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所有跟万维网有关的报道似乎都会提到“西部拓荒”,而为刚学会上网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是一种颇为稳固的商业模式。1999年,AOL通过提供可靠的上网连接和内容的围墙花园,实现了48亿美元的收入,企业发展如日中天。
上世纪90年代,所有跟万维网有关的报道似乎都会提到“西部拓荒”,而为刚学会上网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是一种颇为稳固的商业模式。1999年,AOL通过提供可靠的上网连接和内容的围墙花园,实现了48亿美元的收入,企业发展如日中天。
但很快,AOL围墙之外的网络世界变得更安全,甚至更有吸引力。于是,人们发现围墙花园并不是堡垒,反而更像是监狱。AOL也失去了吸引力,如今只留下光辉过往供人凭吊。
2012年,“围墙花园”重新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几乎被所有网络巨头采纳,包括苹果、谷歌、亚马逊、Twitter和Facebook。
新的围墙花园采用了不同的模式——有的通过移动操作系统,有的借助无处不在的服务——但每一个围墙花园都是为了创造引人入胜的体验。他们都依赖于各自的生态系统,包括开发者、内容发布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但要培育这样的生态系统却要耗时数年。对于当今的网民而言,它们俨然成了互联网的主要入口,一如十几年前的AOL们。
不过,现在的公司已经不再提及围墙花园了,他们都在说生态系统——这是一个模糊的商业术语,指的是一批企业和有创意的个人,联合起来为一家科技行业领导者构建的商业模式。如果不融入某一个生态系统,小企业便很难在网上赚到钱。而用户也发现自己被圈养在这些生态系统中,限制越来越多。由于这些网络巨头面临的盈利压力与日俱增,因此竞争越是激烈,他们就越不愿意让用户脱离自己的生态系统。
最著名的生态系统当属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
苹果经常会以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拒绝第三方应用入驻,但该公司却坚称,这是为了确保优异的用户体验。但逐渐地,围墙越建越高,虽然可以让用户免受糟糕应用的困扰,但同时也将用户禁锢在苹果生态系统内,竞争对手赚到的钱自然就减少了。
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告知赛斯·高丁(Seth Godin),他的一本电子书被拒绝了,原因是里面包含了太多亚马逊网站的链接(亚马逊是高丁的合作伙伴)。任何用过iOS 6的人都知道一个更臭名昭著的例子:苹果在该系统中用充满漏洞的苹果地图,替换了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的谷歌地图。
买一部新iPhone后,可以很容易通过iCloud将以前的歌曲和其他媒体内容从旧手机同步到新手机上。但由于我有5GB的数据需要传输,因此可能代价不菲。使用iCloud,每额外增加10GB数据,就要多掏20美元。不过,我选择了用iTunes来代替,尽管这款笨重的软件自第一代iPod发布以来几乎没有改变过界面。
苹果希望创建一个符合自己愿景的平台。但苹果越是推进这个愿景,执行难度就越大——直至出现Siri和地图这样糟糕透顶的产品,甚至连忠实的果粉也开始抱怨。归根结底,平台就是系统。系统越复杂,限制就越多。苹果为了加强平台垒的每一块砖,最终都将砌成更高的围墙,导致用户的局限感越来越强。
不只是苹果,Facebook也在沿着同样的道路前进。
由于可以与好友分享内容,该网站已经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用户。但随着Facebook的发展,它也逐渐开始控制用户与其他网络世界的沟通方式。虽然你可以随意跳出Facebook.com,但它却极力建议你与广告主分享自己的数据,包括你要去哪里?要干什么?想听什么歌?想买什么东西?
Twitter的用户略少,但也采用了类似的模式。为了增加收入,并与大型广告主建立联系,Twitter推出了更加严格的API指导原则,甚至激怒了很多开发者和用户。与其他互联网巨头相比,Twitter还很年轻,规模也较小,所以,如果遭到用户和开发者的抵制,它的损失将会更大。
谷歌已经从一家专为其他网站创造流量(最好是通过赞助商链接)的企业,变成了一个通过各种功能和产品来服务于谷歌广告的王国。拉里·佩奇(Larry Page)希望围绕着Google+这个“社交支柱”重塑该公司的产品,于是便推出了Search Plus Your World这种备受争议的服务,将Google+页面在搜索结果中突出显示。
与此同时,亚马逊也在围绕Kindle Fire平板电脑构建自己的电子书和视频生态系统,这款设备的目的就是向用户推广亚马逊自己的内容。但与Kindle一样,Kindle Fire也瞄准了亚马逊的老用户。他们很忠诚,甚至愿意掏钱使用亚马逊“金牌服务”。亚马逊或许拥有AOL以来最强大的围墙花园,但由于它只面向亚马逊用户推广,所以面临的阻力可能最小。
这些企业最初基本都没有彼此为敌,但随着规模的不断壮大,他们纷纷进军对方的市场。亚马逊用平板电脑挑战苹果,苹果用iAd挑战谷歌,谷歌又用Google+挑战Facebook。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规模越大,竞争越激烈;竞争越激烈,就越希望将用户禁锢在自己的围墙花园中。
当然,这些公司无一例外都以开放自诩。但事实上,“开放”这个词早已被用烂了,几乎成了空话。
所有人都讨厌封闭的环境。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抨击Flash的备忘录中承诺,苹果将推行开放标准。谷歌最近也开始将“屏幕中立”作为核心战略来宣传。Facebook允许用户带着“开放图谱”漫游网络。但这些所谓的“开放”其实都是为了“封闭”,目的只有一个——将用户禁锢在自己的花园中。
如今,多数用户在不同的花园间切换时都没有太多抱怨。但随着这一流程越来越繁琐,遭到的抵制也必将越来越强。届时,机会大门将对那些彻底抛弃围墙,但却仍然可以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敞开。AOL当年的遭遇便是例证。
本文编译自Pandodaily
(鼎宏)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