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英特尔如何自毁前程:轻视ARM 移动策略摇摆

互联网 2012-11-20 17:11:09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2012年11月19日,英特尔第五任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也将选择在2013年5月提前退休。他选择在这个时候退休,英特尔处在移动端的泥泞中无法自拔。

  网站目录 11月20日报道

  1998年1月5日,时任英特尔CEO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战胜了英国王妃戴安娜、克隆羊多莉之父伊安·威尔马特和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成为《时代周刊》年度世界风云人物。同年5月,葛洛夫选择了急流勇退,他卸下CEO之职,葛洛夫卸任时,英特尔正处于战略转折点的CPU市场。

  2012年11月19日,英特尔第五任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也将选择在2013年5月提前退休。他选择在这个时候退休,英特尔处在移动端的泥泞中无法自拔。

  此时此刻,资深媒体人王如晨在网站目录ΣPing专栏文章中认为,英特尔这家昔日PC处理器的霸主正处在最尴尬时刻。英特尔市值最高曾攀升至5000亿美元,而截至本周,已滑落至1000亿美元,已被同为芯片厂商的高通超越。

  那么,英特尔是怎么样自毁前程的?

  1、固步自封,轻视ARM

  英特尔与微软的Wintel联盟垄断桌面端长达20多年,依靠英特尔的摩尔定律和微软Windows系统的升级换代,双方通过共同辖制下游PC生产商而不断攫取巨额暴利。占据桌面端80%~90%市场份额的英特尔的垄断地位从未被撼动过。

  然而,成立之初业绩平平、处理器出货量也徘徊不前的ARM,伴随着PC增长的乏力以及移动终端的热潮,凭借设计方案授权(licensing)的策略一跃成为移动芯片的领导者。当然这其中苹果iOS系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iPhone和iPad的热卖也间接带动了ARM架构应用处理器的需求。目前,ARM架构已占据手机90%、平板电脑70%的市场份额。

  英特尔赖以生存的x86架构并适合移动端,功耗是最大瓶颈,且很不稳定。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的周期是18个月。预计到2014年,x86的功耗才能赶上现在的ARM,然而ARM也在进步。

  长远来看,即使英特尔成功地将x86芯片的功耗和价格大大降低,其与ARM的竞争也将非常吃力。因为ARM的商业模式是开放的,任何厂商都可以购买授权,所以未来并不是英特尔vs. ARM,而是英特尔vs. 世界上所有其他半导体公司。

  2、一卖一买,移动领域走弯路

  2006年6月,英特尔以6亿美元的价格将其通讯与应用处理器部门出售给美国Marvell科技公司,该部门主要开发和销售用于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手持设备的处理器芯片。

  那时,业内对移动终端的未来前景已经明朗,英特尔耗资数十亿美元在该领域但鲜有作为,市场份额极少,且不赚钱,在PC领域拥有绝对垄断和高额利润的英特尔并没有倾注全力去发展移动领域,落败可想而知。

  然而,2010年8月,英特尔为了能在如火如荼的移动领域分一勺羹,又斥资14亿美元买下英飞凌无线业务部门。

  一卖一买,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也说明英特尔在移动领域战略的摇摆。而英特尔在X86架构的时代独尊地位导致它错失许多产业机会,当它与AMD恶斗技术时,ARM阵营正在新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悄然而快速地崛起,并迅速统治了移动终端市场。

  3、安迪·葛洛夫之后,缺乏灵魂人物

  英特尔在新兴领域的落败,归根结底在于:英特尔在安迪·葛洛夫之后,就没有了有远见的领导人。

  与安迪·葛洛夫偏执、有远见不同,欧德宁的心思主要都用在权谋上,有一次在接受媒体时,他曾表示喜欢读传记作品《奥古斯都大帝》,而这本书的主角正是使用无数权谋手段实现罗马帝国长治久安的著名历史人物屋大维。

  欧德宁是英特尔历史上首个非技术出生的高管,他将一个过于崇尚技术的IT巨头改造成一个成功的商业化企业,这或许也为后来英特尔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标签: 英特尔 如何 自毁 前程 轻视 ARM 移动 策略 摇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