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网站运营 >> 电子商务

交通院、苏交科、电科院 “研究院”系公司大摸底

电子商务 2014-08-15 03:13:06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江苏交通院IPO日前通过了发审会,“研究院”系上市公司即将迎来一位新成员。目前,与江苏交通院的业务模式相似的还有两家上家公司,分别是苏交科和电科院,均处于江苏地区

江苏交通院IPO日前通过了发审会,“研究院”系上市公司即将迎来一位新成员。目前,与江苏交通院的业务模式相似的还有两家上家公司,分别是苏交科电科院,均处于江苏地区。那么,这三家“研究院”系公司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业务模式、资产结构、经营成本、资金情况对它们进行了一次摸底

业务模式

交通院依赖勘察设计业务 苏交科、电科院各项业务较平衡

交通院是一家为公路、水运、市政提供工程咨询的公司,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交通领域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2013年该项业务的收入占到当年公司总营业收入的73.38%,即便是在2011年和2012年也分别有75.09%和73.51%的高占比。

根据服务范围的不同,工程咨询行业的经营方式大体分为三类:单一工程咨询业务模式、综合类工程咨询模式、咨询施工一体化模式。

交通院的业务模式属于第二种,这种模式的特点一般是以工程咨询中的勘察设计为核心业务,既承担项目前期工作又承担项目设计和有关技术文件的编制。

苏交科也是一家提供工程咨询业务的公司,但它的业务模式以及业务范围与交通院有所不同。苏交科的业务模式属于第三种,咨询施工一体化模式,它不仅进行咨询业务,还进行工程承包业务。此外,苏交科还涉及国外业务,2013年该公司在江苏省内的营业收入占比为54.24%、省外为37.37%、国外为8.39%。苏交科的核心业务也是检测与设计业务,2013年该项业务收入占当年总营业收入的61.91%。承包业务也是苏交科的一大重要业务,2013年该项业务的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33%。

电科院的业务模式和前两者略有不同,虽然都是技术密集型公司,但是其所属行业有所不同。电科院的主营业务是低压检测、高压检测、环境检测及认证等,高低压电器检测业务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2013年这两项业务的营业收入占该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93.89%。

值得注意的是,电科院和交通院都具有国资背景,电科院在2009年5月以吸收合并方式注销的全资子公司电科院有限公司的前身就是1981年成立的苏州电科所,是一家国资企业。而交通院的前身是一家国资公司,交通院进行体制改革前是由江苏省交通厅设立的事业单位,此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截至目前,交通院的自然人股东共有195位,股权颇为分散,该公司目前无实际控制人。

产业结构

交通院负债率最高 苏交科、电科院负债水平相近

北京商报记者从资产结构对比这三家公司后发现,交通院的负债水平是最高的:2011-2013年,交通院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70.9%,而电科院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5.26%(其上市前三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7.72%),苏交科为49.6%(其上市前三年平均资产负债为54.43%)。

很明显,交通院资产负债率远远高于电科院和苏交科。而对于资产负债率高企的原因,交通院解释称是因为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自发性负债,如预收款项和应付账款占比较高所致。

对于居高不下的负债水平,一位财务界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如果一家企业的业绩增长是建立在长期高企的资产负债率上,那么这家企业未来的增长将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一旦融资能力跟不上或者现金流不充足就很容易爆发危机”。

在这三家企业中,交通院高企的负债水平也让该公司的偿债能力不具备优势。从2013年流动比率这一指标来看,苏交科的最高,为1.8;交通院其次,为1.32;电科院最低,为0.8。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比例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整体来看,这三家公司的偿债能力都较弱,一般而言,流动比例应该达到2倍以上才能保证全部的流动负债得到偿还。

从速动比率这一指标来看,苏交科依然是最高的,为1.78,交通院为1.12,电科院为0.8,与流动比率的排名一致。可以看到,电科院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相比之下都显得比较低,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对此,电科院做出的解释是公司所属电器检测行业,具有“一次性投入较大,日常运营投入较小”的特点。

就资产状况而言,苏交科是较为乐观的,而电科院虽然偿债能力比较低,但是其资产负债率并不高,只是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风险。综合分析,在资产负债率畸高的背景下,交通院的偿债能力看起来依然相对较弱。

经营成本

交通院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苏交院、电科院人力成本大体相当

交通院、电科院和苏交科这三家研究、设计院背景的公司都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对人才的需求特别高,所以人力成本成了这三家公司中的主要成本。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交通院的人力成本尤其高,该公司在2011-2013年的职工薪酬分别为2.73亿元、3.23亿元、3.74亿元,累计增长36.99%。

那么,这是什么概念呢?平均到每个员工身上来看,该公司2013年在职职工共计1754人,人均年薪达20.51万元。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招股书中公开的数据后发现,交通院在2011-2013年人力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高达58.5%、55.2%和55.8%,而且每年的应付职工薪酬也在不断增加。可以看到,交通院每年最大的成本就是员工的薪酬,达到一半以上。

同样是人才需求高的企业,电科院和苏交科在人力成本的控制上却要好于交通院。

北京商报记者从电科院2013年年报中看到,2013年该公司员工总数为1171人,支出的员工薪酬为5171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为31.74%,其营业成本占比最大的是固定资产折旧率,占比48.95%。

苏交科的人才队伍是最为庞大的,该公司2013年的在职员工为2517人,其中技术类员工为2096人,占比83.28%。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公司支出的员工薪酬为4.2亿元,也只占当年营业成本的36.3%。

从三者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交通院的人力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最高,长期维持在55%以上,该比例几乎高出电科院和苏交科的一倍,高出的幅度分别为75.8%、53.71%。也就是说,交通院的人力成本其实已经大大超出了行业的平均水平。

对此,证券人士刘晨表示,如此高比重的人力成本势必会影响公司的业绩增速,甚至会成为一个沉重的经营负担。“想上调员工工资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想下调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日后交通院想控制人力成本势必难度也相当大。”刘晨指出。

资金状况

交通院坏账风险高 苏交科、电科院资金运用较为稳健

从盈利能力上看,这三家公司在近三年的业绩都呈现出正增长状态,且净利润水平非常相近,其中交通院2011-2013年实现的净利润为1.17亿元、1.36亿元和1.50亿元;电科院的净利润为0.87亿元、1.41亿元和1.71亿元 ;苏交科的净利润为1.32亿元、1.41亿元和1.86亿元。

然而,若结合现金流量的情况去对比分析,会发现它们的资金情况其实并不像业绩那么乐观。就交通院来说,从2011年到2014年一季度,只有2012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净流入)为正,为1.67亿元,其余时间均为负。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从2011年到2014年一季度,交通院累计只获得4375万元的现金。

与贫瘠的现金流入相对应的是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2011-2014年一季度,交通院的应收账款连续上升,分别为7.03亿元、9.60亿元、11.91亿元、11.19亿元。“结合交通院的净利润、现金净流入、应收账款来看不难发现,该公司每年实现的漂亮业绩只是体现在账面上,实际上很大一部分还没有落袋为安。”一位市场人士指出。

同样,电科院在2012-2013年的现金净流入也为负数。那么,该公司赚到的钱又去哪了呢?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电科院的固定资产比重在这个时间段的增长非常大,增加的额度为6.64亿元。也就是说,该公司可能将赚的钱都投入固定资产了。

苏交科在2012-2013年的现金净流入也为负值。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存在如此巨大的资金净流出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其向银行进行了还款。该公司2013年的货币资金量同比下降了5.7%,与之相对应的是其短期借款比重也相应下降了8.23%。

“相比之下,交通院的风险资金可能会大一些,应收账款也容易产生坏账。”前述市场人士指出。其实,正是由于不少资金尚未收回,交通院的现金流也比较吃紧,该公司此次IPO的募集资金有3.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总募集资金的近一半。北京商报记者 马元月

实习记者 彭梦飞/文

标签: 交通 苏交科 电科 研究院 公司 摸底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