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余胜泉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感知到学习情境和需求,教育将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目前大部分所谓在线教育只不过是打着互联网这个旗号在做讲、测、练,这些都不能作为革新教育的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余胜泉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感知到学习情境和需求,教育将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
目前大部分所谓在线教育只不过是打着互联网这个旗号在做讲、测、练,这些都不能作为革新教育的力量。
――余胜泉
在本次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余胜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以及本次活动学术支持单位长江商学院的商学院助理教授张凯夫等专家都针对未来的互联网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以及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模式从教师传授向情景感知发展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
我非常认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的信息科技会对传统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未来,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嵌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中,这些信息技术会和环境融为一体,感知人的需求。届时我们所处的环境将不只是物理环境,人们认知世界、适应世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无疑会发生改变,体现在教育上将会有很多方面的革命性的影响。
从学校层面来看,在线教育会越来越多地纳入主流教学形态,从现在的以面授为主向混合教学模式转型。学校会越来越多地采纳一些新的技术,学生带着平板电脑和手机来上学会成为常规化形态。学校在使用新技术时也会越来越多地强调技术的信息生态观。
以前人们都是把技术当做媒体来看待,比如投影、电视,其实技术远不止这种作用,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技术将会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学习的伙伴,达成学生与知识的深层次互动。比如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后,并不是做几个选择题,而是用概念图把文章画出来。
从教师和学生层面看,未来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借助网络来获得信息,实现广泛的人际互动交流的机会。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将会受到挑战,他们更多的将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通过跟学生设计问题、探索问题,创造一个建构性的学习环境。
未来的学习也会更加强调团队和协作,而不是现在鼓励的学习方式。比如课堂以问题为导向,实行小组协作学习。
我想未来信息技术会从媒体向认知工具再向认知生态转变,而教育模式则从教师传授向建构学习模式再向情景感知发展。未来信息会实现无缝流转,信息技术可以感知到学习情境和需求,可以根据学生需求来推送知识或者专家指导,学生无论在哪儿想要什么就能获得什么。这时教育已经发生革命性的转变。
我想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会使地面教育受到冲击,尤其对商业培训机构造成较大影响。
据我了解,目前大部分所谓在线教育只不过是打着互联网这个旗号在做讲、测、练。他们基本关注的点就是名师、微课,把手机、电脑作为知识容器,作为作业终端。我想这些都不能作为革新教育的力量,他们虽称为在线教育,但不过是在把传统的教育模式做得极致化,本质上是灌输灌输再灌输,甚至强化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东西,而不是把教育和技术真正结合,衍生出新的教育模式。我个人认为这类机构没有给社会带来增值,反而会形成一种利益集团,反过来助长教育改革的难度,有的不负责任的在线产品甚至对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教育机构
更应关注“落地”
在我看来,在线学习就好比一个观察学生行为的实验室,能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教育学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张凯夫
张凯夫 长江商学院常驻教授、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
我觉得教育机构们更应该关注那些可以“落地”的事,比如如何利用好那些更新的消费者研究手段。国外的在线教育机构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数据方面已经非常靠前,比如Coursera,它的讲、学、练、测、讨论都在在线平台完成,根据分析消费者在线学习留下的行为数据,如有多少人看完整个视频、在哪儿暂停、在哪儿快进、单独讨论还是小组讨论的形式更有效,如何给予学生激励等,从而在不断反复中改进学习体验。
消费者研究并不只是在线公司能做的,传统机构也可以。与在线教育机构相比,国内的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积累了庞大的学生数量,但对于学生行为数据的挖掘还非常少、浅。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在线教育的优势也是其劣势
以教育思维去理解和发展在线教育,才能发挥在线教育的积极价值,和其他教育形式、活动共同组成完善学生的更好的教育。
――熊丙奇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如果说在线教育在知识教育方面具有优势的话,这恰恰可能成为在线教育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劣势。
我国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聚焦在知识教育,而忽视或边缘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生命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是在知识教育之外,重视其他教育。
在线教育,目前全部聚焦在知识教育方面,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但在其他教育领域呢?在线教育从业者,基本采取回避态度。
教育还有完善受教育者人格、身心的功能,这些功能无法通过课堂实现,不管是传统课堂还是在线课堂,都需要一定的学习、生活氛围,这就是大家经常所说的校园文化、学校精神。
首先,在线教育不要提所谓的颠覆、取代传统学校教育,其最多能推动知识教育的变革。其次,学校教育,也应把在线教育作为改革知识教育的重要抓手,但不要认为其就会弥补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的不足。
同样,用在线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让农村学生也享有城市优质资源,这也只能一定程度改变知识教育不均衡,却无法解决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和老师相处的氛围等对学生有更大影响的问题――这是农村学校教育与城市学校相差最大的方面。决策者不要认为只要有网路覆盖,送进名师课程,就能实现教育均衡,而不认真建设农村师资队伍,改善学校办学环境。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