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网友为什么爱看网络直播、鬼畜类视频?

业界动态 2016-01-31 23:06:09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无论你是谁哪种类型的内容创作者,面对当下这个时代,都难免困惑。――过去传统的内容制作经验说,好作品自然会得到传播

无论你是谁哪种类型的内容创作者,面对当下这个时代,都难免困惑。――过去传统的内容制作经验说,好作品自然会得到传播。然而,“好作品”的标准,往往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解读。既是长期存在于客观的文化心理,也是主观上的集体经验。

最近国内两款以“鬼畜”为基本特点的产品,比如Faceu和鬼畜输入法;还有日渐流行的视频质量不如传统视频节目的直播,包括弹幕,隐约挑战着过往内容制作经验――单向传播败给双向互动、精致败给粗糙、主流败给非主流。

单向传播败给双向互动

网友为什么爱看网络直播、鬼畜类视频?

过去一年,在评价弹幕、直播两种新的视频制作模式,一直伴随着怀疑声音。显然,弹幕本身会掩盖视频节目本身,干扰内容传播;而直播一般无法预置精致的场景与台词,也难以通过后期编辑的手段剪辑,视频质量自然无法与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电视节目、网络视频节目相比。

然而,不论A站B站,如今弹幕已经成为各大视频网站必备功能;直播被寄予厚望,过去iSeed所采访的各个直播网站均提到,将尝试更多的内容形式:花椒直播、在直播、17等产品从PGC、UGC以及经济体系等方式,刺激。

除了国内常见的弹幕外,国外的直播风潮引领者Twitch,则在“高互动性”内容的探索上越走越远――2014年发起 Twitch Plays Pokémon 实验性项目,让大众参与都游戏玩乐的过程当中,

弹幕、直播的共同特点是“参与感”,节目主播与观众之间的深层次的互动――电视节目是单向传播,过去的视频节目也是单向传播,只不过把播放视频的窗口从电视搬到电脑、手机屏幕而已。而直播则不同,观众的点赞与评论,都会影响到主播的行为。和网络小说的创作方式类似,读者的评价、意见,可以对内容导向产生影响,实际参与到内容制作。

就好像我此前在《为什么现在学霸不如土豪,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喜欢锤子之类的手机》所总结:

网络化生存的人们,高度自主。

在强调个体价值的互联网经济里,产品的长尾往往是由一群离散在世界各地但在网络上聚集在一起到人共同创造。

人们在参与产品过程当中,获得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有极高的精神奖励,从而“自我决定论”里所提到人类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胜任感与归属感。――除了直播外,一些科技先锋已经实验性地去探索互动性的内容,比如 Jazz.Computer这类“交互式歌曲”,设计者Yotam Mann说,“就好像把各个精细的部件租合在一起,互联互通,然后任由听众拨弄按钮。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我没有完全的控制权。”

从某种层次来说,UGC是用户贡献内容,而现在则是用户创造内容(user created content)。

精致败给粗糙

网友为什么爱看网络直播、鬼畜类视频?

直播除了“高互动性”这一特征外,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内容质量的粗糙。受限于视频录制工具(以直播对带宽的高要求,至少没办法用Sony的4K摄像机)、制作流程,直播节目的画质、分镜和传统视频节目无法相比。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没有经过精心编排的画面,是对自己工作的侮辱,这是职业人士对“职业之美”的追求。然而,毕竟“美”是个人类独有的概念,它到底是客观存在还是主观概念,学术界从来没能确切有过定义。或许它也像《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所提到的“良质”,是一个无法用二元法去归类的概念,它交叉存在于客观与主观之间,作为一种尺度,进行价值的判断。

喜爱直播的用户表明,他们对画质不像以前不那么在意了。或者说,他们对节目的内容,更加偏向类似“纪录片”的真实性――不太经过修饰的画面,主讲人真实情绪的传达等等。专家权威,让渡给平等式对话。到底还是展现了互联网在“信息平等”方面的价值观。

实际上,时尚与流行带有轮回色彩。一种风格的发展到普遍流行,最终会终结在每个人自觉的抗拒当中。回顾过去美国时尚杂志的封面,可以看到风格从华丽回归质朴,再从质朴发展到华丽,当然中间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风格流派,各领风骚,然而不同的时尚基础,与当时人们的内心心理有巨大的关系――生活安逸的乐观年代,风格就偏向于华丽、创造性、颠覆性等等;生活拮据的悲观年代,风格就偏向于质朴、力量感等等。

反观直播内容的粗糙,或者说真实,这也许是一种回归,生活在营销无处不在的当下,人们对麦当劳式广告的心理抗拒,以欣赏这种更加真实的第一手视频来表现。

非主流打败主流

“鬼畜”这一带着明显二次元色彩的专有名词,以“萌娘百科”的解释,原本是指带有“非人道性的、残忍的虐待类内容的作品”,后来又指“高度同步、快速重复的素材配合BGM的节奏,达到洗脑或喜感效果,或通用频率极高的重复画面或(声音)组合而成的一段节奏配合音画同步率极高的一类视频”。不过在实际观察当中,鬼畜又会指向“脑洞大开,效果惊悚”一类的内容。

比如由SnapChat首先发起在美国流行,后经Faceu在中国境内再度创造流行的“吐彩虹”表情,则是将人的两眼与嘴巴夸张性撑大,口吐彩虹――其实很像恐怖片里的吐着长舌的“黑白无常”形象,效果就好像周星驰所导演的《西游・降魔篇》,一边让人哈哈大笑,但又会在某个情节和画面上,让人感觉有点恐怖。

当网络将大量内容制作标准统一之后,呈现出内容制作方面的更加细分的探索。Faceu的创始人郭列在思考采用哪种“传播点”时,就自觉不自觉地希望与当下以“萌系”为主打的表情分道扬镳,以提出内容的独特性。

流行之下的心理共识“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总结了“流行”的精髓。尽管多少人在研究爆发式流行所具备的基础条件,比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所著的《引爆点》,赛思・高汀(Seth Godin)所著的《紫牛》,古斯塔夫.勒庞所著的《乌合之众》,从传播节点的构成、传播的起点,以及大众从众心理等角度去解释“流行”这件事。

然而,在前人所总结的传播规律之上,“流行”的前提是大众潜意识里存在的共同倾向性。没有这份“共识”,“流行”就没有产生的土壤。

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尽管这位智者是从人物画的角度来说的,但却非常精确地把握了眼睛在人五官中的位置――人的眼神可以表达思想情感。而反过来说,一个人的视觉偏好,同样反映他个人趣味的偏向性。有趣的是,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所以个人趣味同样会相互交叉传染,逐步形成一种“共识”,这就是“时尚”的根源。

关于对视觉的共同兴趣,全球最大的商业图库 Getty根据每年上传的4亿图片对去年视觉趋势进行总结,也许并非全面,但它通过图片数据所整理出过去一年人们心理的偏向性值得参考(翻译来自Getty中国合作伙伴视觉中国):

关注精神体验的生活方式(DivineLiving)。关注精神体验的生活方式(DivineLiving)。随着品牌越来越注重价值,消费者也开始将关注重点转移到了更有意义的消费方式上,视觉领域涌现了更多新的概念,如:善良、意向、互动联系。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

科技:人类的延伸(Extended Human)。科技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分享经验的方式和融入周围环境的方式。科技能够优化人们的身体,拓展人们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并支持全方位连接。该趋势探索了科技如何成为了人们自身的延伸,以及科技带给人类的挑战及意义。

非主流重回大众视野(Outsider In)。随着大众品位变得越来越大胆,挑战极限的人和打破传统的视觉效果也越来越能为人们所接受。消费者周围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复制图片和整合文章,因此,消费者对独特视角和出色视觉效果的需求增加了。被传统审美所遗弃的、徘徊在流行文化边缘的事物重回大众视野。

混乱美学(Messthetics)。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追求个性、渴望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广告领域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演绎个性化产品。个性化设计催生的混乱美学逐渐取代千篇一律的整洁、美好的广告画面。肮脏、混乱的场景,丑陋的事物开始被采用,用来传达人们内心对摆脱日常生活的约束和可预见性的渴望。

极简主义(Silence vs Noise)。视觉上的两极分化,大的风格反差成为2016年的一大趋势。极简主义与混乱美学成为对应话题。视觉上的“少即是多,简即是繁’体现在色彩和构图两方面。图像色彩极简,客户得以创造同样简洁但美妙的视觉效果,这在复杂图像的反衬下尤为突出。构图简洁的图片给人以安静内敛之感,与视觉过度刺激的画面相比反而更具强烈的表达效果。

超现实主义(Surreality)。摄影师采用了全新的图片处理技术,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图像,通过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摆脱束缚,最真实的展现客观事物的面目。过去十年是真实性和现实主义主宰的十年,现在,消费者对超现实的内容有了很大兴趣。

微信搜索“站长搜索”关注抢6s大礼!下载站长搜索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标签: 网友 为什么 爱看 网络直播 畜类 视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