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制造和设计过程加以数字化,这个趋势正在日益吸引创新者和投资者的目光。它有时也被称为“工业4.0”(特别是在欧洲)或“工业互联网”(通用电气公司使用的术语),代表的是一系列新式的数字化技术,包括生产设备方面的进步(比如3D打印、机器人等等),智能产品(比如联网汽车、物联网设备等),以及价值链各环节使用的数据工具和分析方法
对制造和设计过程加以数字化,这个趋势正在日益吸引创新者和投资者的目光。它有时也被称为“工业4.0”(特别是在欧洲)或“工业互联网”(通用电气公司使用的术语),代表的是一系列新式的数字化技术,包括生产设备方面的进步(比如3D打印、机器人等等),智能产品(比如联网汽车、物联网设备等),以及价值链各环节使用的数据工具和分析方法。
在全球各地,这些技术正在改变公司设计、制造,以及提供服务的方式。如果它们发挥合力,在价值链中形成一条新的“数字线”来连接人和机器,那就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这条“数字线”指的是产生庞大的数据,安全合理地组织它们,并且从中获得新的洞见。
这可能会引发颠覆性的变化,就像消费者电子商务的崛起一样。2010年时,约有20亿人可以在网上彼此连接,当年互联网对全球GDP的贡献约为1.7万亿美元。那么,当有500亿台智能机器部署在工厂车间、供应链各个环节,以及消费者的手中,而且它们可以相互连接的时候,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公司和政策制定者们正在合力促进这个变化的实现。比如,在去年,逾200家来自行业、政府和学术界的组织联手支持数字化制造与设计创新研究院(DMDII),希望能在制造业经济中推进数字集成的程度。参与者承诺为DMDII提供2亿多美元的资金支持,美国联邦政府又额外为它拨款7000万美元。卡特彼勒、通用电气和宝洁等公司都成为了它的行业合作伙伴。但是,即便数字化价值链离我们越来越近,业界领袖也提出了一些共同担忧。
麦肯锡轮询了参与DMDII的公司的高管。虽然有80%的受访者认为,制造和设计的数字化是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因素,但只有13%对自己公司的数字化能力评分为“高”(见图)。即便是在这些高管中,也有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公司和整个行业目前缺乏三种东西:必要的标准、数据共享活动,以及网络安全能力。
有几家制造业公司高管表示,一些应用软件必须进行大幅改进才行。这些高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企业资源规划(ERP)和制造执行系统(MES)等领域的一些软件产品表达了不满。他们说,有些软件太难掌握,而且更新与适应状况的速度太慢,有些软件对于小企业来说过于昂贵。还有些系统是封闭的――它们无法与其他软件连接,别人也无法在它们的基础上开发新应用。制造的数字化方案要想真正发挥潜力,信息系统就必须具有开放性、互操作性,并拥有用户友好的界面才行。
要想成功实施制造数字化方案,整个价值链必须能够实现连续的数据通信――不间断的数字流通信就是前面提到的“数字线”。对此,一些传统的软件供应商正在努力争取在这个新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但我们尚不知道,这些软件商开展行动的速度能有多快。
消费者互联网的发展,确实在一些民用产品上做出了榜样。比如,目前针对消费者的应用和云软件不仅具备更新能力,而且价格亲民,直观易用。制造业高管希望,设计和制造软件解决方案以及应用商店生态系统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
在生产中,如果人和机器能够进行无缝通信,当然就会获得更大的成本效益。但也许更吸引人的一个方面是:价值链的数字化有利于创新,可以直接提高营收水平。例如,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汇总起来,加以分析,就可以提高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时间,缩短产品的面世时间,并且增进对消费者的了解。这样一来,产品创新就会从原来的依赖于经验和直觉,转移到更加依赖于分析、测试,以及利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和强大的模拟方案上。
因此,在我们调查中,行业高管们特别看好数字技术对产品研发和设计的影响。那么价值链的哪些具体领域最能从数字化中受益呢?我们请高管对一些领域进行了排名,结果排名最高的是“设计制造”。这个领域包括对“设计意图”和工厂的“制造成品”加以比较,或者利用实际工厂的数据进行实时模拟,以此来预测新产品的质量。
一些案例已经证明,数字化制造的潜力并不仅仅局限在设计阶段。可口可乐开展“共享可乐”活动时,在整个供应链开展合作,从而实现了灵活的包装制程,成功在全球市场上增大了饮料瓶的容量。戴姆勒推出的服务品牌“Mercedes Me”,其中一个服务是跟踪关键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和磨损状况,以便更有效地为汽车提供服务。
不只是大企业才有机会从数字化制造中获益。例如一些微型制造商就正在利用Etsy的批发单元,把它作为一个数字发行平台,将自己的生意扩张到数百万美元的规模。
“数字线”蕴含着巨大的机会,风险投资公司和其他投资者将继续对此予以关注。比如,GE风险投资公司2014年在芝加哥开始了一个办事处,便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种机会的吸引,希望在美国的工业重镇实现制造数字化。制造业仍然是全球经济的一大推动力量,约占全球GDP的16%。有鉴于此,即便是微小的改善,也有可能带来巨大的财富增量。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