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智能设备

从《后浪》到《我不想做这样的人》:Z世代为何与“鸡汤文”激烈碰撞?

智能设备 2021-05-07 11:08:45 转载来源: 钛媒体APP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锌刻度,作者 | 杨皓然,编辑 | 陈邓新  在去年五四青年节的时候,B站发布了宣传片《后浪》,本想好好展示一下包容、多元的价值取向,结果却因为“不接地气”翻了车。  今年五四青年节, B站显然是准备一雪前耻,再次推出了一部宣传短片《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锌刻度,作者 | 杨皓然,编辑 | 陈邓新

  在去年五四青年节的时候,B站发布了宣传片《后浪》,本想好好展示一下包容、多元的价值取向,结果却因为“不接地气”翻了车。

  今年五四青年节, B站显然是准备一雪前耻,再次推出了一部宣传短片《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而这部新宣传片的表现也的确没让B站失望,在顶着《后浪》的“Debuff”(减益效果)的情况下迅速冲到了全站播放量第一的位置。

  不过,即便如此,网络上仍不乏吐槽之声,认为该新宣传片“做作”、“根本不是初中生能想到的”、“没有资格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

  在当下,“鸡汤文”似乎在年轻人那里不吃香了。

  “我不想做这样的人”,冒犯了谁?

  5月3日下午,23岁的Kuma从久违的懒觉中醒来,看到了视频《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和《后浪》不同,这一次的宣传视频没有名人出镜,没有不接地气的镜头,只是让两位初中生出镜,诉说全国955位初中生对于自己不想成为怎样的人的观点和看法。整部宣传片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

  不过,以Kuma自己的话来讲,这部新宣传片并没有从他这里“赚得多少好感”。

  “这部片子,虽然自称观点全部是从初中生手里征集来的,但却有违和感。”Kuma指出,片子中的观点,指向了当下互联网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很难想象十三十四岁、大部分时间处在学校生活中的初中孩子会将主要精力用于关注这些领域的内容。

  

  图片来源:《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其他社交平台上对于这部新宣传片的吐槽也与Kuma的观点相近,对于视频表达的与初中生身份略显违和的观点。

  事实上,那些作为被批评对象的网民并没有全都按照 “剧本”构想的那样进行着。

  其中原因也相当明了:城市化进程推进,年轻人察觉到消费主义的陷阱,不愿意成为带刺的人,但也保有自己的骄傲和信条。

  从“网抑云”到“丧系爱豆”,正在被消费的“感伤”

  用于反抗职场内卷、快节奏社会生活的“丧文化”,难免被消费主义惦记。

  事实上,国内网民的老朋友网易就深谙此道。

  旗下产品网易云音乐就一直因为评论区被失恋、高考、考研失败等负能量评论占据,因而被用户戏称“网抑云”。

  网友们对此吐槽虽吐槽,但还是前仆后继地下载网易云音乐,想要一睹“网抑云”的奇观。

  就这样,虽然用户量和版权资源远不及QQ音乐和酷狗音乐,但凭借“网抑云”营销异军突起的网易云音乐,用户留存率相当高。

  

  网易云的谐音梗

  

而除了“网抑云”,网易还曾和饿了么联手推出过为期四天的“丧茶”快闪店,盛况空前,被上百家媒体及自媒体报道,总体曝光量超过亿次,活动期间,饿了么新用户激增20%。丧茶被业内认为是一次相当成功的创意营销案例,而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网易与饿了么的专业团队保障了方案的顺利开展外,戳中15岁到35岁的年轻人痛点的“丧文化”毫无疑问是关键因素。

  一方面,就像前文所提及的那样,“丧文化”的出现,有其依托的现实基础,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产物。因此,“丧文化”很容易便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另一方面,年轻人是精力最旺盛的群体,他们喜欢“叛逆”――打破常规,挑战权威,公开自己的态度。那些唯心主义的“鸡汤”语录,已经很难再打动追求独立思考和丰富情感表达的年轻人的内心了。

  不过,当一种文化成为流行,就势必会有企业觊觎其流量。先有网易“丧茶”,后有壹点壹客“凑合过蛋糕”、ZAKER“爱无能小酒馆”,而仅快闪营销还不够,企业又推出了相关的文创产品,再后来,影视文娱也出现了相关的元素,比如李诞和他的脱口秀,甚至连真人秀节目也要插上一脚――比如《创造营2021》就推出了以“不想上班”为标签的“丧系爱豆”利路修,因为其特立独行的态度成功走红互联网。

  

  图片来源:《创造营2021》

  如此看来,朋克文化的历史,极有可能在丧文化上再度上演。在其流行后,市场抓住机会,将其变成一种具有商品价值的符号标签,推出各种“丧”产品,让“丧”青年为自嘲、感伤付费。

  而至于这究竟是件好事,还是件坏事,恐怕就是见仁见智了。

  两元碰撞之下,心理健康类APP正在捕捉年轻人

  B站的正能量鸡汤,一部分年轻人嗤之以鼻。而“网抑云”的过度营销,在招来用户的同时其实也招致了不少年轻人的反感。

  作为一名在校生,莉莉虽然并没有直面社会的压力,但学业的重担和复杂的感情问题还是经常让她疲惫神伤。为了从这些麻烦事中逃脱,她开始观看各种影视剧,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她接触到了一系列影视作品,并进一步了解到了丧文化。

  

  《马男波杰克》

  “看这些剧你很容易就能找到共鸣,虽然动画角色的人物设定距离我们现实的小人物很远,但情绪却是相近的,大家在生活中总会遇到那些问题,它来自于社会、来自于你的原生家庭,这些问题并不是像鸡汤文里写的那样,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莉莉叹道。

  在莉莉看来,不去关注年轻人“丧”的缘由,单纯地去批判或是消费年轻人“丧”的情绪,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将年轻人的负面情绪打造成一种娱乐产品,并不会得到尊重。”

  对于市场而言,想要洞察年轻人如此细腻的心思,不仅非常困难,还没有什么收益。

  因此,两元碰撞才会显得如此不近人情。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有人看到了年轻人负面情绪衍生出来的可能性,并开启了一项新的服务产品――即心理健康服务。

  事实上,在“丧文化”背后的现实压力的影响下,年轻人的精神健康已经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根据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国内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城镇居民占比73.6%,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占比16.1%,其中婚姻家庭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尤为显著,心理服务市场空间潜力极大。据相关数据估算,目前中国心理健康市场规模约为1800亿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借助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心理咨询机构开发出线上产品,方便快捷地为需要帮助的年轻人提供咨询服务。

  据媒体报道,自2020年起来,心理健康领域共发生51起融资事件,累计融资10.48亿美元,同比增加76%。而这些获得投资的公司中,则大多经营着心理健康类的线上产品。

  这些新兴的心理健康服务类产品,其本质更像是一个平台,入驻的心理咨询师透过平台向用户出售心理咨询服务。此外,平台也会提供心理测验、电台、电子书等产品,比起线下的心理咨询中心服务更加多元。

  不过,这些心理健康服务类产品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缺乏监管,不少网友反映心理健康服务网站或APP上的咨询师素质参差不齐,心理咨询质量得不到保障,缺乏持续督导云云。心理服务类产品的未来,在令人期待的同时,也让人隐隐有不小的顾虑。

  这么看来,年轻人不喜欢“鸡汤文”情有可原,远离消费主义陷阱,才能做回更真实的自我。

标签: 后浪 我不想做这样的人 世代 为何 鸡汤文 激烈 碰撞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