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打车软件混战:两大门派的“分舵”之斗

互联网 2014-02-08 19:15:00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1月23日小年夜,支付宝推出了一个相当讨喜的功能――“发红包”和“讨彩头”。有意思的是,网友发现这项功能无法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中

1月23日小年夜,支付宝推出了一个相当讨喜的功能――“发红包”和“讨彩头”。

有意思的是,网友发现这项功能无法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中。到了26日,腾讯财付通在微信推出公众账号“新年红包”,用户关注该账号后,可以在微信中向好友发送或领取红包。

业内人士感叹,这一想法让微信一分钱不花就用社交软件让数万用户绑定了银行卡。但是很难说这一创意不是从支付宝获得的“灵感”。

这一幕只是近期“二马”在打车软件领域掀起的门派之争的折射。

打车软件的“补贴盛宴”

在上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使用打车软件后发现,出租车司机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高得令人意外。

23日晚,53岁的司机唐师傅成功抢到了记者用快的打车发出的一单活儿。

上车后,记者发现,出租车副驾驶座侧面和座椅背后贴着“支付宝扫码支付”和“微信扫码支付”的宣传单。方向盘左侧则立着一台智能手机,屏幕上不停跳动着地图信息和接单信息。

“我现在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款软件都用,每个软件有5笔奖励,一个软件的奖励额度用完了,就换另一个。不过,从昨天起,支付宝支付我们的奖励从10块涨到15块啦!”司机唐师傅主动与记者聊起了近期“二马”在打车软件领域的圈地之争。

唐师傅说,仅仅两天,他就从快的打车一家拿到了150元奖励。按照规定,只要使用快的打车内置支付宝付款,或用手机端的支付宝钱包扫描司机的二维码付款,每名乘客每单可得10元奖励 (每天2笔封顶),而出租车司机每单可得15元奖励(每天5笔封顶)。

唐师傅也非常不解地问记者:“这些公司花钱补贴我们也不知道图个啥?快的还有一些服务点专门给我解决软件问题。”

这是继嘀嘀打车联合微信推出打车补贴政策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又一次正面交锋。不过,与微信支付的即时减掉“10元”费用相比,支付宝支付是次日将“10元”补贴返还用户账户。

慷慨发放补贴,让不少本来不关心的市民也开始使用打车软件。

盯上出租车司机的除了微信和支付宝,还有终端设备商。小米公司一名内部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该公司考虑联合快的打车向上海部分司机免费提供小米手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习惯的场景。”

在乘客与司机双重受惠的背后,是阿里巴巴与腾讯两大巨头的大笔烧钱。

打车软件在国内兴起不过一年时间,原本群雄逐鹿的市场,在资本介入后,已经形成了北有“嘀嘀打车”南有“快的打车”的双寡头格局。

去年4月,阿里巴巴投资快的打车数百万元人民币。今年1月2日,嘀嘀打车也宣布完成C轮融资。之前,嘀嘀打车已获得来自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和来自腾讯的1500万美元B轮融资。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3年Q3,中国打车APP用户数累计市场份额,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分别以41.8%和39.2%的占有率居前两位,第三位的摇摇招车仅占9.0%。

随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开始抢夺线下用户,并大笔烧钱,一时间,形成了全国范围内“打车免费”的潮流。这种残酷的商业竞争,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两年前国内团购网站“千团大战”时的惨烈。

快的打车COO赵冬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暂时还不会结束这个补贴活动,我们希望短期内可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效果,用户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攻占移动支付高地

打车软件若想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比拼的无非是软件终端用户谁更多。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来说,更看重的则是支付笔数。

阿里巴巴小微金服品牌与公众沟通部资深总监陈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出租车是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支付频次高且均为小额支付,“单拿北京来说,起码有6万司机,平均一个司机每天最少有20个客人,如果这些乘客都用支付宝支付,那么留给我们的空间有120万笔。”

他认为,出租车司机的职能类似普通地推人员,可有效培养和发展新的移动支付用户。“也许你们觉得是在烧钱,但是我觉得这个钱花得非常值。算下来获取一个用户也就十几块钱成本,在互联网行业已经很低了。”

陈亮还透露,截至去年 “双十一”,支付宝移动端支付笔数为1200万笔,目前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1800万笔,“两个月时间,移动端支付增长比例达到50%,所以培育更多的使用场景势在必行。”

现金奖励政策可谓立竿见影。嘀嘀打车官方公布的数据称,微信支付7天内订单超过100万笔,补贴也超过了2000万元。

可以看出,真正主导这场大战的并非打车软件自身,而是其背后的巨头。

央行最新披露的2013年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共完成业务4.98亿笔,金额2.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0.97%和490.20%。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197.4亿元,同比增速707%。其中,转账、还款等个人应用成为主要交易规模来源,移动网购已不再是支撑行业发展的主要场景。

艾瑞咨询认为,伴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线下将成为互联网巨头、收单机构、运营商、银行等多方竞争的核心战场。而伴随着线上市场的逐步成熟,互联网支付企业将聚焦线下到线上的反向O2O市场,以期在线下市场取得突破。

打车软件前景不明

乱战之中,打车软件的前途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快的与嘀嘀打车目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赵冬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我们现在的收入主要来自对VIP客户的增值服务,比如收取费用后保证其一定可以用车,还可以安排信用值高的司机为其提供服务等。”

他还称,未来将会向商务用车拓展。去年,快的打车收购了大黄蜂,大黄蜂专注于服务打车人群中的高端用户,深耕商务车市场。快的与大黄蜂已推出“商务专车”服务,即商务专车+出租车综合出行模式,在大黄蜂的APP中,用户经过几个步骤选择下单。系统后台会将用户的碎片化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在数十秒内根据时间、地点匹配订单。

大黄蜂CEO黎勇劲表示,这种出行模式既增加了高峰段的运能供给,又根据用户出行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而嘀嘀打车开始提供异地约车服务,并与微信平台打通。

资深电商专家鲁振旺表示,打车软件目前存在价值,主要是看中了打车这种高频次、高质量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一旦移动支付布局成功,打车软件是否还能像现在一样受欢迎很难预料。

业界最多质疑的是,补贴帮助打车软件在短时间集聚了大量用户,但这样的方式获取的用户黏度能维持多久?一旦取消补贴,这样的支付方式还会受欢迎吗?

陈亮也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没有了补贴,用户使用次数一定会下降,但如果是从7000万降到6000万,也没什么。至少它肯定不会降到原点,这就说明现在的尝试是值得的。”但这也说明,用户出行习惯尚未真正发生改变。

或许这才是巨头们竞争的动力所在。就在两家激战正酣时,美国打车应用Uber宣布,2014年将大举拓展亚太市场业务,并进入广州、深圳等地。

与快的和嘀嘀打车不同,Uber通过向司机收取佣金的方式盈利,但这一方式在国内还行不通。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竞争态势也将持续胶着。

标签: 打车 软件 混战 两大 门派 分舵 之斗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