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郭荣村 胡飞军 发自广州自2013年以来,冷链行业因电商巨头的介入而变得热闹非凡――天猫、菜鸟、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企业宣布或者已经斥巨资建设冷链物流。獐子岛、雨润食品等食品企业,则是将自身的经营贴上冷链的标签,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每经记者 郭荣村 胡飞军 发自广州
自2013年以来,冷链行业因电商巨头的介入而变得热闹非凡――天猫、菜鸟、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企业宣布或者已经斥巨资建设冷链物流。獐子岛、雨润食品等食品企业,则是将自身的经营贴上冷链的标签,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冷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电商巨头们为何不约而同地追捧,甚至有“电商不做生鲜等死,做了生鲜找死”这样激进的论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冷链行业前景广阔,发展态势迅猛。与此同时,这个行业也充满了挑战、困难和无奈,一些公司还未看到黎明,便倒在了前进的路上。
做还是不做生鲜冷链,对众电商而言,已经不再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近两年电商发起的冷链产业投资热潮,直接原因是天时地利同时形成。所谓天时,是指中国城镇化迅速推进,居民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对更高品质的生鲜食品的消费需求提高;所谓地利,是电商特有的优势,如物流优势,消费群体广泛的优势,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并提高毛利。
巨头争相布局冷链
2013年4月,1号店上线生鲜品类“1号果园”,今年4月,其自营蔬菜也正式上线,蔬菜品类对供应链的要求更高,1号店采用自建冷链(占70%)和外包方式进行全程冷链运输。
2013年7月,天猫宣布试水生鲜冷链物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把冷链运输、高端快递、宅配、航空等物流资源统一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部分线路全程冷链配送,其他则是半冷链的 “二段式配送”,依托B2B冷链城市间运输,配合“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完成冷链宅配。
同在2013年7月,苏宁易购正式上线“阳澄湖大闸蟹”,通过冷链运输实现全国下单配送。苏宁易购还表示将来有可能自建冷链仓库及物流配送体系。
早在2012年7月,京东已正式推出生鲜频道,2013年9月又上线自营生鲜频道。据了解,其生鲜频道冷链配送环节一般采取与第三方合作 (包括顺丰速运和快行线)的方式进行,而生鲜自营频道采取自建冷链物流的方式,B2C支配体系分为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两个环节。
除了平台类电商,垂直类电商也不甘示弱。
2012年5月31日,顺丰速运旗下全球美食优选网购商城顺丰优选正式上线,涵盖生鲜食品等九大品类,超过70%为进口食品。到2013年底,其冷链生鲜商品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1个城市。顺丰优选的生鲜食品依托顺丰速运实行 “全程冷链配送”,即当商品离开库区后分拣和包装操作场地具备温控条件、装入温控箱运输、收派员将商品装入保温袋上门派件。
2013年10月17日,专门提供生鲜类商品的B2C网上商城沱沱工社,面向全国32个城市正式开通冷链物流生鲜品类商品的配送服务,除北京地区以外的生鲜业务将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全程冷链服务。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黄琨在一份研报中表示,平台类电商偏好采用第三方物流原有的B2B冷链业务延伸,利用已有的B2B配送网络,在主要供货商与销售网点之间进行物流配送之外,向下延伸B2C业务,这类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代表是快行线。相比自建冷链直配体系,采取这类模式的运营成本更低,产品价格便宜 (较直配模式便宜约50%);但由于在末端投递环节采用了大量的第三方合作模式,响应时间较长,服务质量明显不如B2C冷链宅配企业。垂直类电商如顺丰优选和沱沱工社则偏好自建冷链直配体系,从站点到末端配送所需的冷库、冷藏车、冷藏箱、冷柜全部自行购置,同时负责运营服务,优点是响应时间短,服务质量好,缺点是配送成本高。
冷链成电商眼中“蓝海”
6月19日上午,从事冰鲜鱼生意的简海平(化名)从佛山大沥海鲜批发市场批发了10吨鲜带鱼,打包之后,他电话联系了物流公司的冷藏车,经过近2小时的运输,抵达广州南部番禺区银建路20号的禺山冷库,而在此期间他要时刻提防着司机,防止其将冷冻空调关闭。
随后,裹着大棉衣的禺山冷库叉车师傅将带鱼卸下,存入禺山冷库的仓库,标记好位置和质量。在禺山冷库营业处开好货物存库发票之后,简海平回到禺山冷库的办公室,打电话给周边菜市场的生鲜货品客户,客户批发一部分带鱼卖给菜市场周边的消费者。
简海平的上述工作便是冷链运输的大致流程。狭义的冷链,即农副产品的低温供应链,是指农副产品从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的供应链。广义而言,冷链涉及的不仅仅是农副产品,还有包括药品、化学制剂等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物品。
“有货就拉一车过来,放到冷库里慢慢卖,”6月25日下午,简海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近两年,由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下游订单不温不火,而冷库固定成本不低,包括商铺租金为2000元/月,冷藏货物成本为3.5元/吨/天,生意不是很好做。
实际上,在传统冷链商家浑然不觉中,包括马云旗下的天猫和菜鸟,刘强东旗下京东等电商巨头正不断加码冷链生鲜领域。
“冷链生鲜这一块,基本上是电商B2C的蓝海和净土,因为传统电商领域比如服装、电子等都做得差不多了,切入其他领域又面临严重的竞争压力。”上海锦江低温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低温公司)食品供应链市场部总监郑淳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锦江低温公司是业内规模较大的冷链物流企业。
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9%,水果和肉类产量占46%,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35%。
跟产量和消费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在公路运物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编总量的20%,其余80%多采用普通卡车运输。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预冷保鲜率为80%~100%,冷藏运输率80%~90%。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国冷鲜物流水平能跟上发达国家,将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增量空间。
冷链消费需求提升
冷链产业在最近两年爆发,根本上是受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推动。
广州市渔人码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罗志榕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城镇化程度和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肉制品、乳制品、果蔬和冷饮等易腐食品消费增多,对冷链物流提高了要求,“比如广州这边越来越多人喜欢吃三文鱼,就需要通过冷藏手段直接从北欧那边运送过来”。
近日,商务部研究院重要商品研究预测中心主任赵玉敏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近5年中国进口食品规模年均增长21.2%,比同期进口增速多3.2个百分点;食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5年来食品净进口扩大了2.3倍。进口食品中,近5年牛肉、猪肉、羊肉进口量年均增速都在40%以上,尤其是牛肉的年增速高达115%。
大量进口生鲜食品,对食品加工物流和商贸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不断提升了冷链行业标准。
罗志榕认为,很多电商涉足生鲜冷链领域是因为其拥有的物流优势,可以减少“雁过拔毛”的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毛利。
京东冷链配送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按照国际标准,城镇化率超过50%、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是冷链食品需求快速增长的一个标志。中国2012年人均GDP达到5450美元,城镇化率到达52.6%,已经超过这一标准。另外,随着各大电商物流体系的成熟以及新技术的运用,冷链的物流成本已显著降低。
香港亨泰集团 (00197,HK)子公司金涛果蔬物流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王文庆则认为,新生代居民的生活消费方式改变,也促使冷链行业出现快速发展。80后、90后这些白领更喜欢超市,对生鲜速冻品宅配消费方式接受程度高于父辈。
“像其他产品一样,生鲜电商具有便捷性,且生鲜是生活必需品,生鲜电商的配送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消费者的出行购物时间,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苏宁易购生鲜负责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支持政策连续不断
“冷链这几年这么火热,也与国家对整个冷链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的提升有密切关系。”郑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食品腐烂变质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对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加码。200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法律 《食品安全法》,2009年7月国务院颁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十二五”规划》,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重要决定》进一步要求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国家对于冷链产业的发展也出台了具体的政策。2010年6月,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和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和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和10%以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提到,要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并要求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存储、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降低流通费用。
苏宁易购人士表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进一步促进了电商企业对生鲜市场的期望。
“生鲜是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消费者对于生鲜的支出也比较固定,这对于电商企业来说是一个商机,谁能在生鲜市场分得一份属于自己的蛋糕,谁就在生鲜行业占有一定的地位。”苏宁易购生鲜负责人对记者说。
《《《
相关上市公司
以电商为代表的下游企业对冷链的大规模投资,直接带动了整个产业上中游,尤其是冷链装备的需求。而冷链装备企业又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做制冷设备核心部件压缩机的企业;第二类是压缩机的下游,如制冰机企业;第三类是能提供整套制冷设备的企业;第四类是冷链运输相关企业;第五类是冷库建设企业。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选取了典型个体,对它们最新的动态进行了调查采访。
每经记者 郭荣村 胡飞军 发自广州
汉钟精机:深耕中小型冷库
资料显示,汉钟精机(002158,SZ)主要从事螺杆式压缩机相应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主要产品包括螺杆式/离心式制冷压缩机、螺杆式冷冻压缩机、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等。
汉钟精机7月7日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称,在国家政策规划下,冷链物流是重点项目,特别是中小型冷库需求很大,值得公司深耕细作,力求让其成为公司另一个新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以中小型冷库为主,正是汉钟精机追求差异化竞争的主要策略,竞争对手大冷股份、烟台冰轮擅长的都是大型冷库。
汉钟精机证券部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来几年整个冷冻冷藏行业大概有20%左右的增速,“我们希望每年能达到30%左右的增速,这是公司制定的一个目标。”
华泰证券分析师徐才华曾表示,中小型冷库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我国的冷链宅配网络基本是从零做起,宅配所需的中小型冷库投资规模小,容易放量,因此生鲜电商的崛起将拉动中小型冷库建设的高速增长。
据华泰证券测算,冷链宅配所需中小型冷库的规模在2015年前将达到900万~1200万吨,投资规模为270亿~360亿元。同时,由于冷链宅配网络在2013年才初步启动,因此未来2~3年是中小型冷库需求的爆发期。作为适用于中小型冷库的压缩机类型,半封闭活塞机、小型螺杆机等未来三年有望保持50%以上的增速。
雪人股份:业务延伸至上游
在巩固原有制冰业务的基础上,雪人股份(002639,SZ)在6月初又计划向压缩冷凝机组迈进。
6月9日晚,雪人股份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3360万元用于投资冷冻冷藏压缩冷凝机组组装及配套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雪人股份董秘周伟贤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看好冷链行业的发展前景。
雪人股份于2011年底登陆资本市场。主营业务为制冰、储冰、送冰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等,是中国最大的制冰设备及制冰系统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
雪人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在庞大的市场需求背景下,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已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为已经开始建设自有冷链系统、冷冻冷藏设备设计生产企业、温控物流系统提供及维护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虽然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但是周伟贤对行业的一些现状也感到忧虑。他认为,冷链行业目前存在制冷效率低、行业标准未规范、节能环保问题未彻底解决等挑战。
烟台冰轮:推广新型制冷系统
烟台冰轮(000811,SZ)是国内综合性制冷设备企业,公司正在推广的新设备叫 “NH3/CO2复叠制冷系统”,可以解决周伟贤所提到的节能环保问题。据烟台冰轮董秘孙秀欣介绍,新的设备是“用二氧化碳的制冷系统来替代氨制冷系统。”
科学研究表明,常用制冷物质氟利昂对臭氧层有较大破坏作用,目前全球都在逐步禁用这种制冷剂。氨在工商业制冷领域应用较广,有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等特点,但其致命弱点是可燃、有毒,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氨制冷剂的这种潜在危险性引发业内深思,研发氨制冷系统的替代技术迫在眉睫。烟台冰轮“NH3/CO2复叠制冷系统”的成功推出,是这方面的巨大进步。孙秀欣向记者表示,烟台冰轮已经在海外推广该产品。
据悉,这种复叠制冷系统虽然也会用到氨,但注入量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安全性能够得到较好保障。二氧化碳制冷剂对臭氧则不产生破坏作用,也几乎没有温室效应。
东兴证券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提到,烟台冰轮上述新产品大幅降低氨使用量,具有安全、环保、节能优势。系统后期运营成本低,但初始投资比氨制冷成本高30%以内。
今年2月,由獐子岛集团、日本报水株式会社等共同投资建设的獐子岛中央冷藏物流项目落成,该项目由烟台冰轮承建,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应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冷藏物流项目。
大冷股份:全产业链布局
大冷股份(000530,SZ)的产品涉及工业制冷、冷冻冷藏、中央及商用空调等领域,公司称“覆盖了制冷产业链的关键领域,打造了中国最完整的冷热产业链”。
所谓“最完整”是指,公司本部的大中型冷库机组对接冷链干线建设;联营企业三洋压缩机的涡旋机、半封闭活塞机供应中小型冷库和冷藏车用机组;三洋冷链的冷库项目覆盖超市冷链市场。
公司董秘宋文宝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冷股份是家老公司,产品布局目前没有变化。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宋文宝7月份曾对外表示,菱重冰山制冷(大连)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按计划筹建,下半年有望开始生产。该公司主要从事离心式冷冻机的制造、销售和服务,其资本金为8000万元,三菱重工占55%股份,大冷股份占45%。
宋文宝告诉记者,公司对冷链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会积极关注行业的发展。
福田汽车:开拓定制冷藏车市场
福田汽车(600166,SH)是较早涉足冷链汽车的企业之一。
6月29日,福田商务汽车携旗下冷链行业定制冷藏车首次在上海与消费者见面。据了解,该车具有较好的保鲜性能和承载力,是福田汽车拓展冷链物流行业的新举措。
公开资料显示,福田冷藏车类型较多,以小型冷藏车为代表的车型有福田时代驭菱冷藏车,货厢长度为2.6米左右,这一系列车型主要用于一些市区及乡镇的超市、酒店、宾馆的冷藏冷冻食品物流配送。
更大一些的车型有福田欧马可冷藏车,货厢长度在4米~4.2米之间。另外还有一些属于中重卡系列的冷藏车,例如福田欧曼ETX冷藏车,厢体长度较长,这种中重型冷藏车主要适用于一些长途运输。
福田奥铃品牌负责人于今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冷藏运输及冷藏库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年奥铃确立10万台的销售目标,专用车市场是重要的增长点,特别是冷链物流市场更是奥铃重点开拓的市场。
《《《
生鲜冷链陷“五面埋伏” 蓝海与死海仅一线之隔
每经记者 郭荣村 胡飞军 发自广州
“蓝海”深邃辽远,给人无限想象;“蓝海”充满未知与风浪,稍有不慎,就会化身为令人胆寒的“死海”,让航行者船毁人亡。冷链产业正是这样的一片蓝海。
在业内人士看来,冷链前景广阔,但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上海锦江低温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食品供应链市场部总监郑淳表示,目前电商的冷链业务占比非常小,国内冷链行业集中度很低,企业规模也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鲜方面的冷链管理是一个非常难的业务模块”。
目前,除了少数实力雄厚的电商自建冷链物流外,其他电商皆是采取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方式。总体而言,生鲜电商如今有 “五面埋伏”待破:保质要求难度高、成本高昂、上游冷库结构性缺失、“最后一公里”和逆向物流,以及行业标准缺失。只有破解这“五面埋伏”,生鲜电商才可能真正迎来广阔的蓝海。
保鲜要求苛刻/
顺丰速运旗下主打美食的网购商城顺丰优选,在投入巨资试水生鲜电商后发现,挑战其实才刚开始。
据顺丰优选总裁崔晓琦介绍,顺丰目前既有航空包机等快速物流体系,又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冷仓,并采购了大量冷藏箱、冷冻箱、冰盒、冰袋、保温袋等温控设备。崔晓琦坦言,生鲜产品储存保鲜保质很难,由于目前国内很多冷库建设落后达不到标准,因此选择自建冷库。目前,顺丰优选在北京、嘉兴和广州建立了3个仓库,每个仓库分为5个温控区,包括常温区0℃~30℃、冷藏区0℃~8℃、冷藏区8℃~10℃、冷冻区-18℃、恒温恒湿区15℃~18℃,并配有-60℃冷冻柜,温控区间跨度达90℃,以满足全品类食品的存储要求,并针对每一种商品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标准化存储方式。
顺丰优选人士介绍说,以荔枝为例,在荔枝上线前,顺丰速运对其做了1个多月的测试,发现荔枝的最佳保存温度在5℃~15℃之间,并且运输过程中的碰撞、挤压容易引起腐烂。针对上述现象,顺丰速运在荔枝包装箱内增加了冷链运输设备:冰袋用于降温保鲜,泡沫箱用于隔离保温,吸塑盒用于固定荔枝的位置,并防止荔枝与冰袋直接接触而被冻伤。
此外,蓝莓、草莓等鲜果类水果保存起来也不容易,顺丰优选人士介绍,通过实验,采用包裹两层的方式来保存蓝莓,包装里面需要有通气孔保证水果呼吸。此外,在成熟度方面还需人工质检,公司要求厂家送的蓝莓不能熟透,而是相对成熟,既能保证一定的储存时间,又能保证送到客户手里正好食用。挑选方式上,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水果,这容易损伤水果或让水果不新鲜。
崔晓琦表示,对于不入库的产地直供商品,通过顺丰航空等快速物流体系,实现24小时直达用户手中,为了保证新鲜度,如果碰到天气不好等外界因素,则会对生鲜商品推迟采摘,避免在物流过程中延误。
以荔枝为例,果农摘下荔枝后,顺丰优选会派冷藏车专门去当地收货,并送到当地机场,从机场装机后直达目的地,随后再派专门的冷藏车运输。因为是直采,所以会在当地直接将荔枝进行零售包装,运达目的地后,产品会直接送达各个配送站点,各个配送站点利用保温箱加冰板的保鲜模式,把最终的包装产品送达消费者。
对于入库的商品,崔晓琦表示,同城包裹的收货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异地包裹的收货时间通常不超过72小时。
为了解决快速物流问题,苏宁易购生鲜负责人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苏宁易购正通过整合具备冷冻链服务能力的物流公司,弥补冷链物流的短板,不久将会自建冷链仓库及物流配送体系。
后期的自营模式,将采取苏宁易购负责前期的运营销售工作,订单流转到厂家,由厂家负责配送。在保质保鲜方面,苏宁易购整合供应链、物流配送,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确保最快时间内完成送货服务。
叶菜类蔬菜同样存在运输保鲜问题,比如曾引起轰动的“聚土地”项目,在尝试新鲜蔬菜的运输保鲜时,就因为经验不足遇到了一些小麻烦。
今年3月,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安徽绩溪县湖村等地进行了一种“土地电商”的新尝试,该模式也被称作“聚土地”,市民最少只需要花580元,就可以成为“私人订制”的农场主,享受1分地的作物1年的所有权。
这种模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能让城市人吃上放心的粮食蔬菜,但在第一次蔬菜运输时,就出了问题。
湖村党支部书记胡晓光告诉记者,当时寄出去的是包菜(卷心菜),上午采摘,下午包装,然后送到黄山发货,整个邮寄过程大概需要两三天。不巧的是,那天正赶上下雨,蔬菜含水较多,大家经验也不足,等发货过去,路途远的就坏掉了。最后公司只好补发一次。
事实上,虽然吸取了教训,运营方购买了节能型制氮机、冰柜(制作保险冰袋)和充气缓冲包装机,但目前叶类蔬菜的保鲜问题仍旧没有解决,运营方只好邮寄更容易保存的西红柿、黄瓜等产品。
物流成本高昂
冷链生鲜产品的运输成本比常规运输要高,要做到价格更有竞争力,需要集中采购,但集中采购如果保存不好损耗更大,因此,高昂的成本也是冷链电商需要考量的问题。
“生鲜电商真的很难做,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蓝海’。”崔晓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冷链门槛很高,如何把最新鲜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里,这些成本可能不是一般的电商能够承受的。”
苏宁易购冷链配送负责人亦有同样的感慨,“生鲜产品对于物流配送要求极高,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鲜,又要保证送货的速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冷链物流。但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复杂,建设投资成本较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苏宁易购生鲜负责人坦言,对电商来说,生鲜商品的售后退换货是目前最大的难题,“在购买生鲜商品后,消费者有可能不满意生鲜的质量而退货,这无疑会加重运营成本。”
由于冷链生鲜产品高成本问题,顺丰优选在成立之初就定位做中高端的生鲜食品。
“布局于中高端,70%是中高端进口食品,这样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也有利于消费者为更优质的产品买单,走一些差异化路线。”崔晓琦表示,由于冷链生鲜产品相对来说物流成本较高,“包括冷链运输和配送成本,根据产品结构和价格,平均客单价在200元左右,以保证盈利。”
对于集中采购和退货等问题,崔晓琦表示,目前公司集中采购主要在冷冻肉、海鲜,保存在-18℃的冷库,保质期较长。
“即使保存条件非常好,但是有些水果、蔬菜是很容易变质的,如果保存方法、运输方法不当,损失非常大,几乎可以达到20%左右。”崔晓琦指出。由于蔬菜水果冷藏成本更高,且更容易损坏,目前没法做到集中采购,只能采取分区域产地直供形式。
对于集中采购保质等问题,京东生鲜配送负责人则表示,“这对京东不是难题,京东本身就拥有庞大的流量,消费者众多,周转就比其他电商好得多;另外,京东会通过预售、产地直销等方式降低库存,提高周转。”
冷库结构性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冷链上游的冷库结构性缺失是从业者绕不开的障碍。
“冷库是稀缺资源,冷库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远远得不到满足,像我们这种冷库属于中型规模,那些大超市如麦德龙、广百百货都曾和我们洽谈,希望合作。”广州市渔人码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渔人码头)运营总监罗志榕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罗志榕认为,冷库在冷链物流的多个环节中,尤其是中上游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都是起着核心作用的设备。
罗志榕介绍道,渔人码头旗下有4000多平方米的冷库,开始主要做海鲜冷藏,随后很多超市和酒店纷纷租用公司的冷库,“超市、大酒店等都没有自己的大型冷库,只有一些日常应急的制冷设施,都需要在外面租赁冷库。”
金涛果蔬物流有限公司王文庆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公司在山东、湖南等地有8个蔬菜基地,随着季节变化搭配蔬菜进行加工贩卖,供应香港200多家酒楼,内地也有不少酒店开始用我们的蔬菜。”
“如果没有配套冷库和冷藏车,白菜超过10个小时就会开始烂根,后果是很难想象的。”王文庆说,很多种植蔬菜的农业基地正是因为冷库缺失,造成一哄而上的集中抢收,又因当地冷库缺失,不能错峰销售避开竞争,出现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情况。
王文庆称,目前国内冷库建设存在重视肉类冷库、轻视果蔬冷库,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的问题。
据数据统计,正因为冷库缺失,国内易腐食品、速冻食品、乳制品、药品在采摘或出厂后,全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在25%~40%之间,这一数据在发达国家只有1.5%~3%,这也正是我国果蔬、生鲜、乳制品、药品、化学试剂等易腐产品购销价差较大、可售期短、鲜品差别定价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边是新型冷库缺乏,一边却是旧式冷库生意萧条。
广州市番禺区银建路是有名的冷库一条街,6月2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银建路20号的禺山冷库,看到来往的商户在冷库门口排队处理自己的货物,冷藏车停在冷库外面装货,月台上是来回穿梭的3辆叉车。但在热闹的背后,附近有不少租户所租用的商铺已经人去楼空,在冷库的门口处拉着 “旺铺招租”的横幅广告。
实际上,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目前国内冷库遇到的普遍问题。
上海锦江低温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食品供应链市场部总监郑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内冷冻物流行业主体依旧为国有冷藏库,建库较早,大部分使用期已超过15年,已经进入大修期限。受当时条件的限制,这些冷库工程设计标准低、工艺流程不尽合理化、自动化程度低。
广州市番禺区银建路39号的恒丰冷库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冷库经营模式一般是先行建好后再招租,主要收取商铺位和冷库租赁资金,按照商户货物的质量或所占立方进行收费,“我们一般不做生意,只关注冷库的管理,商户货物按吨计算,每天一吨货物收费大概2~3元。”
“受经济环境影响,冷库这几年生意不好做,只能说现在做到盈亏平衡,很多其他冷库经营都遇到困难,很多商户出现退租现象。”恒丰冷库负责人坦言。
郑淳认为,多数冷藏企业还没有从单纯的“仓储型”向“物流配送服务型”角色转换意识,已不适应新时代对仓储和配送业务的需要。
国泰君安报告称,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冷库容量2673万吨,大多数是高温传统冷库,而贮藏水产品及速冻食品的低温现代冷库占比仅10%,结构性缺失严重。
“最后一公里”待解
“冷链是高利润的产业,但如果像京东和阿里巴巴那样做B2C,则困难重重,比如‘最后一公里’和逆向物流就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郑淳表示。
金涛果蔬物流有限公司王文庆认为,“电商做冷链,一定要有线下的配合,除非在每个小区都有个实体店,这些生鲜食品不进入社区,就等于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王文庆还指出,经销商到终端必须用冷藏车,确保冷链运输,才能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但是,由于冷藏车成本高,现在市场上许多经销商用的还是普通车、面包车。
“用冷藏车进行全程配送,必须保证电商的商品比菜市场更便宜,那就只能采取集中采购模式,集中采购的量决定了价格和毛利率。”郑淳表示,在食品安全要求很高的背景下,由于生鲜类产品保质期比较短,不能做到快速销售,就可能出现亏损。
郑淳认为,电商要做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就必须解决在社区布点的问题。“现在电商做生鲜拼的是物流,拼的是在各个城市各个社区谁布置的点更多更快,但可以想象的是,每个城市大的社区都布点,这块的资金投入将多么庞大。”
另外,郑淳表示,解决电商做冷链最后一公里问题,还需要在交通政策上开“绿灯”。
“由于冷藏车属于货车,在上海,市中心内环以内都不让冷藏车进去,这就给电商出了难题――怎么才能做到及时送货且全程冷链送达?”郑淳说道。
郑淳表示,国家交通部门可以考虑对冷链B2C行业给予特殊优惠待遇,“国外沃尔玛、麦德龙在市中心都是畅通无阻,国内也可以给冷链开个绿色通道,才能做到全程标准化冷链运行。”
与此同时,冷链逆向物流也是摆在电商眼前的问题。“冷链生鲜产品如真空包装的生鲜肉,如果包装品漏气怎么办?退回去要经过那么多环节,退回就等于这块肉已经报废了。”
顺丰优选官网的退换货政策显示,目前顺丰优选也不支持生鲜产品在签收后发现问题的情况下退货:“水果、蔬菜、水产、肉类等生鲜易腐食品,请您在签收前检查商品的品质,此类商品一经签收将不予以办理退换货;除生鲜易腐食品外,若签收后24小时内您发现验货时无法发现的质量问题,并提交相关食品检验部门的质检证明,顺丰优选将上门为您处理。”
郑淳表示,“生鲜产品有时候很难从色泽去鉴定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如果买的肉类产品在签收后发现问题又不能退货,这对消费者网购生鲜的体验和兴趣将大打折扣。”
“如果电商做生鲜产品退货率达到20%,还怎么挣钱?”郑淳坦言,目前电商做生鲜在逆向物流等问题上较为突出,“如果继续投资,最后一公里和逆向物流等问题或许可以解决,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看到成熟的解决方案。”
行业标准缺失
在各路资本进入冷链电商领域跑马圈地之时,冷链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目前,冷链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经常看到敞篷车运送低温产品,中途有些司机为了省电关掉冷藏设备,半路‘脱冷’等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京东生鲜配送负责人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现有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尤其是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较为突出。
苏宁易购生鲜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冷链物流行业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造成冷链物流执行困难,不能及时处理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冷链发展的薄弱环节,使得电商冷链物流运行受到很大影响。
据上海冷藏库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冷链运输中,铁路只占2%,公路仅为10%~20%,约有冷链车4万辆。而冷库很多是20世纪70、80年代建造,大多只具有储藏功能,不具备物流配送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统一的具有强制性的标准就显得非常必要。制定行业标准既是冷链物流企业所需,也对行业快速健康发展有益。”苏宁易购生鲜负责人说。
对此,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行业标准虽然有,但是可执行性很差,较为混乱,也是目前冷链行业发展较为突出的障碍。”
顺丰优选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生鲜是非标商品,每种商品的生命特征都不一样,温度、存储要求也都不一样,比如菜叶要呼吸等,这些都不是普通仓管能做到的,行业也没有形成标准。”
“目前冷链行业标准应该由政府部门进行牵头,而企业是主要参与者,标准这块企业也比较清楚,可以选择一些公认的、能较好地保证食品安全的做法作为行业参考标准。”崔晓琦表示。
《《《
记者观察
生鲜电商先行者的悲歌
每经记者 郭荣村 胡飞军
实际上,天猫、京东、顺丰优选和苏宁易购等涉足冷链生鲜的电商并非第一批 “吃螃蟹者”,在2010年以后,逐渐出现了一批涉足生鲜的中小电商,但是因为种种困难没有完全解决,这些先行者最终以悲歌落幕。
在2006年~2010年,因冷链物流成本高,居民消费习惯难改变以及行业法规不完善等因素,国内冷链物流行业几乎停滞不前。根据中国制冷学会统计,2006年我国冷库容量为880万吨,而在2010年发改委印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发展现状一栏中,冷库容量也为880万吨。尽管可能是统计口径不同导致,但也足以说明2006~2010年冷链物流几乎没有发展。
2010年以来,受政策鼓励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农产品引入冷链后的物流成本比例在整个商品售价中的比例降低,冷链物流得以快速发展。在此期间,一批中小电商纷纷涉足冷链生鲜领域。
如创立于2010年的优菜网,是国内最早一批尝试生鲜产品B2C模式的电商企业,其创立不久便获得了200万元的天使投资,随后便宣布实现盈利。
但好景不长,优菜网这一曾被业内看好的细分领域电商模式在接下来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却经历了从辉煌到凋零的过程。
2013年1月,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通过新浪科技表示“做不下去了”,欲以150万元转让优菜网。优菜网在两年时间里积累起来的资源为:2万注册用户,其中4000活跃用户,网站客单价在40元左右;网站2012全年的销售额大约300万元。丁景涛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没有稳定的货源、不能提供比菜市场更好的购物体验、要把控的环节太多、物流问题(比如货车进城问题)等。2014年3月,优菜网公告称丁景涛已辞去优菜网CEO职务。
实际上,优菜网并非做冷链生鲜倒闭的第一家电商,“好帮手”、“谊万家”等首批涌现的卖菜网站也已不复存在。
2009年,谊万家创始人覃伟创立生鲜网站谊万家,覆盖广州番禺区27个社区。然而在创办半年之后,由于物流配送以及冷链跟不上,加之网站经营不成熟,订单下滑导致亏损倒闭。
2013年4月,永辉超市悄然上线生鲜类网站“半边天”,并在江浙、上海等地区展开配送,提供货到付款,试水生鲜产品。但如今,在永辉超市官网上,“半边天”的标签也已不见踪影。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