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联网头条 罗贵希近期有关豌豆荚的“内乱”在互联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假设内乱传闻是真,那么内乱的具体剧情虽然无法预见的,但内乱的出现则是早晚之事,理由很简单,直白点说就是豌豆荚已经风光不再,“钱”景和前途双重渺茫,人心涣散所导致。应用分发市场不需要“情怀”毫无疑问,豌豆荚作为一个手机助手App和应用分发平台,曾经是相对强势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之一,为什么说是曾经?因为这块市场,早已不是豌豆荚这类独立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的天下,即使豌豆荚仍可能是一款优秀的产品,但在市场需求和发展逻辑面前,“情怀”并无法让豌豆荚形成核心竞争力
文/互联网头条 罗贵希
近期有关豌豆荚的“内乱”在互联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假设内乱传闻是真,那么内乱的具体剧情虽然无法预见的,但内乱的出现则是早晚之事,理由很简单,直白点说就是豌豆荚已经风光不再,“钱”景和前途双重渺茫,人心涣散所导致。
应用分发市场不需要“情怀”
毫无疑问,豌豆荚作为一个手机助手App和应用分发平台,曾经是相对强势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之一,为什么说是曾经?因为这块市场,早已不是豌豆荚这类独立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的天下,即使豌豆荚仍可能是一款优秀的产品,但在市场需求和发展逻辑面前,“情怀”并无法让豌豆荚形成核心竞争力。
回首过去五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应用分发App的崛起和商业逻辑非常清晰和标准化。它的兴起,要感谢的智能手机市场大爆发和Android系统生态的开源:智能手机及移动网络的普及导致了“应用市场”类App成为了广告流量的最佳入口之一,同时开源的Android也催生了国内Android应用分发的第三方平台迅速崛起。
尽管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竞争激烈,但豌豆荚作为市场的先入者,也算是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早期红利,并凭借着良好的产品体验和“情怀”版的行业操守,赢得了较大的行业知名度和良好的用户口碑,一度占据了不错的市场份额。但是,早期市场非理性的激烈竞争,导致豌豆荚的用户和流量并未产生强大的变现能力,模式单一的营收与巨额的研发投入让豌豆荚直到2013年前两个季度才实现收支平衡。
但豌豆荚的“运气”止于2013年。这一年,腾讯、百度、奇虎360等国内互联网巨头为了抢占这个“移动互联网第一流量入口”相继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也意味着移动应用分发进入了市场成熟期。去年7月,百度出资18.5亿美元收购91无线,不但引发行业震动,更是彻底地改变了移动应用分发市场的格局。
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以来,百度凭借91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安卓市场等百度系应用分发平台以38%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360手机助手也凭借旗下安全卫士、浏览器和搜索平台占据了28%的市场份额;而腾讯应用宝的应用分发量也达到12%,留给豌豆荚的市场份额仅剩15%,江湖上排名老三。
与豌豆荚不同,百度91无线、360手机助手和应用宝更多地把流量放在自家的平台上来赚钱。换言之,大佬们资源丰富,各应用之间互相提携,独立第三方应用市场的生存空间就越发狭小。这导致豌豆荚的行业影响力趋弱,大家能直接看到百度、奇虎360、腾讯等分发渠道的优势,但是看不到豌豆荚的渠道具有任何独特的优势,长此以往,豌豆荚的“钱”景可谓进一步被堵死。
所以,虽然是行业第三,豌豆荚在移动应用分发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未来会呈现继续下滑的态势。
而且,豌豆荚不仅面临互联网巨头这几只“大老虎”的欺压,更面临着另一群“饿狼”的围攻,那就是以小米、华为、联想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厂商正在应用分发领域迅速崛起。如小米应用商店应用下载量已突破100亿次,目前小米应用商店的单日下载量超过 5000万,2014年前10个月,小米已给开发者提供分成超过3.64亿元,这一成绩单,足以令互联网巨头们头皮发麻,而对于孤立无援的豌豆荚,更是近似绝望般的“雪上加霜”。
问题来了,为何独立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干不过互联网巨头的应用分发体系?而面对手机厂商的应用市场,互联网巨头也难以保持强势的流量入口?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两点:第一,谁更能聚流和引流;第二,谁占领入口更直接。
独立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的崛起之时,不太涉及第二点,因为国产手机企业过去虽然也都建有自主应用商店,但应用数量较少,用户体验很差。用户在购买手机后,一般选择由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手机助手类工具重新安装应用,甚至直接刷机,手机企业自主应用商店因此沦为“鸡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豌豆荚们的竞争对手就是用户聚流和引流能力强大的互联网巨头们,换言之,他们的流量变现能力更好。而随着手机企业强弱格局更加明显,近两年小米、华为、联想等一线国产手机厂商对应用分发收入的重视,自主应用市场建设得到了迅速提升,用户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应用和游戏都可以满足,注定了第三方市场份额将不可逆转地逐步下降。
因此,对于豌豆荚而言,美好的“情怀”和优秀的产品,在移动应用分发领域的竞争力选项中,真的不太重要。
移动内容搜索?逻辑错误,孤掌难鸣
不过,豌豆荚并不是坐以待毙的角色,去年下半年,豌豆荚就已经确定了转型方向:移动内容搜索平台。今年10月下旬,豌豆荚对外公布了“应用内搜索”的周年成绩,这意味着经历了一年左右的积累和布局,豌豆荚正式从应用商店转型移动内容搜索平台。平心而论,豌豆荚的转型正当时,因为作为移动应用分发平台,豌豆荚已无发展可言。
遗憾的是,以豌豆荚为基础打造移动内容搜索平台,对于用户的意义只是查找/安装App时新增的一项功能,无法替代豌豆荚过去应用分发平台的价值。简而言之,就是产品的逻辑错误。试想,用户在PC端上会打开360安全卫士来观看视频、欣赏音乐以及阅读电子书吗?同理,你又有什么理由让移动端的用户打开豌豆荚观看和查阅各类内容?因此,从用户需求和产品逻辑上看,豌豆荚都不是移动互联网内容的搜索入口,豌豆荚这样强硬的产品转型,头条哥并不看好,归根结底一句话:思路对了,产品不对。
另外,从移动内容搜索本身的市场规律而言,豌豆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豌豆荚进入的市场已是一片红海,它需要面临着几个移动搜索的强劲对手。在移动端,搜索引擎和浏览器仍是综合内容搜索的强势入口:搜索引擎方面,百度搜索仍然是老大,神马、360搜索的份额各自在10-20%之间;而浏览器方面,百度手机浏览器目前落后于UC和QQ浏览器。也就是说,在综合移动内容搜索领域,豌豆荚要与BAT和360等互联网巨头共同竞争。另外,别忘了可以定制自家移动浏览器的小米们,按照移动应用分发领域的相同规律,豌豆荚作为综合移动内容搜索平台,既没有聚流和引流的优势,也不是移动端的直接入口,基于上述理由,头条哥仍然无法看好豌豆荚。
其次,是有关移动搜索的分散化问题。在移动时代,很多搜索需求被各个垂直领域的App平台所分散,如搜索优惠时选择团购,搜索餐饮时选择大众点评,搜索出行时选择携程,换句话说,即便大部分用户都会用一个超级平台级应用,但要选择搜索相关需求的东西时,比如购物,用户的天然逻辑仍会首选天猫、京东这样的App。
另外,内容搜索之战的核心是版权,众多视频、音乐、电子书和游戏等内容的版权都是由BAT及其他互联网巨头们所控制,想要和他们达成索引协议,甚至共享内容,恐怕大佬们不会答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所以,豌豆荚做移动内容搜索平台,产品逻辑错误,市场孤掌难鸣,单点突破也难度极大。在头条哥看来,目前急于转型的豌豆荚,就像是一个坠入“三重门”的灵魂,极容易“导致自我毁灭,故应弃绝莫从。”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