并非乘客最终实际支付的金额。乘客最终支付的费用是根据车辆最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来计算的。
在该微博大V的爆料下,有网友留言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滴滴官方的回应基本相同:
@世界你好啊嗯:最终还是按照实际路线距离和时间计费的,这个无非预估价!公里时间单价是固定的。
@伟平_假如我是悟空:这个……是实际的成交价格,还是约车时的评估价格啊?如果是前者,如何确定行车时间和行车路线一模一样?如果是后者,那根本就没有意义啊。就个对比感觉说服力不够。
@金鲳鱼_Finn:数据分析有时效性吧我觉得,不同时间价格应该会变化,因为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数据都在变啊,比如调度,早高峰什么的。个人觉得。而且在这个时间节骨眼上爆出这个对比测评,我觉得有点可疑啦。我这么多年上网的经验告诉我
@海底的呆头鱼:这是预估价啊,实际的里程和时间算出来的价格都是一样的。你这是因为打过车,滴滴记录了个性化的目的地,和默认的目的地坐标有偏离,所以价格会不一样。
@LuvChang丨GuoAn:不是到目的地才知道到底多少钱吗
以下是滴滴CTO张博在公司内网上发帖的内容:
滴滴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最近几天,外界关于“大数据杀熟”讨论一直很热。我也陆续收到一些询问,问滴滴是不是利用大数据“杀熟”。
首先,必须要强调的是,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更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创造用户价值是公司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底线。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其次,“预估价”和“实付车费”是两个概念。“预估价”是为用户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实付车费”是根据每个行程的真实状况标准计费得出支付价格。
造成“预估价”波动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每个行程的预估价是根据乘客定位、实时路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长计算预估的。这些变量都会影响预估价。其中,路况是最复杂的变量,变化非常快。滴滴预估价是按毫秒实时刷新的,所以进入预估价界面的时机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哪怕一分钟内也会看到不同的预估价。
第二,滴滴显示的预估价金额=预估价-优惠券抵扣金额。有一些网上的case对比忽略了优惠券抵扣金额,因此造成误解。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用户需要分别点击“业务线icon”才能看到优惠券的详细抵扣金额,优惠券金额显示不明显,这一点已请产品团队评估优化。
第三,乘客发单时所处的网络环境是复杂的,可能是移动网络、可能是Wi-Fi环境。乘客也可能是在诸如机场、火车站、地下停车库等建筑结构较为复杂的场景,这都会影响用户的定位信息。此外,即使同名的起点和终点,也会受GPS精度影响,最终经纬度度坐标产生细小误差,从而影响预估价的估算。
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容易验证,只要两个手机同时打开滴滴,反复进入发单界面多测试几次,就能发现滴滴“大数据杀熟”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大家身边有朋友有类似疑问,也请大家能帮忙耐心解释,消除误解。谢谢大家!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