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回顾硅谷:DEC、IBM与乔布斯的那些事 这些年来,业界发生了许多大事,一些巨头倒下了,还有的正在被边缘化。它们曾经都是伟大的公司,做过一些疯狂的大事(比如摩托罗拉铱星计划),尽管如今它们淡出公众的视野,但是它们留给业界的知识资产等宝贵财富以及勇于开拓的硅谷精神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居上者
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回顾硅谷:DEC、IBM与乔布斯的那些事
这些年来,业界发生了许多大事,一些巨头倒下了,还有的正在被边缘化。它们曾经都是伟大的公司,做过一些疯狂的大事(比如摩托罗拉铱星计划),尽管如今它们淡出公众的视野,但是它们留给业界的知识资产等宝贵财富以及勇于开拓的硅谷精神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居上者。
一提起硅谷大多数人认为是老生常谈,无非就是乔布斯和盖茨在车库里创业的那些故事。的确,苹果、微软、谷歌公司代表了现如今业界上游的某种格局,但形成这种局面的,推动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商业模式以及带给人类世界智能化现代生活的背后,却封尘了无数令人热血沸腾和为之震撼的硅谷往事。
回顾硅谷的过去我们会发现,历史是如此相似却又不尽相同。IBM之所以被称为蓝色巨人,不仅仅因为它数以千计的经理人统一着装蓝色制服,而在于当时其在计算机领域母庸置疑的领导地位。事实上,蓝色巨人并非时刻精明,它也有失算的时候,但其总能依托体量庞大和实力雄厚稳住阵脚并逐一击倒威胁它的敌人,传统、稳重、步步为营是它始终秉持的风格。
上世纪50年代,IBM悉数击败了周围的所有对手,在大型机领域树立了绝对优势,一时风光无限。然而它未察觉的是,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对手正在悄然成长。
后来居上的小巨人DEC
1957年一个出自麻省理工学院曾效力于林肯实验室研究旋风计算机的年轻工程师肯•奥尔森在马萨诸塞州梅纳德镇创办了DEC公司。由于当时大型机多服务于大型企业和商用领域,且操作繁琐,专人专用。奥尔森认为计算机不应该“锁在干净的房间里,像医护人员伺候病人一般对待”,他要制造一种体积更小,价格更便宜,任何用户包括教授、学生都可方便操作的人机交流机器。这个想法直接促使DEC公司和它的小型机事业崛起。
奥尔森说服了当初在林肯实验室共事的工程师们加入到DEC公司,开始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行。他们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装配了第一台全晶体管小型机并命名为PDP-1,DEC迈出了重要一步。由于奥尔森在其导师的建议下低调行事,从公司名称到产品命名都避免与“计算机”字样沾边,这样可使像IBM之类的巨头放松紧惕。
随后在天才工程师戈登•贝尔的加盟下,PDP-4、PDP-5和PDP-6陆续面世,DEC开始茁壮成长。直到被称为“迷你机”的PDP-8诞生,这是DEC研制的第一款集成电路计算机,被后世认为是PC机的先驱,它可以放置在一张稍大的桌子上,价格只有18500美元,这可比动辄上百万美元的大型机便宜太多了。当时的PDP-8是如此的充满魅力以至于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里回忆起中学时与PDP-8的一见钟情并设想日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计算机。
1965年-1970年间,PDP-8的活跃宣布了小型机时代的全面到来,这为DEC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奥尔森也当之无愧被时代冠予“小型机之父”称呼。而这一切IBM却蒙在鼓里,当时IBM正致力于研发让所有大型机统一操作系统的System/360项目而错过了小型机市场,当其发现周围的变化时方才如梦初醒。
此时DEC已无法避免与IBM正面交锋,1976年春IBM推出了它的小型机Seriesl开始进攻被DEC垄断的市场。而DEC似乎已有准备,1975年DEC大将戈登•贝尔策划了令IBM近乎绝望的“VAX战略”,让DEC公司的所有小型机组合成局域网,之后的新产物既发挥了小型机的灵活便利,又不亚于大型机的计算能力,这一战略让DEC一举登上了仅次于IBM的上游巨头第二把交椅。
IBM PC和埃斯特利奇的传奇
然而后来的故事却令人大跌眼镜,当DEC公司走过巅峰之后,这个年轻的巨人似乎并不具备它的对手IBM蓝色巨人的优良基因和素质,它开始愈发骄傲、蛮横自大,以至于错过了马上即将到来的个人机时代。
正当IBM在小型机市场节节失利之时,历史的天平再次向其倾斜,IBM史上最负盛名的神奇人物唐•埃斯特利奇登场了。对,就是那个波浪头!
起初埃斯特利奇在IBM只是个小人物,40多岁才混到中层干部,此人一向不喜循规蹈矩,在制度森严和充满绅士风的IBM公司里竟然崇尚起奔放狂野的牛仔风,一天到晚穿着牛仔马靴咣当晃悠不算,还沉迷摆弄竞争对手苹果的Apple II电脑。事实上,若非后来高层提及此人,他就要快被炒鱿鱼了。
小型机时代的洗礼过后,新兴的苹果公司推出的Apple II使得“个人电脑”概念在业内传播流行。此时IBM意识到个人机时代或将来临,必须抢在DEC还有苹果公司下一步行动之前出奇制胜。但是由于公司当时封闭的企业文化和过高的开发成本等原因,各高层经理都拿不出合适的个人机方案。经过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埃斯特利奇适合干这事。就这样,波浪头先生在1980年受命于IBM危难之际,去完成其一生最大的使命。
埃斯特利奇的小组一共13人连同研发中心安置在弗罗里达州博卡拉顿镇的一间仓库里,他们必须在接下来一年内做出属于IBM的个人电脑。照以往经验,公司的大型机所有组成元素包括微处理器、磁盘驱动器、操作系统和其他配件都是自己生产或买下主要供应商控制生产权,这是IBM几十年不变的战略模式。埃斯特利奇则认为应该利用市场上现成的配件来组装一台电脑,这样可以保证个人机的标准开放性,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硬件生态。他们采购了英特尔的8086微处理器和其他芯片配件,在考虑操作系统时经过几番周折最终选择与微软合作。当盖茨和鲍尔默走进埃斯特利奇的破仓库时,他们被一群大人团团围住整整质问了一天,大致就是“我们需要怎样怎样的操作系统”、“你得多长时间给我做出来”、“钱不是问题”,吓得少年盖茨和鲍哥一宿没睡好。
硬件有了,操作系统也有了,第一台IBM PC终于在1981年8月大功告成。公司经理人中没人认为这一石头砸下去能激起多大水花,直到几个月之后大伙才知道,这简直是惊涛巨浪!IBM PC第一年就为公司带来近10亿美元收入,此后销售一路攀升,不到三年,PC部门已成为年入45亿、坐拥上万员工的全美第三大计算机组织(仅次于IBM自己和DEC)。
硬件架构和操作系统的开放性让许多供应商能够为IBM PC提供配件增值,整个PC生态如滚雪球般在这个荒蛮的时代迅速生长。个人电脑的成功让IBM在80年代进入最辉煌的时期,同时也让埃斯特利奇登上了人生巅峰,时代周刊则破天荒地将IBM PC列为“1982年风云人物”。令人悲伤的是,埃斯特利奇夫妇于1985年度假期间因飞机失事不幸丧生,一代英才就此陨落。但是历史永远记下了“PC之父”的名字,他所开创的个人电脑兼容、开放标准至今影响着业界和PC工业。
DEC的谢幕和乔布斯的野心
IBM在那个年代是一个令所有竞争对手敬畏的公司,在经历了大型机时代商用定制的封闭式战略后能够启用埃斯特利奇这样的“奇葩”人物并毅然实行开放策略,反映了蓝色巨人传统却不保守的一面。而DEC公司后来的结局则恰恰相反。沉浸于小型机胜利果实的DEC公司一开始极力反对个人电脑的研发,当其面临IBM PC横扫世界时才如临大敌,匆匆推出的几款个人机产品却在日后一败涂地。1998年,DEC公司被PC机新贵康柏公司合并收购,这个曾经离对手IBM仅一步之遥的小巨人就此退场。
同样受到IBM兼容机冲击的还有苹果公司。起初面临IBM PC的问世乔布斯则显得自信满满,在他认为Apple II才是这个时代的主角。乔布斯甚至在《华尔街日报》做了一整通版广告“欢迎IBM”,几年后苹果的继任董事长却沉痛地评论道:“那广告简直就像是小红帽欢迎大灰狼,公鸡迎接黄鼠狼一样蠢。”
乔布斯认为,想要与IBM PC对抗必须要拿出更酷更先进的产品,比如图形界面、鼠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网络功能等等。在学习拜访了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后,乔布斯于1983年主导研制出全球第一款搭载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Lisa。这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个人电脑,尽管在当时超越了所有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但是由于价格高昂加上缺乏健全的软硬件生态,Lisa并无法撼动IBM PC的个人机地位,因为开放和兼容俨然已成为那个时代的流向。
随后,乔布斯准备在新产品Macintosh电脑上孤注一掷。当1984年新产品推出时,苹果公司斥巨资以一个超级杯广告《为什么1984不会成为“1984”》来为新产品投放市场,这在当时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即时今天看来也是史无前例。事与愿违的是苹果福音的传道思想似乎并未被时代所接受,随着84年底Macintosh电脑销量下滑,乔布斯已再无回天之力。
更糟糕的是,事业遭受挫折的同时,乔布斯在苹果的地位受到了同僚的排挤,他甚至被逼辞职出走。但是我们知道乔布斯不会就此罢休,“每人一部电脑”的理念提出者是他,个人电脑以及图形界面的先驱者也是他,埃斯特利奇成功的灵感源泉同样来自他,他的野心和虚荣决不允许其平淡度过余生。在此后日子里,乔布斯一直注目洞悉着业界的一切,包括DEC的衰弱、IBM的迷局以及微软和Intel的崛起。这十余年间业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乔布斯看来一切都好似昨天。
1996年12月,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这一次他认为不会失败,他疯狂地计划着要悉数夺回失去的一切,直至他生命枯竭为止。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