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拯迪从目前各家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探讨和实践来看,对互联网金融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一方面从业务和营销渠道上进行多元化的互联网化尝试,吸引线上的客户流量,或者是将线下流量引流到线上;另一方面是从银行的组织架构和考核方面确立了互联网金融在未来业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如诸多银行成立的互联网金融部,将互联网金融业务条线化、部门化、专业化,提高了集中运作的效率。那么银行的互联网金融策略到底遵循了怎样的发展逻辑?各个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是否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呢?答案是肯定的,由于国内银行体系的复杂,监管要求的严格,以及各银行区域优势和自身条件的差异,在互联网金融策略和实践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差异性
文/拯迪
从目前各家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探讨和实践来看,对互联网金融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一方面从业务和营销渠道上进行多元化的互联网化尝试,吸引线上的客户流量,或者是将线下流量引流到线上;另一方面是从银行的组织架构和考核方面确立了互联网金融在未来业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如诸多银行成立的互联网金融部,将互联网金融业务条线化、部门化、专业化,提高了集中运作的效率。
那么银行的互联网金融策略到底遵循了怎样的发展逻辑?各个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是否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呢?答案是肯定的,由于国内银行体系的复杂,监管要求的严格,以及各银行区域优势和自身条件的差异,在互联网金融策略和实践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差异性。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银行业的金融互联网化呈现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最基本的业务电子化阶段,其实这个阶段大多数银行都在做了,因为涉及到基本的银行用户体验,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服务设备,VTM柜员服务等。相对而言,这是银行业在利用科技系统的支撑来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和银行金融服务,以提高效率,并增加客户的使用黏性。
但是,在这个阶段的银行业,虽然说实现了业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部分银行的业务电子化替代率也达到了90%以上,但是这种电子化的服务是围绕着现有的网点业务和基础客户群展开的,在服务的目的上来看,更多的是维系现有客户,但是缺乏更广阔的,更开源的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和维护的思维方式。
到了第二个阶段,随着互联网流量的冲击和互联网金融业务在门槛、便捷性、效率方面的优势,银行开始将业务搬上大互联网平台,也就是利用互联网化的渠道来进行产品营销和增值服务。例如,民生、兴业等银行开设的直销银行平台,将银行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直销服务的方式直接提供给终端的投资、理财群体,一方面扩大了银行客户群体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可降低了网点柜台压力,释放了网点的综合价值,并提高了以系统运营为核心的效率。
这个阶段,银行可以选择自建直销银行平台,也可以选择和大的互联网平台合作,但是从监管的要求而言,银行类业务相对而言比保险类和基金类业务更为谨慎,因此目前直销的模式更多还是采用了银行自建的模式。所以虽然保险和基金产品都能在淘宝理财超市购买,但是银行理财等产品由于合规性要求,目前大多数还只能在银行自有的互联网平台上销售。
从银行业务的电子化到营销和管理上的平台化,对于银行而言,是从简单的业务线上化到营销和管理模式上的互联网平台化,但是,即便是这样,这两个阶段都还是业务的一种渠道方式的变化,但是和本质上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就到了第三个阶段,那就是利用银行现有的业务优势,进行平台化的交易数据收集、线上征信、线上资产转让和投融资平台的建设。
在第三个阶段,银行的金融互联网化才真正进入了数据和征信这个核心的领域。比如几大行建立的银行电商平台,其主要目的是在现有的银行授信体系下,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交易数据,订单数据和信用数据的收集和运用过程,将原本线下的银行业务模式变为线上即时的融资和服务流程。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的原有金融资源优势和客户优势转变为线上电商平台的流量和数据优势,这也是银行业避免日后被其他互联网平台所“后台化”的一种必要策略。
那么,对于银行来说,搞互联网金融是不是有些舆论所传播的那样不专业,是门外汉呢?其实并非是这样的,一个是银行目前处在一个十分严格的监管体系之下,任何创新业务都需要考虑和现有监管体系有无根本性的冲突,何况这个监管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地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另外,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创新面前,还要考虑一个银行的综合信用成本,综合来说,银行是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信用价值和潜力最大的,一般而言,人们更愿意相信银行推销的产品。所以,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业务面前,特别是在行业的政策风险没有明确之前,不肯轻易进入也是情有可原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银行在涉足具体的互联网金融板块之前,会更加谨慎,这个也和银行一贯的风险防范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因为银行本身就是一个运营风险的行业。而互联网公司进行金融业务的探索则处在另外一个对立面上,一个是基本上处于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中,另外一个是互联网公司的文化更为激进和冒险,一般是先做起来了,获取了大量的用户和流量再说,而后再来考虑细化的平台风险和价值维护。从两者的创新方法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根本差异的。
所以,银行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的门外汉,而是有更多的限制性考虑;互联网平台也并非都是互联网金融的专业汉,因为毕竟所处的创新环境不一样,此外,也还有部分互联网平台虽然有流量,但是并不具备很好的互联网金融基因。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