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经过投票评选,20个项目从36个初评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终评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经过投票评选,20个项目从36个初评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终评。
入围的20项考古发现来自14个省区市,地域分布比较均匀,南北方和东西部均有项目入围。考古强省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西部省份多点开花,新疆连续5年有项目入围终评,青海和甘肃今年也各有1项入围。
从年代分布来看,入围的20个项目中,史前考古有7项,夏商周考古有7项,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有3项,唐宋考古有3项。
遗址类型以居址、墓葬和城址居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手工业遗址有3处(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河南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在古代手工业技术、资源控制和远程交流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是继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和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之后,中国水下考古的又一重要成果。
入围项目中主动发掘项目占大多数,反映了中国考古学课题性越来越强、多学科合作更加紧密、学术目标愈加明确的发展趋势。
大遗址考古依然是中国考古的一大特点。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大型陪葬墓等项目都是在大遗址上长期耕耘取得的硕果。
基建考古的课题性、学术性也日益增强,重大考古发现频出。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山东滕州西孟庄遗址、重庆江津石佛寺遗址等多个入围项目,均为基建考古中的重要发现。
“考古中国”自启动以来,每年都有重大成果公布,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此次入围的项目中,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等均为“考古中国”的最新成果,对于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受疫情影响,今年终评时间有所推迟,待后续公布。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