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 浩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首款新冠肺炎特效药、中国自主研发的无创呼吸机,以及在疫情中作用明显的连花清瘟颗粒等疫情防控明星共同亮相2020年服贸会。政府官员、生物制药企业以及国际组织等专业人士也齐聚一堂,共同讲述中国有效控制疫情背后的科技故事,展示防疫抗疫中的中国力量
本报记者 倪 浩
首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首款新冠肺炎特效药、中国自主研发的无创呼吸机,以及在疫情中作用明显的连花清瘟颗粒等疫情防控明星共同亮相2020年服贸会。政府官员、生物制药企业以及国际组织等专业人士也齐聚一堂,共同讲述中国有效控制疫情背后的科技故事,展示防疫抗疫中的中国力量。
抗疫“明星”共同亮相
国产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首次公开亮相,巨大的吸引力让中国生物和科兴生物的展台一直被四处涌来的人群包围。虽然已是开展第三天,但设在国家会议中心一层综合展区内两家生物制药企业的展台前,仍然是整个展区人们“打卡率”最高的地方。
在中国生物的展台上,除了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之外,还展出了全球唯一治疗新冠肺炎特效药——静注COVID-19人免疫蛋白以及全国首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正在展区为观众讲解的国药集团宣传部部长刘红兵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生物的疫苗已在近10个国家展开了三期临床试验,正在观察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试验顺利,11月中旬应该会得出结果,或将进入申报注册程序,理想情况下年底前就有可能大规模上市。对于特效药,他表示,已用于北京新发地疫情和乌鲁木齐疫情中,重症患者短时转为轻症患者,效果非常明显。因为特效药主要原料康复者血浆来源有限,刘红兵认为,防控疫情最终还是要靠疫苗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科兴生物的工作人员也告诉《环球时报》,其灭活疫苗从7月开始已陆续在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开展三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准备在土耳其、孟加拉国等国开展。“新冠病毒还看不到突然消失的迹象,所以我们正紧锣密鼓地推动疫苗的研制和生产,希望人类能够早日摘下口罩露出笑容。”
记者还在现场看到北京一家企业展出的自主研发无创呼吸机,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呼吸机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非常重要,疫情以来,该公司已向天津、湖北以及南苏丹等国内外医院捐赠300余台呼吸机。整个疫情期间,共向海外出口近10万台,不少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认可的“三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在此次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记者在展区内也看到三个明星药品的身影。其中生产金花清感颗粒的北京聚协昌药业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金花清感颗粒作为中药,与西药的药效机制不同,它对缩短患者发热时间的效果非常明显,能够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同时也具有抗病毒的作用。
中国疫苗进入高光时刻
服贸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彻底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疫苗。据郑忠伟介绍,目前最具代表、最能够表现中国疫苗三期进展成果的就是中国生物。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介绍说,由于中国疫情控制较好,疫苗已无法在中国开展三期临床研究。目前选择了阿联酋、约旦、秘鲁、摩洛哥、巴基斯坦等10个国家开展。“中国的产品要走入国际,就要符合国际规范,被国际认可,所以在国外进行三期临床研究也具有这方面的意义。”他还表示,以前中国研发的很多疫苗数据都不被认可,而这次新冠疫苗无论是一期还是二期数据都得到世界广泛认可。
陈薇院士日前接受中国官方媒体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一款疫苗研发要经过三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达到相关要求后再开始准备大规模生产。但我们的重组新冠疫苗从一期临床试验时就开始进行大规模量产准备。从目前来看,年产3亿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我们正在努力扩大产能。三期试验结果出来后,产能也会同步跟上,做好随时向民众大规模接种的技术准备。对于适宜接种人群,陈薇介绍称,首先是跟新冠病毒直接接触或具有密切接触可能性的群体,比如跟防疫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病毒相关研究人员、海关一线工作人员等。另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还有一些自己有接种意愿的人。
在谈到该疫苗接种后能提供多长时间有效保护时,陈薇表示,我们的疫苗是在3月全球最早进入一期临床试验的,到现在也只有半年之内的数据。从目前来看,3月的这一针还是有效的。它的保护性还能持续多久,我们仍在推进相关研究,目前只能根据以往的相似疫苗进行推测,比如埃博拉的疫苗,打了第一针6个月后,免疫反应会有所下降,6个月左右再打第二针进行增强,能两年有效。这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数据。
专家透露AI、5G抗疫成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在服贸会上透露,对于重症病人的救治中,很多情况是由北京三甲医院有经验的医生通过5G远程医疗进行实时问诊、诊断。“5G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还在进一步完善,未来医生还可以实施远程手术。”
刘多认为,“如果都靠人工现场操作,医疗资源将远远不够。”新技术在疫情中的广泛应用最大程度防止交叉感染,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作为重灾区的武汉,机器人送药、机器人提供服务,在武汉抗疫过程中发挥极大作用,减少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直接接触造成的感染风险。
另外,疫情期间,巨量医疗物资的及时有序保障,以及几百类药品的生产信息以及生产分配和发放调拨,按照不同地区的需求进行及时匹配,也是依靠一套强大的信息系统平台做支撑。刘多称,目前该平台也在完善中,希望秋冬疫情有反复时再次起到重要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