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O衫下摆扎进裤腰,山寨大牌皮带狠狠挤压着肚腩,勒出隆起的肚腩;钥匙串系在腰间,数量上确保能发出叮当的响声,条件允许的话务必穿金戴银,高低也得有个腰包;最后,走路要带派,双手背在身后,步伐够大才能让西裤的褶皱随风摆动,步频够慢才能让你有充足的时间环视四周。如此一来,你就是个十足的成熟人士了
POLO衫下摆扎进裤腰,山寨大牌皮带狠狠挤压着肚腩,勒出隆起的肚腩;
钥匙串系在腰间,数量上确保能发出叮当的响声,条件允许的话务必穿金戴银,高低也得有个腰包;
最后,走路要带派,双手背在身后,步伐够大才能让西裤的褶皱随风摆动,步频够慢才能让你有充足的时间环视四周。
如此一来,你就是个十足的成熟人士了。
九月底以来,某种“爹味模仿”的复古潮流悄然兴起,追根溯源,大概还是某位网友发了几张中年男士的穿搭分享,并传神地配文道:
我不知道这个搭配模式戳中了多少朋友的“爹味PTSD”,反正是击中了我的,回想学生时代,身为一个从始至终的学渣,整个中学时代最喜欢跟我打交道的那帮中年男教师,似乎都是这个装扮。
当然还有他们腰间的钥匙串儿,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偷玩PSP的时候,钥匙串叮当的响声就是我们的预警系统,一个个耳朵尖得要命,只要听到那金属碰撞的声音,PSP以迅雷掩耳之势揣进课桌,腰杆顶得笔直。
后来老师也鸡贼了,走路把钥匙串塞进口袋里,无声潜行了属于是。
紧随回忆而来的是脑内停不下来的Flash Back:
“你语文作业为什么没交?”
“一天到晚吊儿郎当的,考不上大学就等着你家养你个现世报?”
“头发烫得那么狂,想出去当流氓?赶紧滚去剃了。”
“你英语怎么可能考那么高分,说吧你抄谁的了,没抄?早操别去了,在我这把卷子重做一遍。”
呼,今晚做噩梦,梦里都是高中班主任的那张臭脸。
说回Polo衫这档子事儿,我想这套中年男人搭配公式能受到如此多的模仿和玩梗,前提是大家对这套装扮有基本认知。
如果你的父辈不巧在体制内工作,你就会发现这套着装方案在他们的中年交际圈里的地位,不亚于Boy London之于社会大哥,紧身裤之于精神小伙,山寨AJ之于底边Rapper,已经上升到了一个群体的具象符号,一种刻板印象。
“符号”
包括这套行为做派,也是刻板印象的一部分
比较好笑的是,POLO衫其实并不是为大腹便便的油腻中年设计,相反,从“POLO”(马球)之名,以及其他平替这类衣物的名词:Tennis Shirt,Golf Shirt,Chukker Shirt不难看出来,这玩意儿最初的定位应该是运动。
19世纪至20世纪初,当时的网球运动员普遍穿着的是所谓的“运动服装”,包括长袖衬衫、领带、法兰绒长裤和针织背心,无论怎么看都不像运动着装。
直到法国网球冠军René Lacoste拿了七届大满贯才终于意识到这套诡异着装要求的不对劲,于是设计了一套吸汗、轻便的带领运动衫,考虑到打网球时运动员上半身会不停扭转,所以设计之初就是为了让运动员不比把下摆扎进裤子里,用前短后长的下摆设计保证活动性。
网球衫的设计考虑了不塞进裤腰,但对中年人来说,没有什么是比下摆扎裤腰更精神的事儿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位网球冠军的名字René Lacoste,他在1933年成立了Lacoste公司生产自己设计的网球衫,品牌Logo是一只鳄鱼——这就是今天的POLO衫大户“鳄鱼牌”的起源。
从动辄一千多的售价来看,Lacoste中应该算中年人的中高端POLO衫了
此后美国品牌拉夫劳伦将这种设计引入到马球界,大受好评,在高尔夫球、马球、网球界这些贵族运动界被广泛采用,逐渐演变成一种时尚风格。
所以一定要说的话,理想的POLO衫穿着者应该是个GigaChad一样的运动型猛男,和今天的“爹味”“油腻”刻板印象毫不沾边
为什么关键词是“时尚”“运动”“中产”的POLO衫如今在我们我们眼里却是一股土味呢?这可能还是因为不管是Lascote还是拉夫劳伦,都有着非常美丽的价格:
显然这不是咱小老百姓能消费得起的,而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涌现的“暴发户”们,就成了POLO衫的主力消费群体,这种透着“大气”的着装受到大老板们的青睐,再经过文艺作品的二次加工和夸张化处理,有钱没文化的代表性服装就这么出现了。
鉴别一个人是不是暴发户,就看他的POLO衫领子有没有支棱起来
但也别忘了,大老板喜欢“大气”,市井百姓也喜欢“大气”,这便是对平价POLO衫的需求,于是就有了品牌绝不重样、看起来都是一个模板的各式POLO衫,有了姿态各不相同的马球手品牌标,一点点下沉,成为一种样板,时至今日,依然是部分中年人的最爱。
但这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这群面相还稚气未脱的年轻人,能够无缝接入中年人刻板印象的行动模式,并且,还有那么多人喜欢看。
显然这股爹味复古抽象运动(什么学术词儿)的主要消费群体并不真的希望加入“中年POLO大军”,这就是个抽象的活,有点烂,但是足够好笑,中年人眼里离经叛道的,年轻的我们,戏谑地套用起他们的生活方式,这足够你上班之余乐一乐了。
图一乐的同时,我看向镜子里自己的打扮:头发烫卷好似一团泡面;肥大的教练夹克上印着蹩脚的英文标签;裤子得是吊裆的,上面布满意义不明的口袋;鞋子不知为何弄了个荧光绿的后跟......
一张图概括我的穿搭思路
对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来说,“穿得成熟一点”,从来不是一句陌生的话,逢年过节家人长辈都会这么提醒你。
所以我们真的只是图一乐吗?一顿抽象之后,我更多感受到了对广义“成熟”的对抗,和对自身“成熟”的焦虑。
“成熟”是个追逐了我们整个成长过程的字眼,它通常来自你的家长,家长对子女成熟的渴望甚至可以从计龄方式说起,也就是虚岁,从你还是受精卵的那一刻算起。
虚岁当然是中国传统的计龄方式,但在普遍存在年龄焦虑的今天,它更像是父母催促你走向成熟的借口——比如我1997年11月生人,周岁24,虚岁直接算到26,按家里人的话说,过完年就是27,仿佛奔三就在眼前,于是接下来的“催婚、催买房、换条正经裤子”都顺理成章,因为你该“成熟”了。
这是环境的选择,比起追求心智成熟,长辈眼中的成熟是为了让自己更为普通,普通得别人不会把我们当异类处理,让自己可以选择和别人一样正常生活。
用戏谑去对抗“成熟”本质上没有意义,因为这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你在婚恋市场无可救药的竞争力;
你未曾谋面的此生挚爱;
你未必能拖得动两家人的小排量电车;
你还在等摇号的小房子;
你长期加班熬出的黑眼圈和脂肪肝;
你无处安放的童年梦想和少年心气;
你独居多年养成的糟糕生活习惯;
这些是眼前的问题,“成熟”路上一个又一个绊脚石,而问题在于,很多人在这条路上认识到,这样的折腾会一直持续下去,永无止境。
因此你心里知道,就算不是以POLO衫的形态,如今哭哭寻觅着如何活出自我的自己,有一天也会一定会走向那个名为成熟的,趋同的,毫无波澜的人生,而走向那终局的路上你还很有可能一无所得。
于是你只能用戏谑的态度来排解了。
正因如此我才觉得这“穿大人衣裳”的烂活透着一丝好,至少我们还能戏谑和自嘲,穿上POLO衫反串一下中年人的做派,脱下POLO衫依然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所以我还是继续做一些不那么成熟的事儿吧,有好酒就喝,买自己童年时一直想要的6寸人偶,像吃人生最后一顿饭一样享受大餐,只玩自己最喜欢的那类游戏。在这些事物堆积成山时,我才能问自己,问自己心里的那个小孩,他的啼哭是不是已经停下了。
答案无从知晓,这些事物堆积成山时,那个小孩也已经离我而去了,而这时候,我也可以穿上我们这代人的“POLO衫”,真正走向成熟吧?
标签: 为什么 过了 20岁 穿上 老爹 POLO 我们 还是 成熟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