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向着完全自主驾驶迈进,挑战特斯拉,也引发美国担忧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取得飞速发展,并不断向自动驾驶领域进军。如今,中国企业在驾驶辅助软件领域竞争激烈,从初创公司小鹏汽车到科技巨头华为,都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驾驶行为,引导车辆应对各种交通状况
中国自动驾驶:向着完全自主驾驶迈进,挑战特斯拉,也引发美国担忧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取得飞速发展,并不断向自动驾驶领域进军。如今,中国企业在驾驶辅助软件领域竞争激烈,从初创公司小鹏汽车到科技巨头华为,都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驾驶行为,引导车辆应对各种交通状况。然而,目前最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仍需司机保持警觉,并在必要时接管车辆。
尽管中国驾驶辅助技术在美国尚未广泛应用,但美国政府对其审查力度正逐步加大,调查配备中国软件、能够监控司机并联网的车辆是否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中国希望主导自动驾驶技术,并将其视为成为全球汽车强国的关键一步,这将对西方和日本构成有力挑战。
中国优势:电动汽车市场和消费者接受度
虽然特斯拉在美国消费市场的驾驶辅助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拥有独特优势,可以帮助相关企业加速技术进展。
- 中国市场上近一半的新车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先进的驾驶辅助技术需要大量电力来驱动复杂的車载计算机进行瞬时决策,而电动车相比汽油车的铅酸电池,能提供更为稳定的电力供应。
- 许多中国消费者精通科技,但驾驶经验相对较少,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将车辆控制权交给电脑。根据普华永道(PwC)去年的一项调查,85%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接受不需要人工操作或监督的自动驾驶,而美国消费者中这一比例仅为39%。
政府支持和特斯拉启示
无论驾驶辅助系统还是自动驾驶出租车,都是向完全自动驾驶迈进的关键步骤。各地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方针,促进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行业分析师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表示,地方政府非常愿意帮助企业测试这项技术。“中国的整个生态系统旨在加速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
特斯拉从简约的车内设计到直销模式,一直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灵感来源。如今,它在驾驶辅助技术方面也发挥了类似的作用。
端到端驾驶技术:人工智能的挑战
特斯拉和中国企业都致力于研发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端到端”驾驶辅助技术,这种技术无需依赖高清地图和预设规则,而是通过单一人工智能模型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决定驾驶行为。
通过对人类驾驶数据的训练,系统能在理论上自动应对新的道路和情景,尽管业内人士认为,在少见的驾驶情况下,安全性仍然是个挑战。
中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和技术公司正大力推进这一领域。小鹏汽车在今年5月推出了自家的端到端驾驶技术,首款使用端到端驾驶软件的比亚迪SUV将于今年上市,而蔚来也计划推出类似技术。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新车中,超过一半配备了L2和L2+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处理转向、加速和刹车,但驾驶员仍需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小鹏汽车:现实中的测试和挑战
小鹏表示,其端到端驾驶系统已经在中国道路上测试了约640万公里,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一辆装有该系统的小鹏汽车售价仅为22,000美元。
最近在广州的一次试驾中,一名小鹏员工在十几公里的行程中多次接管车辆。汽车在繁忙的市区道路和较为安静的小巷中行驶时,曾多次遇到需要人工介入的情况。
有一次,车辆在尝试左转时,尽管左转信号灯是红灯,仍缓慢向前移动,直到驾驶员接管控制。小鹏的一位发言人解释说,当驾驶员接手时,车辆仍处于左转待转区内。
在大部分行程中,车辆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行驶,最高时速约70公里。刹车和平稳转向的表现令人满意。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李力耘表示:“这项技术并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为了帮助驾驶员减轻疲劳。”
美国限制和未来发展
由于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美国消费者暂时还无法体验中国的驾驶辅助技术。不过,小鹏计划将其软件推向其他海外市场。
美国对中国先进芯片的出口限制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挑战。尽管目前美国未限制英伟达Orin系列和部分高通芯片的出口,但未来政策变化可能影响这一局面。
然而,小鹏和蔚来都已经在设计自家芯片,效仿特斯拉以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
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态势势不可挡,其不断突破的技术创新以及政府的强力支持,都将助推其成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导者。同时,这也将引发美国等国家对国家安全和技术竞争的担忧。
标签: 驾驶 中国 自动 向着 完全 自主 迈进 挑战 特斯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