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日本姑娘Alisa结束了和男友长达三年的异地恋。“联络和共同语言越来越少
今年年初,日本姑娘Alisa结束了和男友长达三年的异地恋。“联络和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我想我应该需要更贴近和稳定的关系吧。”长发披肩、穿着碎花裙的她在纽约时代广场的一家日式餐厅告诉我。
Alisa出生在日本,三年前转学来到美国。在美国完成本科学业以后,她从美国北部的一座城市搬到了纽约,男友则继续留在北部的城市。用E.B.怀特的话来说,Alisa是纽约客中的“第三种”:他们来自异乡,为自己的梦想和事业而打拼。打拼之中,无意搁置的就包括了情感生活。
不过,Alisa并没有让自己空窗太久。打扮洋气、英语流利的她很快找到了新的美国男朋友。介绍他们认识的是一款名叫“Happn”的在线约会手机应用。
在Happn上和一个纽约人聊了两周后,他们见面了。两人到酒吧看曲棍球比赛,经历过无数浪漫的晚餐,不久后确定了男女朋友的关系。
“一切都很好,直到他消失。有一天,他突然不再回我的短信、不听我的电话,我越想越不对劲。后来,我再也没有联系上他过。”如今谈起这位交好了一个多月的前任时,Alisa还是充满了怀疑与不解。“他到底去了哪里?我是不是被骗了?”
也许,在线约会就是件不靠谱的事?
可Alisa并没有这么想。与这位线上认识的前任“失散”后,Alisa依然保持每天刷一遍Happn的习惯。吃饭的间隙,她拿出自己的iPhone,熟练地给我展示她的线上账户。
“喏,点一下这个爱心,你就可以把这个人保存起来。假如对方也like了你,系统就会有提示。”她快速下拉着页面,印在我眼前的是Pinterest瀑布流式的界面,只是所有的物品都换成了打扮光鲜、肤色年龄各异的男人。在另一款叫做OkCupid的应用上,7天里,就有779个男人为Alisa点了“like”。
“总会遇到对的。”她说。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者John T.Cacioppo的采样分析发现,2005至2012年间,美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新人夫妇是通过在线约会认识的。
JMP证券分析师在今年3月预测,成立不到三周年的在线约会应用Tinder的市值将超16亿美元。同年成立的另一款约会应用Coffee Meets Bagel亦在今年2月获得了总计一千万美元的融资。互联网上,被CrunchBase收录的在线约会服务(包括手机应用与网站服务)已超过640个。这些目标类同的服务,招揽用户的招数却千奇百怪。
Happn的标语是“Find the people you've crossed paths with”(找到与你擦肩而过的人)。用户开启地理位置分享后,Happn便会把附近其他用户的个人页面推送到你的页面首页。这款应用会保存下用户之间何时何地相遇的信息,并供用户之后随时翻看。
“以前,在咖啡店遇到心仪的男生,我会因为不敢主动搭讪而作罢。现在,我可以去Happn查看对方的页面,就算当时错过,回家也可以再联络。”Alisa的朋友Shuma对我说。
不过,用了五个月的约会应用后,Shuma至今没有与线上好友约出来见过面。
“对安全还是很有担忧的,毕竟是女孩子。”Shuma接到过不计其数美国男人在Happn上发出的见面请求,但她觉得对方并不想认真交好,只是想与她发生性关系。许多人会在周五的下午给她发讯息,约见当晚去酒吧,有的还提出要在深夜见面,这让Shuma觉得非常不妥。
“受文化的影响,我对在线约会这件事还是很小心翼翼的,”在日本长大的Shuma说,“在日本,说起在线约会,大家总觉得这不是什么好事。”
“我也肯定不会告诉我爸妈我和前男友是在线认识的。”Alisa点头说。
过去几个月里,Shuma试用过许多不同的在线约会应用,对每一款都能如数家珍。在她的脑子里,她清楚地把这些应用隔成了几堆:这一堆聚集了只调情不谈爱的人,那一堆是LGBT专用,又一堆以严肃认真的求爱者为主要用户群。
看起来种类庞杂,整个美国在线约会市场的40%份额却由InterActive Corp和eHarmony.com两家公司包揽。前者拥有了在线约会的领军品牌Match.com与OkCupid,后者则以中年用户为用户群并已拓取了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市场。
Shuma和Alisa归纳后认为,不同的应用有全然不同的风格,试用了一两天之后,就会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我还是相信会遇到真心诚意的人。再说,大家都说,在纽约这种地方,假如不使用在线约会应用,又怎么能找到对象呢?”Shuma说。
约会应用成为一种常用工具后,大众的观念也在改变。
Pew Research Center在去年10月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仅有21%的互联网用户认同“使用在线约会的人都太饥渴了(people who use online dating sites are desperate)”这个说法。九年前,这个数字接近30%。
“我知道身边很多人都在偷偷用这些应用,尤其是在亚洲长大的年轻人,但他们都不说。这种情况在美国人身上也许好一些,他们不介意跟别人说这些,”中国出生,现在在美国工作的Lena说,“但说到底,这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起,并不是你们认识的途径。”
Lena是在线约会应用的受益者。去年2月,Lena和现任男友在OkCupid上认识。半年之后,他们确认了男女朋友的关系,现在感情状况稳定。
“他是我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通过约会应用认识,并最终约出来见面的男朋友。”Lena说。
也许是缘分,但绝对不是运气。在确认和现任男友约出来见面前,Lena做足了准备功夫。她花了几个小时回答了OkCupid上的几百道快速问答。这些问题包括了“你喜欢看恐怖片吗?”“酒后驾车没什么问题,你同意吗?”“你喜欢喝啤酒吗?”等等。
对于教育背景、年龄、身高和种族等有要求的她,只会回应符合特定条件的男生的搭讪。
这两道筛选程序后,OkCupid为Lena推送了她现在的男朋友。他们的第一次约会发生在两人第一次线上交流的三天后。共进晚餐之后,他们在男生家打电玩、分享红酒收藏。约会结束后,男生把Lena送回了家。随后的两天里,他们每天见面,通过交谈和参加户外运动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晚饭那天我其实很紧张,从来没有过的紧张,”Lena回想起来的时候说,“但我一点不害怕,甚至连后怕都没有。”
她的自信并非来自盲目。在和对方见面前,Lena仔细研究了对方的OkCupid个人简介(profile)。“一个profile就像是一个个人陈述,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解释。从里面你能看出很多关于这个人的信息。”她说。
晚餐当天,她还与对方就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和职业状况做了深入交谈。“谈吐、面向、眼缘,加上一顿饭的时间,你就大概知道能不能和这个人聊得长久。”她说。
Lena视在线约会应用为一个认识朋友的方式。她认为,许多人却把它想得过于复杂,一些担忧也是非常没有必要。“你当然应该小心谨慎,保护好自己,”她说。“但态度更重要。在找到你的Mr.Right之前,你应该先成为自己的Mr.Right,对自己负责。如果你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去找,总能找到合适的。”
在纽约做金融的中国人Andy也是这么想的。他的手机上同时安装了Tinder、OkCupid和Coffee Meets Bagel多个应用。遇到心仪的女孩儿,他会主动和对方联系。聊得来的,就会互加微信,然后约出来见面。“就是一个认识新朋友的途径,”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跟你参加朋友的聚会遇到新朋友一样,没差。”
美国的联邦法律尚没有对在线约会服务做出规定,只有少数州通过了法案,规定在线约会服务提供商必须警告用户“网站的其它使用者中可能存在罪犯”,但这些法案本身并不要求服务商们对注册用户做犯罪背景审查,亦没有其他任何方面的约束。
“还是要靠自己小心,”Shuma说,“比如选择Tinder这种必须关联Facebook才能使用的服务,这或多或少会帮助你判断这个人是否可靠。”谨慎的Shuma还会在LinkedIn上搜索任何一个她感兴趣的对象。虽然也为约会应用里形形色色使用者的真实身份而担心,Shuma认同一点,那就是,通过在线约会应用认识的人和在酒吧或朋友聚会上遇到的人一样,本质上都是陌生人。所以,只要用一般对待陌生人的戒心来对待这些应用里的人,就够了。
美剧《恋爱手册》里,主人公Andrew效力于一家在线约会网站。一次例会上,当所有人都庆贺又有多少对情侣因在线约会而结缘时,主管斥责说:你们应该为每一对成功的案例感到羞耻。如果大家都成双成对,我们还靠什么吃饭?
在线约会虽然不是新鲜事,但它成为总值超过20亿美元的产业,还是两三年之内积累起的结果。半年前,旧金山三姐妹婉拒了美国商人Mark Cuban提出三千万美元收购在线约会应用Coffee Meets Bagel的提议。这个决定震惊了许多人。
“这个产业马上就要爆炸了,”三姐妹之一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Coffee Meets Bagel的价值远超过三千万美元。”
也许就像Lena说的那样,身边使用约会应用的人越来越多了,假如他们看起来不使用,也只是因为“他们在偷偷用,不想告诉你”。
趁着法律暂无约束,在线约会应用这个产业真的会“爆炸”吗?其商业前景和经济底气在哪里?说起来,Alisa、Shuma、Lena和Andy可都没有为这些约会应用花过一分钱。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