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控制按钮:iPhone 16 的交互革新,还是下一个 3D Touch?
英文: Tata Electronics iPhone Production Plant in India Suspends Operations Indefinitely After Fire
相机控制按钮:iPhone 16 的交互革新,还是下一个 3D Touch?一年一更的 iPhone 又来了,最热门的 AI 功能咱一时半会儿还用不上,外观方面也是差不多那样,好像智能手机的形态真的快到头了。但是,智能手机的交互还没到头
相机控制按钮:iPhone 16 的交互革新,还是下一个 3D Touch?
一年一更的 iPhone 又来了,最热门的 AI 功能咱一时半会儿还用不上,外观方面也是差不多那样,好像智能手机的形态真的快到头了。但是,智能手机的交互还没到头。就像苹果这次 iPhone 16 上的相机控制(CameraControl)按钮,通过轻按、重按、触控的方式,用一个按钮就能控制快门、变焦、模式切换等,很有可能会成为电子产品次世代的交互方式。
相机控制按钮的实现路径在发布会上,iPhone 的产品经理花了整整 23 秒来介绍这个按钮是如何工作的,其复杂程度只能说令人叹为观止。这颗按钮依旧具备一个传统的点按开关,并不像传闻中采用不可按压的全固态设计。另外还配有一套高精度力传感器和震感马达,用于模拟不同按压力度和触摸的反馈。按钮表面则是蓝宝石覆盖的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用于识别滑动等触摸操作。顺带一提,官方的保护壳带有一片蓝宝石玻璃,并有传导层,能够将手指的动作传递给相机控制按钮。
虽说功能和之前爆料的差不多,但实现方式还是有点让人失望的,对于向来从简的苹果来说,这次的解决方案过于复杂,本来应该有更好的方案才对。好好的按钮为什么要改?传统机械按钮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容易受到灰尘、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损坏或失灵。比如 iPhone 上那颗祖传的静音切换键,就很容易被灰尘卡住,因为这个问题去售后的用户也不在少数。而固态按钮就没有这个问题。从设计角度来看,固态按钮减少了可活动机械组件的数量,这不仅提升了按钮的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故障率。而固态按钮则通过电容感应或压力传感技术实现操作,没有机械结构,因此更加耐用和防水。此外,固态按钮还能帮助打造无孔化机身,使得设备的密封性更好,能够实现理想中的“黑盒”极简设计。
去年就有传闻称 iPhone 15 Pro 会采用固态按钮,可惜最后并没有采用。后来有外媒爆料称苹果的这一计划名为“Bongo”,是一种电磁驱动的触觉反馈装置,能够提供更加细腻和真实的触觉反馈效果。通过这种技术,用户在进行虚拟按钮按压时,能够感受到类似于物理按钮的触觉反馈,从而增强了交互的直观性和满意度。然而,由于技术和生产上的挑战,iPhone 15 Pro 终究是无缘了,iPhone 16 这个按钮也只能算是折衷实现了固态按钮的功能。
从功能角度来看,固态按钮为屏外交互提供了更多操作维度。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轻点、轻按、重按和滑动等不同方式与设备进行交互。这种多样化的操作方式不仅提升了操作效率,还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的使用体验。在一份 2023 年公开的专利中,苹果就展示了通过不同按压力度和滑动,在一个按钮上实现多重操作。例如,轻触可能用于触发一个预览功能,而更用力的按压则可能用于执行一个确认操作,还可以用按压+滑动来实现多重连续操作。但是专利归专利,实际应用就是另一回事了。
手机厂商们尝试过的“固态按钮”如果以“不能动”来定义固态按钮,其实也有不少手机尝试过了。谷歌在其 Pixel 系列手机中引入了 ActiveEdge 功能,通过挤压机身的方式触发特定功能,如启动 Google Assistant。这种设计虽然只能实现一种操作,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减少了对传统按钮的依赖。
苹果在 iPhone 7 中首次引入了固态 Home 键,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按键。这个固态 Home 键通过 Taptic Engine 提供触觉反馈,模拟按键的点击感。安卓阵营中,魅族 15 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提供了更耐用和防水的 Home 键体验。华为在 Mate 30 系列中引入了屏幕虚拟按键,通过在曲面屏边缘设置 UI 按键,实现多样化的操作。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屏幕的整体性,还提供了更多的交互方式,如音量调节和拍照快门等。一些游戏手机,如华硕 ROG Phone 系列,在边框中嵌入了超声波触控肩键。这些固态按钮能够识别点按力度、滑动等操作,为游戏玩家提供了更丰富的控制体验。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游戏操作的精确性,还减少了机械按钮的磨损。
如果要论功能性,超声波触控按钮完全可以实现 iPhone 16 上这个按钮的所有功能,为什么苹果直到现在才加上呢?
固态按钮的关键难点“反馈”在前两节我们都有提到苹果对于固态按钮的“反馈”的执着,努力让固态按钮用起来像机械按钮,为什么固态按钮一定需要真实的反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它是个按钮,按钮就应该有反馈,这是我们的直觉。
在《设计心理学》丛书中,作者认为好设计应该符合以下 5 个原则: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和反馈,而反馈恰恰是固态按钮的痛点。以垂直电梯为例,按下楼层按钮后,那个按钮就应该变亮。如果这个时候所有按钮的灯都没亮,但电梯还是把你送到了对应的楼层,你是不是觉得这电梯坏了。另一种情况是,你按下按钮后,所有按钮的灯都亮了,但是电梯还是把你送到了对应的楼层,你是不是依旧觉得这个电梯坏了。上面两种情况分别对应的是缺少反馈和反馈不清晰。
传统的机械按钮,按下和弹起都会有机械结构带来的天然反馈,耳朵听到的咔哒声、指尖感受到的振动,这些反馈让我们可以清楚判断是否按下了按钮。而固态按钮几乎去掉了所有的机械结构,本身无法提供声音或触感的反馈,这就需要人为增加一个反馈。
以 iPhone 7 上的 Home 键为例,其实是按不下去的,而是通过 Haptic Engine 来模仿按压的手感和震动,以至于当年很多用户不知道那个 Home 键是完全固定的。可能很多人以为 iPhone 16 这个按钮就是把以前的 Home 键挪到了边框上,实际上它们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为了保证反馈的真实感,反馈应该直接作用于按压的地方。iPhone 7 上的 Home 键如此真实,就是因为这个超大号的 Haptic Engine 震感马达在按键下方。对于侧面按钮而言,如果利用原本位于下部的 Haptic Engine 来模拟反馈,会因为距离和位置的关系,震动无法准确传导到对应的按钮上,导致反馈的失真。这一点和现在游戏手机上的超声波触控肩键一样,触发按钮时手机会提供一个震动反馈,可是反馈并不来自于指尖,而是来自于整个手掌。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给侧面按钮再加一个震动马达吗?苹果在 Bongo 计划里提到的电磁驱动触觉装置,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 X 轴线性马达,但是即便体积再小也有悖固态按钮的初衷。用固态按钮本质是为了去机械化结构、实现更简洁的设计,如果又加上一个震动马达,不就是本末倒置了吗?谁能想到,苹果整出了一个带电容触摸、带震感的超复杂按钮,多少让人有点迷惑。
固态按钮与科研顶流“Piezo”虽然 iPhone 16没能用上固态按钮,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讨论固态按钮的实现路径。202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 David Julius 和 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的贡献。Patapoutian 教授通过研究压敏细胞,发现了 Piezo1 和 Piezo2 这两种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它们能够对皮肤和内部器官的机械刺激做出反应。
“Piezo”这个词源自希腊语“piezein”,意思是“紧压”或“挤压”。在现代科学中,“piezo-”常用于表示与压力相关的现象,如压电效应。压电效应,即某些晶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在其表面产生电荷,或者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现象。这一效应自发现以来,经过了百余年的研究和发展,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微观层面来看,压电材料和 Piezo1、Piezo2 离子通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主要体现在它们对机械力的响应机制上。具体来说,Piezo1 和 Piezo2 通道在细胞膜中的嵌入方式使它们能够感知膜张力的变化。当膜张力增加时,通道结构从弯曲状态变为平展状态,导致中央孔道开放,允许离子通过。这种机制与压电效应中的机械应力引起电极化变化的原理相似,都是通过机械力引起内部结构变化,从而产生电信号。
前面提到某些晶体在外加电
英文: Tata Electronics iPhone Production Plant in India Suspends Operations Indefinitely After Fire
标签: 相机 控制 按钮 iPhone 交互 革新 还是 下一个 3D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