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文・实习生 郭晓薇虽然寒假来临,云南大学学生赵世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家“宅”着,而是在鼎鑫孵化园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好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创业点子搜肠刮肚。对他而言,增加了创业者这个身份的他,这个寒假过得并不轻松
本文转自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文・实习生 郭晓薇
虽然寒假来临,云南大学学生赵世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家“宅”着,而是在鼎鑫孵化园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好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创业点子搜肠刮肚。对他而言,增加了创业者这个身份的他,这个寒假过得并不轻松。
事实上,像赵世明这样的高校学生并非单例,高校毕业生创业比率呈上升态势。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日前陆续公布了各自的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绝大多数高校公布的2015年毕业生自主创业数据显示:这部分学生已占到高校毕业生总数的百分之一。
科技日报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了如下现象:东中西部高校创业集中的行业有差异,东部地区高校毕业创业者倾向于信息科技、文化产业领域,中西部大学生创业范围则更偏重于诸如餐饮、教育培训等传统行业。
――自主创业――
东部很“潮”,西部略显“保守”
西部高校与东部高校从毕业生创业数量方面来讲,趋势是一致的。“毕业即创业”的比例逐年升高。例如,位于东部的浙江大学2015届毕业生中,有83名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其中已成立公司并向院系申报了单位名称的达30人,正在创业筹备中的有53人。同样,据官方数据显示,中部地区的华中师范大学截至去年10月底,已有创业团队130多支,注册公司65个。此外,西南大学3.16%的本科生和3.22%的研究生选择了自主创业等灵活就业方式,仅次于在企事业单位就职和升学及出国留学的人数。
西部高校创业者数量所占比重也基本与中东部持平。在四川大学毕业生创业生中占该校2015届所有毕业生中,自主创业毕业生共有179人,超过毕业生总数的百分之一。重庆大学2015届毕业生创业和参与创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71%,也就是每一百个毕业生当中就有近两人创业或参与创业。
根据各高校官网发布的就业数据分析,在行业类型方面,东部高校毕业生在生物技术、机器设备、咨询服务等领域更有侧重,其中,手机软件开发、互联网研发与服务等听起来很“潮”领域是他们的重点参与领域,而西部高校毕业生则偏向传统领域,在通往新兴产业创业的路上,步伐略显“小娇羞”。在零售业、餐饮业和教育培训类等领域创业集中现象更为突出。这些创业公司涉及行业多样,其中比例较高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超过三成(占比31.41%),教育与住宿和餐饮业也占比近三成(教育业18.32%、住宿和餐饮业10.99%)。这明显与在东部地区偏重的IT产业和文化创意类产业的现象有所差异。
――现象解读――
产业结构和市场影响决策
西南某高校就业办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中西部与东部的产业结构不同。作为城市密集的东部地区,互联网、电子、信息、生物等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需要这些行业的产品,市场需求充分,因而具有较高的发展可能性。
他说,“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影响到创业者的决策”,如果没有良好的相关资源作为依托,高校创业项目很难生存。东部地区高新技术发展较快,相关产业链健全且集群效果好,把这些领域为创业的突破口具有较大优势。与东部地区相比,在产业结构有待升级的中西部地区,传统行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力。
市场对创业者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太原和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扬帆也向科技日报表示,大学毕业在创业时选择教育培训类与此类行业在中西部地区更有市场这个因素密切相关。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之所以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做教育培训类这部分,就是觉得这个行业依然是中西部最有市场的行业。” 码尚吃精品餐厅的创始人张翼鹏的选择也是对这一现象的验证。
此外,在这项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还有这样的特点:从创业与就业的关系来看,创业带动就业成果显著。就创业地点而言,学生大多选在学校生源地或家乡所在地,尤其是在中心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回家乡创业。这一倾向性很大程度上与当地的资源有关,包括相较于北上广等城市,在家乡创业更具有人脉、办公地点以及政策方面的优越性。各高校就业创业处对此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在熟悉的地方创业会降低难度且更理性。
――专家观点――
高校毕业生创业趋于理性
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数量占各高校毕业生的总数的1%左右的,学生创办的也多为小微企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如火如荼,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同时也仍然不能忘记冷静思考。刚刚走出校门的高校学生是否适合“毕业即创业”呢?
据调查显示,创业原因选择回流创业的应届毕业生,对其创业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2.5%的创业者想要实现自我价值,50%的学生想要自己当老板,之后是积累工作经验和增加经济收入(均占43.8%),紧随发展趋势和实现就业的比例最小(分别占比12.5%和6.3%)。只有极少的人为了规避就业压力而创业。这也体现了高校毕业生创业趋于理性。
“对待高校毕业生创业问题需要谨慎,”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关专家分析,“学生在毕业之初,还没有接触社会和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不如慢慢走,别着急,先就业提升各方面素质,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毕业生不应该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工作“病急乱投医”,而是因为有了具有可行性的企划、成熟和谐的团队和相对稳定的商业模式,这样才能顺应“双创”之风,真正抓好机会创业。
正如这位专家所言,就业状况报告所显示的,在各大高校毕业生中,毕业后直接创业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对于大多数学生的态度还是鼓励先就业。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