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家尝试利用细胞悬浮液和3D打印技术来安全重建患者缺失的骨骼
针对因为遭受意外事故或疾病而缺少一部分骨骼的患者,当前医疗手段通常会从身体其余部位取骨并移植。不过近年来,已经有许多科研团队在积极寻找替代方案,比如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 3D 打印细胞凝胶伤口注入技术...
趣科技 2021-01-27 09:07:07 -
外媒:科学家发现罕见的“热木星”系外行星竟没有云层
【综合报道】1月26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称,哈佛大学和史密森尼大学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团队发现一种罕见的行星类型——WASP-62b,它类似木星,但行星上空没有云层。它可以为行星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并扩大人类对宇宙的了解...
趣科技 2021-01-26 11:26:06 -
科学家利用从ISS获得的数据研究“蓝色喷流”等怪异的自然现象
据外媒BGR报道,国际空间站(ISS)处于独特的位置,可以帮助地球上的科学家了解雷暴的一些更为神秘的方面。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个观测站正在向研究人员提供关于只有在太空中才能看到的奇怪风暴现象的见解...
趣科技 2021-01-25 09:26:07 -
科学家利用卫星图像和深度学习监测非洲大象数量
【综合报道】由于偷猎、报复性杀害及栖息地破坏,非洲大象的数量在上个世纪直线下降,引起人们重视。据估计,目前野生的非洲大象还剩下4万到5万头,已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易危”...
趣科技 2021-01-20 11:16:06 -
意科学家在孕妇胎盘中发现微塑料
科技日报讯 (记者冯卫东)据《环境国际》杂志近日报道,意大利科学家首次在孕妇胎盘中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罗马菲特贝尼弗雷特里医院的研究小组在妇女生完孩子后捐赠的6个胎盘中的4个中发现了12个微塑料碎片...
趣科技 2021-01-18 09:03:07 -
天津市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批建设
新华社天津1月16日电(记者周润健)记者16日从天津市科技局获悉,依托天津大学建设的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日获科技部批准建设,成为天津市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园区,由天津大学联合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气象局、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组织建设...
趣科技 2021-01-18 08:37:06 -
中外科学家联合发布巨幅宇宙二维天图
高清大图来了科技日报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陆成宽)宇宙高清大图来了!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亚利桑那巡天(BASS)团队和暗能量光谱巡天(DESI)国际合作项目团队联合发布最新巨幅宇宙二维天图。该宇宙二维天图覆盖了两万平方度的天空,约占全天球面积的一半,容纳了10万亿数码像素,包含了20亿个天体...
趣科技 2021-01-15 09:07:06 -
科学家让泥芯“开口”讲述青铜器产地故事
我们判定乔家院墓地青铜器泥芯的原料很可能来自南方红土区域,且与盘龙城及左塚泥芯具有同源性。考虑到盘龙城及左塚所在地属于楚国中心区域,据此推测此批青铜器系在楚地铸造后输入古麇地,这从另一角度讲述了麇国为楚所灭的历史...
趣科技 2021-01-15 09:00:07 -
俄出台2021年至2030年基础科学研究计划
科技日报莫斯科1月12日电 (记者董映璧)9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签署一项法令,批准了“2021年至2030年前基础科学研究计划”。该计划由6个子计划构成,主要任务是发展俄罗斯的科学潜力,建立有效的科学研究管理系统,以提高科学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需求...
趣科技 2021-01-14 09:32:06 -
我国科学家用新技术实现11公里量子纠缠“纯化”
新华社合肥1月13日电(记者徐海涛)量子纠缠是实现量子通信的重要基础,但纠缠态非常脆弱容易消失。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合作,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将两对低纠缠度的纠缠态“纯化”成一对高纠缠度的纠缠态,并首次实现了11公里的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纯化效率比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
趣科技 2021-01-14 09:13:06 -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克星”基因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黄垚)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趣科技 2021-01-14 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