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云计算 >> 云资讯

20年再往前:关于互联网,关于人类

云资讯 2014-05-16 12:48:01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互联网的未来?是连接一切,还是要割断传统? 在没有网络就不能活的现代都市,思考这样的问题会不会显得很装? 即便,当怀旧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不只是我在担心,连霍金也认为:“成功创造人工智能将是人类历史最大事件,若不懂如何避开风险,这也将是最后的大事

互联网的未来?是连接一切,还是要割断传统?

在没有网络就不能活的现代都市,思考这样的问题会不会显得很装?

即便,当怀旧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不只是我在担心,连霍金也认为:“成功创造人工智能将是人类历史最大事件,若不懂如何避开风险,这也将是最后的大事。”按照霍金的意思,如果人类不努力,或者太努力的话,都有可能“人工智能”最后“智能”还在,“人”却不在了。

这种智能,当然有人可能会认为就是刚结束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 2014 )上那个日本机器人(嵌入暧昧的符号),我觉得今天更多还就是在我们身边,智能的终端,智能的网络,智能的机器,就是由我们今天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云、大数据所有这些构成的,并在不断演化的智能网络系统(云中心,网络,智能终端)。

(1)想想今天要丢了手机会怎么样?

是不是感觉丢掉自己另一个分身,无论在哪里或者是做什么,都会感觉别扭或者若有所失吧?

手机,变成了身体一部分,具备人格化特征以及连接外界的桥梁,连接虚拟世界的入口。即便它不是有机的零件,却似乎已经融入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或者融入我们的生活,切割我们的时间,造就我们的喜怒哀乐。

这样它也就带来很多问题,方便以及好的方面就不说了,否则你也不会对它那么地不舍。有一个笑话说,2014年导致离婚的不是第三者,而更可能是手机,当那个人还在你身边,但是整个精神已经进入了手机的虚拟世界,进入微博、游戏、社交、朋友圈^^.

有一个困惑是,就算是明明今天你随时都在查看手机,看各种新闻、社交信息和联络,但是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关系,我们的亲密感,我们对信息错漏缺失的焦虑、世界的疑虑以及交流的浅薄。就像是在当年电话不方便之前,我和父母都是通过写信进行联系,一周或者两周一封。后来家里装了电话,通过电话更频繁联系,基本一周一次,觉得方便但是似乎父母感到更落寞(除了刚开始能够听到语音的激动外)。毕竟,写信能写的话和心情,电话好像不适合表达了,亲情上的感觉疏远了。在电话之后,我们通常的沟通方式变成邮件(父母还是电话为主),变成短信,QQ、微信等社交工具,似乎比起电话这些联络方式更方便和紧密了,更随时随地,但是更加“冷”.邮件太正式,短信太简短,用社交工具的时候,对方不知道你同时还开了几个窗口,或者还在做着其他什么。联系如此方便,我们却如此疏远,自然是有问题。

我们每天不停地在线搜索、浏览,进行社交、娱乐以及甚至还将身边人/事情和上网、娱乐进行比较,用与机器共处时间取代其他的事情和生活,人类关系开始退化,很多人更倾向向机器寻求慰藉和答案,而不是向近在咫尺的人,在线联络流畅和舒适感超过实际交流,甚至更愿意逃脱到虚拟空间。例如,很多现代人更愿意和简单的机器相处,而不是和“复杂的”的人类面对,无论吃饭、休息还是在途的时间,屏幕成为他们惟一愿意和更频繁地面对的。

(2)我们经历过农业一代、工业一代,现在呢,可不可以说是“信息一代”?这些人伴随电脑、网络成长起来的,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价值观都不一样。也许对于其中一些人,更多的问题不是怎么和机器相处,而是怎样和人相处吧?

还有的问题,像是被抛弃在网络上现实世界垃圾,负面情绪,发泄和指责,告白、秘密、出轨,喧嚣和混乱。网络像个广场,众声喧哗;也像后巷,黑暗肮脏;还像世外桃源,可以暂避。现实世界的总总,被投影、汇聚,隐藏或者放大。

难怪有很多“第二人生”类似的应用,网络也许就是他们的第二人生?或者对某些人,它是比真实世界更真切、更重要的,“第一位”和“真实感”的人生 ?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传统我们是和一台电脑连接,是和单个或者多个独立的机器进行交流或者信息的交换。伴随着随着各种智能设备和云端的崛起,智能设备成为虚拟世界的入口,手机,尤其是智能可穿戴和虚拟现实设备,成为打开界限的工具,也标注了人在网络的另一个身份。一旦登录这个入口,你也不再如传统是一台机器简单连接,而是连接和汇总到整个虚拟世界,并且成为其中的一个分子。每个人的经历、智慧和情感汇聚到一起,诞生一个新的世界或者智慧。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存在一些无论我们愿意或者不愿意看到,却有规则且必然存在的一些现象:

例如网络群落和投票机制,善的节点和恶的节点。网络世界便捷的投票条件,以及话语权的争夺,导致圈子/群落的文化,以及对核心节点价值的重视,少数派很快会被同化或淹没,善的节点和恶的节点在对方眼里都很明显,这种网络标注和身份识别,导致网络暴力和圈子的文化。网络霸凌、网络恶流以及暗数据。还有对隐私挖掘的乐趣,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络欺诈和犯罪。

(3)我们今天每天在电脑前用大量时间,模糊了工作和生活,公共和私生活的界限;

每个人似乎将自觉不自觉地将灵魂的一部分投射到网络中,当然是以数据形式;

现实没有的或者存在的群体、思想在网络上的诞生或再现,从社区到网络公社。

当然也还有,机器网络、数据网络、行业网络、行业信息机构,以及数据交换和交易的网络等。

除了人的投影外,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智能网络和智慧机器问题现在已经不是个科幻命题了。据说,以色列一个创业者正在试图通过自己手机操控机器人,到一个新的地方,可以将手机插入机器人接口,激活机器人、交换数据和开展工作。这类似出现了“机器灵魂”的问题,一种机器智慧在另一台机器上复活,自我传承和不断复制。

20世纪80年代,Marvin Minskey(马文·明斯基)教授就提出希望,能够创建出一台计算机,它是如此完美,以致人类灵魂也愿意居住到这个躯壳里面。这和科幻作家刘慈欣处女作《中国2158》中描述的多么类似。人类灵魂进入机器,自我复制和超级进化,最近那部电影,《超验骇客》你也可以看看。

以及我们甚至可以联想到的机器自主思考,机器人自主网络,以及机器灵魂问题,数据灵魂和碎片等等问题,难怪反网络以及技术(信息新路德主义)者要那么担心,我们放出的这种力量并给予其自主生长的条件,其结果和未来是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的确值得人类好好探讨。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其中的商业机会,尤其是涉及到产业互联网的改造和升级;云计算中心,以及大数据的开发应用;社交的细分,比如专业、垂直社交领域等;网络信用,虚拟财产交易和继承规则;还有,机器人。

尤其是那种拟人化脑,语音以及动作行为、思维模式,甚至外形也模拟人类的,正如很多科幻片所说的,起初的感觉别扭后,后期慢慢习惯,并且融合了。或者某一个未来,一个机器智能在讲故事:以前有一种生物,它们长得跟我们很像,因为越来越不能适应我们的世界,然后就灭亡了。或者,我们会变成一个类似阿西莫夫在其经典《银河帝国》中描绘的索拉利星球。 机器智能和功能高度发达,人类高度封闭和耽于享乐,最终自我放逐消失在茫茫宇宙。

(4)今天,是我们在驱使电脑电话,还是电脑在利用我们进行进化?

尤其是,这样的技术已经学会繁衍技术,自我进化,就像电影中的“异形”们。

而且,正如很多故事和电影设置的:

尤其是,在你感觉最好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危险的时候。

人工智能将再造互联网。不止机器人,未来的所有设备除了具有联网、计算、存储能力外,还具有人工智能,至少包括图像识别能力、自然语言识别能力、智能运算能力、智能控制系统等等,更进一步则可能包括如意识、自我、心灵、无意识的精神等生物人特性。产业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存粹工业革命概念的机器消失,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生物的人与智能的机器。而且,很多设备可能都被“人化”了。当然,更多智能还可能保持传统形态,比如我们的智能终端,或是是某种家电或者设备。我们可以想象,这将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吗?

(5)凯文凯利这样写道:“网络之间,主动迷失自己,温柔地向未知世界投降,暂时忘却自己确信的周遭生活。”

电影《入侵脑细胞(the cell)》中有一句话,相信真实,即为真实。

但,我们会最终出不来吗 ?

如果割裂的如果不仅是人际关系,还有我们和传统,过去和未来。

那么,未来的即便存在的“人类”,还会是我们今天理解的人类吗?

如果一种技术和智能,最终演化是要导致我们和所有过去,真实的人,现实的世界,和之所以成为我们的特质分割开来,我们应该努力改变的是这种技术或进程,还是思想或我们自身?

或早或迟,我们需要回答这个问题。

编辑:admin

标签: 关于 20年 再往前 互联网 人类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