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职于苹果(Apple)的6年期间,安迪·格里尼翁(Andy Grignon)没少挨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骂。不过格里尼翁逐渐适应了这种挨骂,他甚至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了乔布斯对他的一个特别具有冒犯性的称呼
在供职于苹果(Apple)的6年期间,安迪·格里尼翁(Andy Grignon)没少挨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骂。不过格里尼翁逐渐适应了这种挨骂,他甚至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了乔布斯对他的一个特别具有冒犯性的称呼。
他带着一丝自豪地说道:“乔布斯总是朝我大吼大叫。”现在,在准备推出属于自己的产品之际,这位前苹果高级经理表示,与脾气暴躁的苹果联合创始人打交道,让他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一旦有过与乔布斯开会那种最艰难的经历,其它任何场合,不管是向投资者推销自己的公司,还是进行产品演示,都不会让你觉得困难,”他说,“当乔布斯向你吼叫的时候,你知道是最厉害的人在向你吼叫。”
在硅谷有这样一群创业族,他们从苹果离职,开创自己的公司,格里尼翁是其中之一。不过谷歌(微博)(Google)和Facebook都有许多员工离职创业,苹果并非是这股创业精神的源头。
然而,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了两名前苹果明星员工创立的智能家居先锋公司Nest Labs,这可谓是一个转折点。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苹果位于加州库比提诺市(Cupertino)无限循环街1号(One Infinite Loop)的总部去自主创业,他们都希望能够带走一点苹果的魔力,以及他们在那里学到的来之不易的经验教训。
这些苹果前员工创立的公司几乎都有苹果的印记。以格里尼翁与前苹果设计师比尔 布尔(Bill Bull)联合创立的Quake Labs为例。他们正在开发一款名为Eightly的在线服务,让人们无需撰写代码就能够创造出兼容任何设备的应用——有点像面向所有人的App Store。
同样,曾于2005年前后担任Macintosh Engineering高级副总裁的蒂姆·布赫(Tim Bucher,见上图),将于下个月开售在线存储系统Lyve,该产品与苹果的iCloud和iPhoto有点相似,不过它让人们在各类设备上都能够管理他们的照片和视频。
曾在苹果供职6年的马克·川野(Mark Kawano)刚刚推出了一款iPad应用Storehouse,该应用简单流畅,可将照片、视频和文本整理成杂志式的故事。川野曾参与iPhoto的设计,并负责帮助外部开发者制作外观精美的iOS应用。
就连Nest的两位创始人托尼 法德尔(Tony Fadell)和麦特·罗杰斯(Matt Rogers),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苹果的风格,来开发他们的恒温器和烟雾警报器的,即非常注重设备的设计和细节处理,力求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且价格定得比较高。“托尼和麦特是我见过的从苹果离职后最先取得成功的两位创业家,”以凯鹏华盈(KPCB)投资者身份加入Nest董事会的兰迪·柯米萨(Randy Komisar)表示,“苹果的文化并非是创业精神。它是以乔布斯居于顶端的指挥控制等级制度。而托尼和麦特则是例外。”柯米萨也曾在苹果工作过。
许多员工往往愿意在苹果供职很长时间,其高管团队的多数成员供职时间都超过了15年。
前iOS工程师尼克拉·胡(Nikola Hu)表示:“苹果那么卓越,我们根本就不需要离职创业。在苹果内部,做什么都会快很多,因为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源。”话虽如此,但他还是选择离开苹果去开发可穿戴健康跟踪设备Moov。
现在越来越多的苹果员工开始像尼克拉 胡那样离职去自主创业。尤加利 伊瓦塔尼·凯恩(Yukari Iwatani Kane)在其新书《受困的帝国: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Haunted Empire: Apple After Steve Jobs)中写道,自乔布斯2011年去世以来,苹果内部“士气低落”;随着苹果股价停滞不前,新产品更多的是“增量升级”,离职的人越来越多。
对于从苹果离职的众多员工来说,Nest就是他们踏上创业之路的第一步。曾领导苹果iPhone硬件团队设计前4个版本iPhone的雨果·法因斯(Hugo Fiennes),在创立“物联网”设备连接平台Electric Imp之前,从事了Nest恒温器的早期开发工作。在创立iPad数字图书制作公司Push Pop Press之前,前iPhone软件设计师迈克·马塔斯(Mike Matas)曾参与打造Nest的用户界面。
2011年,Push Pop Press被Facebook收购。马塔斯现在供职于Facebook内部类似于初创公司的Creative Labs部门,后者开发了备受赞誉的iphone新应用Paper。“他们对于卓越有着很高的标准,在推出产品之前,他们始终精益求精。”马塔斯如是谈起苹果,“在那里工作的人都有那种精神。”
马塔斯曾与另外两名前苹果员工沙伦·黄(Sharon Hwang)和洛伦·布里切特(Loren Brichter)共同开发Paper。沙伦 黄是一位美术设计师。布里切特在离开苹果后将其开发的iPhone应用Tweetie卖给了Twitter,他还开发了Letterpress游戏。
尽管是与熟悉的人一起共事,马塔斯还是觉得在Facebook工作跟在苹果很不一样。现在他要做的是迎合用户的需求,这些用户会生产自己的内容。他说:“你得针对其他人的东西进行设计。”苹果的团队各自为战,很少会见到其它部门的员工,而Facebook在内部合作性上则要强得多。“Paper开发出的很多东西都运用到了公司的其它部门。”
然而,在今年1月惊艳亮相之前,Paper其实秘密开发了一年多。这更像是苹果、而非互联网公司的做法。Facebook和谷歌通常先是在网上发布新的服务,看看用户反响如何,然后再基于大范围的真实用户行为进行改进。
格里尼翁表示,Facebook一度的信条“快速行动,打破常规”,让很多曾在苹果工作多年的员工很不适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工程上的草率。它很适合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但进入这类公司的苹果工程师多少都会有种挫败感。”
他说,苹果追求完美的名声有时候会对它的前员工不利。“你的公司要是聚集了一群前苹果员工,(投资者)就会担心你们要将产品做到完美才会出货。我们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川野表示,现在移动应用的开发迫使科技行业提高了设计标准。“即便是最低标准的移动应用,也需要远远好于网络应用,因为这个平台的质量要高得多。”
这也许意味着苹果出身的人在创建科技公司时会有优势。但布尔表示,很难对苹果的前员工进行总体概括。“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有自高自大的,也有谦逊平和的。”他补充称,虽然很多人试图效仿苹果用户至上的设计理念,但苹果成功的背后并没有“教条化的原则”。
格里尼翁表示,即便是乔布斯独特的管理方式也“只是直言不讳”而已。“大多数人会更委婉——他们不会直接在你心头刺上一刀,还把刀把转一转。”
译者/邹策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