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可怕!弃北大读技校背后的真正危机 一则“弃北大读技校”的新闻被媒体持续热炒。事件的主人公是叫周浩
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可怕!弃北大读技校背后的真正危机
一则“弃北大读技校”的新闻被媒体持续热炒。
事件的主人公是叫周浩。
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最近,当他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上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轰动。
在一个尊重个人选择职业和生活的时代,周浩离开北大投身技术院校,是他的自由和权利,本无可厚非。
但这是北大。一个在中国教育界有着显赫地位的知名院校,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这里精英云集,属于学术重镇,培养高端人才是其使命,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技校生胸怀大志,经过顽强拼搏终于考入北京显得顺理成章,反之便令人备感讶异。
关于北大相似的新闻已经出现多次。此前,北大毕业生陆步轩、陈生投身卖肉行当都掀起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大讨论。
不过,当下关于周浩的讨论更值得探究。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绝大多数中国孩子除了刻苦读书,应付无尽的功课和考试,将终极目标锁定北大清华等名校,别无选择。
周浩是这场全国残酷PK的赢家。2008年,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当他试图按照自己的兴趣做出第一个人生的重要决定时,却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动手能力强、热爱机械的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长辈们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
周浩妥协了。进入北大后,他发现他对理论和学术毫无兴趣。他先后在旁听、转院、逃避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周浩开始打起了转校的“算盘”。在艰难说服父母后,他做出了一个被人认为是疯了的决定――2011年冬天,周浩收起铺盖从海淀区到了朝阳区,从北大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
周浩兴趣的火焰在这所普通技校被点燃。很快,曾经北大的厌学青年周浩便成了技校中的翘楚。
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不知有多少像周浩这样的有着独特天赋的莘莘学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启人生的航程,只是按照所谓的高校名声、地位的优劣,按照社会所谓热门专业的认知,埋葬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去混张已经严重贬值的文凭,真正走向职场才蓦然发觉热门已经变冷,而自己却需要重新设定人生的目标,甚至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而遭用人单位厌弃。
是时候对当下中国高校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课程设计进行一次深彻的变革了。
必须指出的是,这个事件的另一个热议的焦点是北大和技校的反差。周浩之所以成为新闻人物,是因为他的逆袭史无前例。这说明,即使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急需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业已变成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的目标,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没有为此真正做好准备――无论观念抑或制度。
在高校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今天,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悖论:大批学子越来越找不到专业对路的岗位,而很多用人单位则对适用人才的匮乏着急上火。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显示,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为78.1%,高于“211”和“985”;工资方面,高职学生平均起薪3291元,“211”高校3157元,高职学生也略高于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周浩曾感慨:“我觉得中国是比较缺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就像德国很多技术工人都是高学历,而中国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学历不高。”何止德国,日本制造之所以能纵横世界多年,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其职业教育的发达,加上企业推崇精细工业必备的“工匠精神”,大批优秀人才敢于脚踏实地,将每个零件做成全球最好当成自己的光荣。反观我们的不少名校,除了重理论轻实际,而且长期抱有的好高骛远的精英思维,导致大批毕业生成为志存高远却无力解决具体问题的梦想家。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正在走向世界。但在隶属北车集团的唐山车辆制造公司在掌握了核心技术以后,却发现中国没有技术工人能完成拥有5万多个焊点的车厢焊接,便派人去德国西门子去接受培训,每个职工的培训费高达600万人民币。
这个事例更能说明周浩事件的意义和价值。结合整个网络对于蓝翔技校“学习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的调侃,一所实力强、就业率高的民营技校的艰难历程也清晰地浮现在人们面前。
加油,我国的技能教育。加油,中国教育改革。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