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18时左右,北京市启动了历史上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预警一经发出,微信朋友圈就飞满了天
12月7日18时左右,北京市启动了历史上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预警一经发出,微信朋友圈就飞满了天。在上周,媒体质问过“红色预警是等市长还是等风”后,红色预警竟然什么都没等,从天而降了。
但团长当天晚上在家看电视的时候,突然惊觉,电视台台标上一直挂的是霾橙色预警。团长知道伴随预警而来的少不了争议――为什么同时会有两份预警?对比上次雾霾过程,这次发红色预警是否科学?预警级别的争议让大家云里雾里,团长决定借机科普顺便吐槽一下。
真的不是你分不清
从流程看,霾预警是由中央气象台内部会商决定并自行发布。而重污染红色预警是由设立在北京市环保局的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向北京市应急办提出发布红色预警信息的建议,之后,由北京市应急办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市应急办通过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下的预警发布平台,全网进行发布。
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是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隶属于北京市政府应急办,由北京市气象局承办。依托气象部门业务系统建设,因为气象部门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信息发布渠道以及管理制度,利于信息传播。
嗯,就是这么复杂,一条红色预警千呼万唤始出来就是这么不容易。不过等等,市民收到了两份预警:重污染红色预警和霾橙色预警。
霾橙色预警主要以能见度和PM2.5浓度为主要指标。为什么有能见度?因为空气中的颗粒物即污染物会使能见度变差,眼前灰蒙蒙是因为污染颗粒物消光所引起,而并不是颗粒物本身的颜色。
重污染预警的主要指标不同,是AQI(空气质量指数)。AQI主要是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六项污染物浓度值换算成相应的指数。每一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指数又称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其中,IAQI超过50的最大项为首要污染物;超过100时,为超标污染物。以上权威官方解释可以跳过,直接看下面这一句:AQI尽管监测很多污染物,但最终呈现的数值实际上是首要污染物指数的数值。
12月7日至8日,环保部显示,AQI首要污染物正是PM2.5。这意味着我们此次收到的重污染红色污染,尽管以AQI为指标,但却是一个反映PM2.5的预警;而雾霾橙色预警也是一个反映PM2.5的预警。
同样的PM2.5,不同级别的预警。真的不怪大家傻傻分不清……究其根本,我们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而以行业标准进行衡量。在大部分污染情况不严重的情况下,预警漏洞突显不出来,而一旦到了要不要发红色预警,这种“牵一发动全身”的时刻,部门标准不统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市民看预警就像看一出戏。
“科学”发布为何还会如此混乱
有这么一个段子:一篇题为《这些年北京在雾霾天发过的红色预警》的文章,但点开,却是空白一片,没有任何内容。12月7日,这篇文章终于可以更新啦。历史首次更新,北京媒体崛起了一把。
从官方数据来看,此次PM2.5浓度似乎到了预警阈值,发还是应该发的。但对比上周“让北京城消失”的雾霾,红色预警到底科不科学,已经成为今天媒体的第一追问。
不幸的是,科学性问题不是媒体质问就能质问出结果的。一方面科学家到现在还在争执是汽车尾气贡献大,还是周边空气输送贡献大;不同颗粒物会发生不同的物理、化学反应;几大类气溶胶若非专业人士根本无法理解。空气污染背后的科学机理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
另一方面,抛开政府层面和部门层面的预警发布流程问题。假设发布流程规范无漏洞,预警不科学或许又只能归结到标准不同的问题上了。
各个部门都有发布预警的资质。例如环保部门认为污染物累积已经到了一定程度,通过后期工业生产等数据信息判断未来24小时可能达到发布红色预警程度,当然也怕被质问为什么始终不发红色预警;而气象部门可能通过对大气环流等的分析,判断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认为大约达到橙色预警级别。
不同的数据基础存在,预警自然很难“科学”。这应当成为此次红色预警事件各方反思的核心。
什么时候该发,什么时候不该,不是市长说了算,而应在对科学机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生产以及相关人文学科制定标准,通过合理流程进行发布。在这些环节中,如果部门之间能够打破数据壁垒,相关科学家共同参与标准制定,发布流程直接有效而非手续繁杂,预警科学性必然大大增加,也不会引发混乱。
面对有争议的预警动还是不动
团长从7日下班起就一直关注预警的动态,终于在8日早上6时40分收到了10086的预警短信:“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红色预警:8日7时至10日12时,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可视性弹性工作制,做好健康防护。”
尽管预警级别争议犹在,全社会已经按照政府层面发布的、最高级别的预警,行动了起来。
团长在小区里仔细留意了下上班出门最先遇到的7个女人和4个男人,7个女人中有6个带了口罩,1个用手捂着嘴,4个男人中有1个带了口罩。看来红色预警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等等,身为一个萌妹,我竟然没有戴口罩,赶紧下意识把围巾往脸上遮了遮。
针对“停工”建议,团长的同事随机访问了45位京城市民,他们分别就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及私营企业。45人中,有1人收到公司短信,通知8日上午可弹性到岗;有两人到岗时间延迟1小时;其他受访者所在单位均未针对红色预警作出正式调整。
而另一项建议性措施,建议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则基本执行到位,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很多家长叫苦不迭,不得不带着孩子来上班。
最被人吐槽的是“单双号限行”措施。半天单双号限行是前所未有的啊!10日(周四)是双日,单双号限行期间(12点前)尾号2的可以出来,但是其实周四这天尾号2限行,所以尾号2的车友12点前可以出车,12点后可能就要被扣分了?话说交管系统真的有这么智能吗……
吐槽归吐槽,但必须肯定的是,首次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社会从上到下都动了起来。对于百姓来说,预警发布后,哪怕是橙色、红色界限不清的预警,相关部门和行业都联动起来,污染情况势必比不动得好。
停工的经济损失政府买单,而最终受益的是市民自己。
微信搜索“站长搜索”关注抢6s大礼!下载站长搜索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标签: 北京 首个重 污染 红色 预警 是否 科学 雾霾 卷土重来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