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快乐神经递质中国科学家抑郁症研究获突破
我们感受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其实来源于大脑中的一种被称为“快乐神经递质”:5-羟色胺,明确5-羟色胺受体分子结构和功能机制,可以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和蒋轶团队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导了三种5-羟色胺受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揭示了磷脂和胆固醇如何调节受体功能,以及抗抑郁症药物阿立哌唑的分子调节机制...
智能设备 2021-03-25 10:29:16 -
眼球神经细胞再生或能恢复视力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英国《自然》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将小鼠眼睛的神经元,重编程到一个更年轻的状态,让它们的视力获得再生和恢复。该研究为人类进一步揭示了衰老机制,同时为青光眼等年龄相关性神经元疾病的治疗指出了新的潜在靶点...
趣科技 2020-12-03 07:33:06 -
重磅!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站搜网9月1日消息 据浙江大学官方发布,9 月 1 日,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在杭州召开。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出席并讲话...
智能设备 2020-11-09 12:05:06 -
科学家发现两种神经疾病深层机制
由日本大阪大学、国立精神和神经医疗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变性(FTLD)发病有关的蛋白质TDP-43,会调节核糖体在神经细胞轴突局部的蛋白质合成功能。他们还发现,该轴突的功能障碍可能与ALS和FTLD的发病有关...
趣科技 2020-10-15 10:17:09 -
研究发现锻炼能迅速引发年轻人的神经元效应改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据外媒报道,使用补充剂、节食方案、特殊的睡眠时间等来努力提高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是目前的一大趋势。而一些努力主要是围绕着服用各种物质...
趣科技 2020-09-12 13:36:23 -
我科学家发布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 “意念打字”成为现实
据新华社杭州9月1日电 (记者朱涵、殷晓圣)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1日在杭州发布一款包含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的类脑计算机。该计算机使用了792颗由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于小鼠大脑...
趣科技 2020-09-02 11:41:06 -
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诞生 与小鼠大脑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
本报杭州9月1日电(记者陆健 通讯员柯溢能、吴雅兰) 1.6米高的3个标准机柜并排而立,黑色的外壳给人酷酷的感觉,红色的信号灯不停闪烁,靠得近些似乎能听到里面脉冲信号飞速奔跑的声音……近日,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共同成功研制我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 这台类脑计算机包含792颗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支持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与小鼠大脑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典型运行功耗只需要350至500瓦,同时它也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趣科技 2020-09-02 10:56:06 -
俄用新型水凝胶修复神经组织
科技日报讯 (记者董映璧)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开发出由改型果胶制成的凝胶修复神经组织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创建的人工细胞外环境可用于修复神经组织,培育组织和器官,这对于切除恶性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后大脑的恢复非常重要...
趣科技 2020-08-24 10:48:06 -
新技术有效实现末梢神经再生
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CiRA)等机构的联合研究小组,验证了利用人工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源间充质干细胞(iMSC)制备的生物3D神经导管对末梢神经再生的有效性和机制。 他们将免疫缺陷大鼠的坐骨神经切断5毫米进行了验证,虽然在作为生物3D神经导管移植的对照组使用的硅胶管移植中,切断的神经也在术后8周实现再生,但对形态、运动性、电生理学和肌肉重量进行评估发现,生物3D神经导管移植组的再生神经明显处于优势...
趣科技 2020-08-20 10:06:06 -
研究人员创建了首张心脏神经元的3D地图
来自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研究小组已经完成了人类心脏第一个 神经元三维地图。 该研究小组表示,这些信息揭示了神经元和心脏病发作和其他心脏疾病的基础性见解...
趣科技 2020-05-29 08:32:06 -
科学家研发刺激迷走神经的新方法有望缓解疼痛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一些读者可能已经知道,耳内刺激迷走神经可以帮助缓解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得益于奥地利科学家的新研究,这种治疗方法可能很快就会比以往更有效...
趣科技 2020-05-27 13:19:06 -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曙光初现
人类的神经系统包含成百上千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这些纷繁复杂的细胞极其重要且有个致命“弱点”:一般不会再生,即一旦死亡,就是永久性的。如何在体内安全再生出特异类型的神经元,用以治疗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是全球众多科学家一直努力的方向...
趣科技 2020-04-26 09: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