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本页面生成长城汽车回应毁约专题报道,长城汽车回应毁约滚动新闻,长城汽车回应毁约业界评论等相关报道!
  • 机器人咖啡厅、汽车充电宝、区块链SIM卡……工博会上这些“创新科技”扎堆亮相

    机器人咖啡厅、汽车充电宝、区块链SIM卡……工博会上这些“创新科技”扎堆亮相

    东方网记者沈昊9月19日报道:今天上午,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阔别三年后重新起航,由上海市科委协同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等共同组织的“创新科技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6.2H馆同步亮相。“创新科技馆”共设四个分展区,包括“数字科技,重塑创新边界”主题展区、科技部展区、技术交易展区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展区,展览面积4800平方米。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科技创新成果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可现磨咖啡的机器人咖啡亭、会自主找车的“汽车充电宝”、具备区块链功能的手机SIM卡、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吸引不少观众纷纷驻足。无人值守的机器人咖啡厅正在为消费者制作咖啡机器人制作咖啡,一杯仅需10秒记者在主题展区现场看到,一台占地不足2...

    区块链 2023-09-19 17:23:33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欧盟发难中国电动汽车到底伤害谁?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欧盟发难中国电动汽车到底伤害谁?

    欧盟宣布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后,德国国内反应谨慎。广州开发区驻德国海德堡离岸创新中心总监费瑞翔博士(Dr. Daniel Frerichs)近日刚刚从慕尼黑车展(IAA)归来。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上述消息宣布后,他同德国一些业界人士交谈,“德国业界对此相当谨慎,因为和法国相比,德国汽车业可能会失去更多”。"因此,我比较赞同汽车专家(CAR-Center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杜丹胡佛(Ferdinand Dudenhöffer)教授的观点,他在最近一次采访中强调,德国汽车工业有高达30%至 40%的汽车销往中国,所以受中国任何反制措施的影响也会最大。因此,欧盟最近的做法可能不会得到德国工业界的太多支持,反而会得到法国等国家的支持,因为它们在中国的损失较小"。他表示。德国经济研究所(IW)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进口的中国汽车和零部件增长了75%,目前进入德国的中国汽车品牌总数为8个,不过销量仅占德国汽车销量的1...

    智能设备 2023-09-19 16:07:31
  • 苏大维格光刻机实现突破?业内回应“此光刻非彼光刻”!

    苏大维格光刻机实现突破?业内回应“此光刻非彼光刻”!

    财联社9月14日讯(记者 王碧微)光刻机实现突破?今日,苏大维格(300331.SZ)一则自称“已实现光刻机销售”的互动平台回复引爆市场,公司股价午后短时间内蹿升至涨停。不过,多位业内受访人士均表示,此光刻非彼光刻。一直以来,苏大维格主要生产的是激光直写光刻机,而非制造芯片用的掩膜光刻机。苏大维格今天下午在投资者平台表示:“公司光刻机已实现向国内龙头芯片企业的销售,并已实现向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出口;同时,公司向国内相关芯片光刻机厂商提供了定位光栅尺部件。”该消息发出后,不少投资者直呼苏大维格是“国产之光”,市场情绪激烈。不过,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苏大维格生产的光刻机并非大众所理解的芯片制造用光刻机。CINNO Research研究总监刘雨实向记者介绍,“苏大维格的光刻机是指激光直写光刻机,与传统掩膜光刻相比,激光直写精度较差但成本也较低,多用于封装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苏大维格半年度财报显示,公司的高端智能装备包括直写光刻、3D光刻、投影/扫描光刻、纳米压印光刻设备等,并未提及芯片生产用的掩模光刻产品。据中航证券研报,泛半导体光刻技术可分为直写光刻和掩模光刻。其中,直写光刻精度较低,多用于IC后道封装、低世代线平板显示、PCB等领域;掩模光刻目前主流形式为投影式,光刻精度高,可用于IC制造的前道工艺,后道先进封装,以及中高世代线的FPD生产。目前,掩模光刻技术主要由ASML等海外厂商掌握,而直写光刻在国内还有芯碁微装(688630...

    智能设备 2023-09-19 12:41:07
  • 社评: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抹黑,是一种精神内耗

    社评: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抹黑,是一种精神内耗

    来源:环球时报当地时间7月21日,美国众议院两个委员会表示,他们正在调查福特汽车公司与中国电池公司宁德时代的合作伙伴关系,评估中国参与关键行业的“潜在风险”。自福特公司今年2月宣布将斥资35亿美元在密歇根州建立一家电池厂,并使用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相关技术以来,美国国内的反华政客就像闻着腥味的猫一样,不断要求福特公司“自证清白”,拿出一副不清除所有中国元素绝不罢休的架势...

    智能设备 2023-09-19 12:39:17
  • 汽车工人罢工的大赢家——特斯拉

    汽车工人罢工的大赢家——特斯拉

    如果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真的发动罢工,正在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底特律 “三巨头”将遭受冲击,而特斯拉却有可能成为这场劳资纠纷的最大赢家。据悉,特斯拉多年以来一直抵制其美国工厂组建工会,这帮助它在电动汽车领域扩大了先发优势,它很可能会成为“这场劳资谈判的赢家”, 资产管理公司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管理合伙人Gene Munster在周四的一份说明中表示。UAW与福特、通用以及Stellantis “三巨头”的合同将在美东时间9月14日晚上11点59分到期,距离现在只有三小时,但双方的立场仍有很大分歧。如果谈判失败,工会将在午夜时分发动“站立”罢工,针对部分未确定的工厂进行停工。UAW还表示不会延长现有合同。Munster说:在业务电动化转型方面,车企巨头已经处于困境,目前的UAW谈判最终将导致成本急剧上升,进一步将它们推向亏损。福特提出在四年合同期限内加薪20%,而上次提议为9%;通用最新提出加薪18%;Stellantis 的提议是17.5%。UAW则希望,在合同期限内加薪约36%,而最初提出的年化复利涨薪率为46%。Munster说,底特律 “三巨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已经比特斯拉高出38%,如果工人罢工,这一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值得一提的是,福特、通用和Stellantis在电动汽车盈利方面遇到了困难。比如,通用决定停产Bolt EV的部分原因是这款紧凑型电动汽车利润太单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用决定在以后使用共享电动汽车架构重新生产Bolt,以提高利润率。穆迪也指出了三巨头在电动汽车转型路上的困境,该机构在最近的一份说明中说,虽然所有三家汽车制造商都有充足的流动性来应对罢工,但长期的劳资行动可能会阻碍它们在电动汽车方面的野心。穆迪表示,虽然工人不太可能如愿大幅加薪,但新的UAW合同可能会使他们的工资最高增加20%。穆迪还说,罢工也可能影响三大车企扩大电动汽车产量的计划。例如,通用计划在下半年生产约10万辆电动汽车,是上半年产量的两倍。关键是,罢工可能会影响通用在过去18个月推出的电动车型的产量,到目前为止,这些车型的实际产量非常少。除此以外,福特计划,旗下最畅销的电动皮卡F-150闪电第四季度的年产量达到10万辆,而第一季度产量仅为2...

    智能设备 2023-09-19 12:39:16
  • 小米汽车不再神秘|钛度车库

    小米汽车不再神秘|钛度车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自小米集团 CEO 雷军正式官宣造车起,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半的时间。尽管雷军去年 8 月就宣布未来两年不再介绍关于小米造车的任何新进展,但外界对小米汽车的关注并未减少。今年 5 月,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曾透露,小米汽车将于今年夏冬两季分别进行测试,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随着明年量产交付节点的逼近,关于小米汽车的信息也接连得到曝光,其“神秘面纱”被逐一揭开。首款车信息曝光:800V加持,自研车机系统架构日前,有博主在社交平台上晒图曝光疑似小米汽车铭牌的电池包信息。从曝光信息来看,疑似小米汽车的铭牌的电池包参数额定电压 726.7V,额定容量 139Ah,电池包容量 101kWh,重 642kg,以此推断,小米首款车型很可能支持 800V 高压快充。从目前拥有容量在 100kWh 以上电池的车型售价来看,比如蔚来 ES6 的 100kWh 版本售价接近 40 万,极氪 001 的 100kWh 版本在 30 万以上,小米汽车的售价预计将在 30 万元左右。此前有消息指出,小米已选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为其提供汽车电池,低配车型会搭载弗迪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高配车型会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进行定价和配置上的区分。另外,博主“@数码闲聊站”发文表示,“明年第一台汽车落地,那时还伴随着含金量不错的自研芯片和车机系统架构,年底可能会有些阶段性成果释出”。图片来源:微博在外界看来,这些信息指向的正是小米汽车。尽管这一消息仅是猜测,但从小米的投资布局可以看到,自 2021 年小米官宣造车以来,其就已投资了多家动力电池、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其中,近期冲刺港股 IPO 的黑芝麻智能背后也有小米投资的身影。至于车机系统,目前业内已有领克 08 搭载魅族 FlymeAuto、问界全系车型采用鸿蒙系统在前,即使小米打造 MIUI 车机版上车,也在情理之中。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透露,小米一共在研两款车——首款车为轿跑 MS11,代号 Modena,外观对标帕拉梅拉;另一款为 SUV 车型 MX11,代号 Leman。截至目前,首款车 MS11 PV已下线,或将于明年 2 月发布,4 月实现交付。据悉,MS11 或将推出三个配置——低配、高配以及运动版,类似小米手机数字系列的命名“小米 13、小米 13 Pro、小米 13 Ultra”。今年年初,微博博主“嘉梁车生活”曾表示拍到了小米首款车型,结合此前供应商泄密的设计文件基本可以推断出,MS11 车身采用溜背式设计,接近特斯拉 Model 3,车身尺寸可能达到 B+ 级。车辆顶部是巨型一体式天幕,但最引人注意的,还是车顶上的黑色凸起,大概率应该是激光雷达,呈现瞭望塔式。此外,新车还有隐藏式门把手以及贯穿式尾灯,尾门上的尾翼也比较明显,采用双五幅造型的轮毂,轮毂正中央印有小米的新 Logo。其它配置上,此前有消息指出,小米首款车型的具体激光雷达配置是以 1 颗禾赛混合固态雷达 AT128 为主雷达,数颗禾赛全固态雷达作为补盲雷达。另外,小米第二款车 MX11 的设计工作也已基本完成,预计在明年能够亮相。一期工厂已基本竣工,牌照尚未到位除了产品信息,小米在制造环节也接连有信息放出。今年 7 月,作为小米汽车供应商之一的长春一汽富维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表示,“公司正积极与小米汽车进行业务沟通,多家分子公司已经进入到小米汽车的采购组当中。当前,小米第一款车型报价完毕。”随后另一供应商雅创电子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小米汽车间接开展业务合作,现处于小批阶段。种种信息的曝光可以看出,小米汽车正在筹备推进生产进程。根据外界消息,小米汽车亦庄工厂一期主体工厂已经竣工,内部设备安装情况暂时未知。按照小米规划,汽车工厂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接近 72 万平方米,2022 年 4 月开工,包括 4 个工厂,预计年产能为 15 万辆。2023 年 6 月竣工;二期计划 2024 年动工,2025 年完建。一期工厂已经完工,然而生产牌照仍未到位。此前市场传闻曾指出,小米造车将承接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造车资质。不过,近期宝沃汽车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注销,让“小米继承宝沃汽车造车资质”的传言变得扑朔迷离。关于牌照问题,多位小米内部人士表示“牌照问题基本已经有了结果,只待官宣。”除了制造端的工厂进度,小米汽车销售端也有动态更新。据经销商集团反馈,小米汽车已于近期开始了交付中心的筛选工作。该消息人士透露称小米汽车要求候选场地“至少能提供 120 个车位”,且建筑面积“不能低于 3000 平方米”。另外,该消息源还指出小米汽车或将采取业界通用的运营模式,即小米专营店+交付中心+授权钣喷中心的模式。不过有其他消息指出 MS11 不会在现有小米之家销售,而是会建设新门店,且该信源指出深圳湾的小米国际总部将会是米车的全球旗舰店。进行架构调整,领导层大换血除了产品端、制造端、销售端不断释放出信息外,小米汽车在管理层也出现了大调整。今年 6 月,有消息指出,小米汽车进行了多项高层职务调整。其中,汽车部副总裁黄振宇兼任汽车部供应链部总经理,接替此前负责供应链的小米汽车部副总裁李肖爽,二人均向 CEO 雷军汇报。公开消息显示,黄振宇曾任全球供应商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在任期间曾参与北汽新能源和麦格纳合资合作的首款车型的生产,是汽车圈老将。李肖爽的工作重心则是转向市场业务,兼任汽车部市场部总经理。秦智帆任汽车部市场部副总经理,向李肖爽汇报。值得一提的是,李肖爽和秦智帆都是小米汽车最初 17 人核心团队的成员。核心团队建立后,小米在外部引入了汽车圈老将,包括宝马 i 品牌的外观设计师李田原、前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通用五菱招聘了市场负责人周钘(已离职)等。相较于最初公布的 17 人创始团队,调整后的小米汽车团队“汽车圈的人员”的比例明显提高。由此也不难看出,雷军致力于通过架构调整,为小米汽车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据小米官方透露,小米汽车研发团队今年年初已经召集超过 2300 人。与此同时,小米在汽车上的投入还在继续,2022 年汽车等新业务投入超过 30 亿人民币。今年一季度,小米集团在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上投入了 11 亿元。种种迹象表明,小米汽车将逐渐从研发走向生产制造阶段,尤其是进入量产环节,其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而且涉及复杂供应链的管理,这对大部分新势力来说尚且还处在学习阶段,更不必说还未踏进门槛的小米汽车。当然,小米汽车也正在着力解决造车之路的种种难题,雷军更是表示自己有 1/2 的时间花在汽车业务上,今年也曾多次被拍到前往其它汽车品牌的销售店探访。雷军曾表示小米的机会在于自动驾驶,目标是 2024 年进入汽车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但从今年的行业动态来看,各家车企都在辅助驾驶上发力,小鹏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放城市 NGP,华为城区 NCA 功能也已实现在深圳、上海、广州落地,理想在上个月也发布了其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 NOA……相较之下,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能力还仅是视频展示阶段,尚未迎来现实大考。基于当下的行业境况来看,新能源汽车进入淘汰赛是业内共识,无论是三年为界,还是五年的竞争期,对晚到的小米汽车而言,第一声枪响尤为重要。毕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没有所谓的新人保护期。(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肖漫,编辑 | 张敏) ...

    智能设备 2023-09-19 12:38:45
  • 福特汽车在密歇根州一工厂裁员约600人

    福特汽车在密歇根州一工厂裁员约600人

    财联社9月16日电,据CNBC援引福特汽车的公告报道,该公司在密歇根州一家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正进行罢工的工厂裁员约600人。 ...

    智能设备 2023-09-19 12:38:36
  • 特斯拉汽车在美国推出84个月(7年)分期

    特斯拉汽车在美国推出84个月(7年)分期

    IT之家7月22日消息,特斯拉美国官方上线84个月(7年)分期,以 Model Y 为例,首付4500美元,年利率6.39%,相比72个月分期每月支付贷款减少11%。IT之家此前报道,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表示,因经济不行,特斯拉汽车未来可能还会降价。外界普遍对马斯克这一言论不看好,认为这种降价行为将令特斯拉汽车利润大幅降低。受此影响,特斯拉公司股价日前大跌9...

    智能设备 2023-09-19 12:38:25
  • 李想:2025年之前理想汽车不会开发海外市场,专注于既定目标

    李想:2025年之前理想汽车不会开发海外市场,专注于既定目标

    IT之家 7 月 19 日消息,随着国产新能源的快速成长,比亚迪、蔚来、极氪等多个品牌已经布局海外市场,而理想汽车短期内并没有计划加入这一行列。理想汽车 CEO 李想昨日发文称,本月前两周交付量和上险量相差 200 多辆,调查发现这部分汽车被私人平行出口中亚和中东等地区。不过,他本人表示 2025 年之前理想汽车不会做海外市场,会集中全部资源实现 2025 年的目标。据IT之家此前报道,理想汽车此前已经公布到 2025 年的产品规划,届时理想汽车将形成 “1 款超级旗舰 + 5 款增程电动车型 + 5 款高压纯电车型”的产品布局,面向 20 万以上的市场,全面满足家庭用户需求。理想汽车战略目标是到 2025 年销量达到 160 万辆 / 年,实现 5000 亿元的营收。理想汽车近日公布了 2023 年第 29 周(7.10-7...

    智能设备 2023-09-19 12:38:24
  • 特斯拉拟将德国柏林附近工厂规模扩大一倍,可年产最多100万辆电动汽车

    特斯拉拟将德国柏林附近工厂规模扩大一倍,可年产最多100万辆电动汽车

    《华尔街日报》7月17日消息,特斯拉计划将其柏林附近工厂的规模扩大一倍,能每年生产最多100万辆电动汽车,这一扩张可能使该厂成为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最近几天提交给当地官员的文件显示,特斯拉已申请批准扩建其位于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现有工厂,以提高汽车和电池的产能。特斯拉去年初开始在位于柏林郊区的这家工厂生产Model Y。今年3月特斯拉发推文称,该工厂的日产量已达到5000辆。特斯拉已获得初步批准对该工厂进行一些改造,但全面批准还有待完成一项环境影响研究,该研究将取决于当地居民的意见。当地官员将从本周开始在网上公布特斯拉的申请,当地居民将有机会提出反对意见。10月可能会举行公开听证会来讨论相关问题。针对潜在环境问题,特斯拉一位发言人表示,扩建不需要从当地获取额外的淡水,因为该工厂拥有废水回收设施,可以为增加的产量提供额外的水源。这位发言人补充说,拟议的扩建将使工厂的员工人数从目前的超1万人增加到约2.25万人。 ...

    智能设备 2023-09-19 12:37:56
  • 特斯拉起诉澳大利亚Cap-XX公司,称其侵犯汽车超级电容器专利

    特斯拉起诉澳大利亚Cap-XX公司,称其侵犯汽车超级电容器专利

    IT之家 7 月 18 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特斯拉于当地时间周五在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起诉了澳大利亚公司 Cap-XX,声称其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储存能量的超级电容器侵犯了特斯拉子公司拥有的两项美国专利。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在 2014 年承诺,不会“对任何善意想要使用我们技术的人提起专利诉讼”。而特斯拉最新表示,此次法律行动是为了回应 Cap-XX 最初于 2019 年针对特斯拉子公司 Maxwell Technologies 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诉讼称:“Maxwell 拥有创新历史,拥有自己的专利,现在已转让给特斯拉,因此特斯拉对 Cap-XX 提起诉讼,以保护其知识产权。”特斯拉和 Cap-XX 的代表没有立即回应对向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地方法院提起的诉讼发表评论的请求。据IT之家此前报道,特斯拉于 2019 年收购了 Maxwell,耗资 2.35 亿美元(当前约 16...

    智能设备 2023-09-19 12:37:55
  • 智见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车企不要总讲“卷”,要找准定位用产品说话

    智见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车企不要总讲“卷”,要找准定位用产品说话

    出品|网易科技《智见访谈》作者|赵芙瑶编辑|丁广胜2023年,伴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智能电动汽车进入了智能化角逐的下半场。软件已成为决定汽车性能和功能的关键因素,智能汽车逐渐具备了千人千面、常用常新的特点,软件的灵活定制和快速迭代为智能化提供了重要支持...

    智能设备 2023-09-19 12:36:30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