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百糖大战”后还会有独角兽胜出吗

互联网 2017-11-16 08:11:06 转载来源: 秦朔朋友圈

(原标题:“百糖大战”后还会有独角兽胜出吗) 梁云风[2015年,中国由糖尿病导致的直接医疗开支达到1734亿元,占全国医疗总支出的13%。][今天,仍能持续拿到融资并且活下来的已经所剩无几,市场已经进入“剩者为王”的下半场

(原标题:“百糖大战”后还会有独角胜出吗)

梁云风

[2015年,中国由糖尿病导致的直接医疗开支达到1734亿元,占全国医疗总支出的13%。]

[今天,仍能持续拿到融资并且活下来的已经所剩无几,市场已经进入“剩者为王”的下半场。这一轮互联网创业的逻辑依然是,只要活着,你就赢了。]

今天,如果你在手机应用商店中搜索“糖尿病”,下载量过万的应用不过10个左右,而在2015年移动医疗风口期,你可以轻易找到上百款糖尿病管理软件,如同当年上演的“百团大战”,在糖尿病这个单病种领域也曾上演“百糖大战”。

但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在烧完投资人的钱,又找不到突破口,短短一年多的混战后,虽然糖尿病APP市场中,仍未如移动出行领域一样产生滴滴、摩拜、ofo这样足以傲视群雄的独角兽,但也早已进入“战国时代”,行业内的核心企业不超过5家了,而且各家平台都在探索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尝试“广积粮高筑墙”。

不管怎么说,毕竟在这个行业还有“剩者”,融资还在继续。近日,掌上糖医公布消息,获得过亿元的B1轮融资,总估值超过10亿元,投资方为VC界知名的基石资本、IDG、经纬创投和平安创投,这是移动医疗领域今年获得的单笔最大投资之一。

2016年以来,有两个趋势非常明显,一是BAT都已经布局大移动医疗领域,比如截至今年9月底,腾讯在医疗领域共投资约33家企业,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2015年,腾讯推出智能硬件产品“糖大夫”血糖仪,直接进入慢病管理领域;二是移动医疗公司布局线下成为一种趋势,在用户规模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核心逻辑就是拥有用户就拥有市场,但移动医疗由于用户分散且隐蔽,获客成本极高,布局线下成为突围的选择。在糖尿病管理领域,掌上糖医、糖医生、微糖、掌控糖尿病等都开始探索不同形式的线下布局。

从“百糖大战”时期的2C向2B的转变,更多的是从直接面向C端患者转向和医院合作,通过服务医疗机构来获取客户。

从糖尿病切入慢病管理和诊断,在移动医疗创业者看来,这里有其必然性。首先是糖尿病患者这个群体足够大。国家卫计委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等权威部门2013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占总人口的50.1%。也就是说,不到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属于糖尿病前期。根据这项开展于2010年的调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超过美国(11.3%),患者人数达1.14亿,超过印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

巨大的患者群体意味着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2015年,中国由糖尿病导致的直接医疗开支达到1734亿元,占全国医疗总支出的13%。在未来10~20年这一数据仍将飞速增加。

但更重要的是,糖尿病的诊断对数据的需求比较高,医生在诊断的时候,不是望闻问切就可以给出意见的。

医生需要数据,但他们面对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个体,有数据却没有收集大数据的能力;对于糖尿病APP来说,它们有收集大数据的能力,却苦于没有收集数据的场景。

除了数据,医院和移动医疗企业还在效率方面有互补性。从医生的角度看,对效率有着非常强的诉求。医疗是一个比较抗拒科技的保守环境,在医院的硬件和系统之间,有着非常多的断点,比如古董一般的Windows95系统,各种不同版本HIS/LIS系统和差异化的数据格式,以及大量的纸质和手工操作,落后的信息化建设,导致了整个医院的治疗效率低下,出错率高,体验也不好。

对于移动医疗企业来说,在2C阶段,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一个是数据,一个是业务场景。从数据来看,中国虽然有一亿多的糖尿病患者,但由于13亿的人群大基数,用传统的获客方式成本非常高。从业务场景来看,要给患者建议、咨询、诊断、管理,都依赖于对患者的了解,空对空事实上基本缺乏客户黏性。

由于糖尿病管理APP的目标人群和流量中心仍然在传统的医院,从2C向2B的调整,获益的不仅仅是医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移动医疗评估项目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评估移动医疗应用有效性四大指标为基准,即“符合美国FDA对MMA应用定义、符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具有较大的用户使用和体验与Bluestar(美国第一个医生处方APP)有类似功能。”

Bluestar是经美国FDA认证的处方APP,其主要产品特征与国内市面上的糖尿病APP并无不同,主要的差别在于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积累而开发出的辅助临床决策算法,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患教内容和消息提醒。

这说明,真实世界的数据量越大,对算法的训练就越有益。掌上糖医创始人匡明同样认为,在糖尿病管理企业中,从技术的角度看,两个方面是较深的“护城河”。首先是对疾病的理解,在医疗和AI领域,都会有一些通用的模型,如果你对疾病本身的理解不够,数据再大,分析再久,本身也没意义;其次是数据,算法如果没有海量的数据去训练,算法本身也没有用。换句话说,如果算法的差异性没有大到颠覆性的情况下,数据源和数据量级就是最大的差异。

在和医院合作之后,B端的数据不断产生、处理、再加工后,和医院的黏性也越来越强,医生开始提更多的需求,因为目前糖尿病在慢性病中只占30%左右。更多的数据在慢病的管理中产生。除了糖尿病,常见的慢性病还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目前有超过4亿的慢性病患者,每年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占到了死亡总人数的85%。

自2015年的“百糖大战”后,掌上糖医经过艰难转型,营收不断增加,预计2017年营收接近2亿元。但这些光鲜的数字背后,和所有移动医疗企业一样藏着的是如何商业化变现的难题。

匡明介绍,和医院的合作,收取的是处理数据的费用,按条收费。“我们在和医院的合作中,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覆盖运营费用。”事实上,从目前整个移动医疗领域来看,在医院强势的情况下,要在数据处理上盈利几乎不可能。

要活下去,并且支撑不断抬高的估值,商业化的探索就不可能停止。

笔者在对比目前仍活跃的糖尿病APP后发现,它们共同选择的商业化道路包括:医药电商,和药企以及器械厂家合作,探索国外HMO模式,即保险+医疗+数据,线上+线下全方位管理患者,向患者收取一定的会员费,合作B端企业的付费等。其中与商业保险的合作成了包括掌上糖医、大糖医、糖护士、掌控糖尿病、血糖高管、微糖等的共同选择。比如糖护士牵手泰康人寿推出“泰康甜蜜人生A款”糖尿病健康关爱计划,为糖尿病患者这一特定人群设计专属产品,提供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保险;掌上糖医还与其投资方共同推动与平安保险推出相关新险种,与太平保险合作推出了“太平糖尿病并发症险”等。

然而,抢食保险这块蛋糕的,除了移动医疗企业,包括大病众筹、普惠金融类企业都虎视眈眈,更不用说传统的险企和银行,笔者在采访水滴筹创始人沈鹏时,他也表示,水滴筹将来的商业化方向主要就是卖保险。但是保险能否支撑这么多十亿美元甚至百亿美元企图的独角兽呢?

当然,在今天的慢病管理领域,现在谈独角兽还为时过早。不少人都对2015年的“百糖大战”记忆犹新,糖医生、糖大夫、糖护士、糖小护、益糖、糖讯等让人傻傻分不清楚的各式APP前赴后继地涌入战局,都在2014~2015年拿到了数额不小的融资。但今天,仍能持续拿到融资并且活下来的已经所剩无几,市场已经进入“剩者为王”的下半场。这一轮互联网创业的逻辑依然是,只要活着,你就赢了。

标签: 百糖大战 会有 独角 胜出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