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智能汽车的时代来了吗?近日,华为智驾和智己汽车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先后在互联网上“刷屏”,闹市区无需接管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作为汽车“智能”的核心,智能驾驶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根据IHS Markit的报告显示,中国乘用车市场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渗透率已从2018年的3.0%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13.0%,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近34.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华为智驾和智己汽车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先后在互联网上“刷屏”,闹市区无需接管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作为汽车“智能”的核心,智能驾驶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
根据IHS Markit的报告显示,中国乘用车市场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渗透率已从2018年的3.0%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13.0%,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近34.2%。
而随着智能汽车的高速发展,传统汽车产业中“主机厂”和“Tier 1”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以博世为代表的“大包大揽”式Tier1受到了造车新势力的冲击,智己这样的智能汽车品牌从诞生开始,就对自动驾驶相关的软硬件技术有着强烈的垂直一体化预期。
那么,智能汽车时代会让主机厂和Tier 1之间“卷”起来吗?为什么它们都要把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抢到自己手上?
这场主机厂和Tier 1之间的“互卷”,让我们先从两条视频的主角——智己和华为的“battle”中一窥端倪。
智能驾驶只有唯一解吗?
在手机业务遭遇美国“狙击”之后,华为便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智能汽车领域,转型智能汽车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今年四月份,华为放出的一段自动驾驶视频在社交网络上刷了屏——视频显示,在行人、电动车及汽车穿行的拥挤马路上,车辆的自动驾驶状态表现得十分智能。
在这样的“刷屏”传播下,大部分并不熟悉行业发展的“路人”网友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就是智能汽车的未来。
但实际上,华为智能驾驶技术并非唯一选项。
一个多月之后,汽车之家po出了一段实测智己汽车IM AD智能驾驶系统的视频,智己汽车以闹市区40分钟零接管表现,交出了一份来自主机厂“代表队”的答卷。
对比两条视频我们能够发现,智己IM AD的实测体验,并不弱于华为。
我们日常用车场景中,路况复杂的狭窄道路最让驾驶者“头疼”——此类道路中行人、车辆插入车道甚至横穿道路都让人防不胜防。
在智己汽车实测中,当汇入狭窄道路后,车辆首先会像“老司机”一样降低车速,进入“防御性驾驶”状态,当感知到有外卖小哥从右侧驶入机动车道横穿马路时,车辆就会从容不迫地进行减速和避让,整个过程平顺丝滑。
而华为的测试视频中,车辆遇到外卖小哥横穿道路,并没有明显的减速,当遭遇其他车辆突然插入车道时,华为智驾能够做到及时打方向避让,但因为幅度较大而超出了车道线。
能够看出在车辆转弯、避让违章车辆等场景中,智己汽车与华为智驾都能够做到零接管,在平顺度方面,智己甚至要更胜一筹。
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网友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觉得“提心吊胆”。这种感觉来自于对于陌生事物的本能怀疑——“这种路况我自己开都害怕,别说交给它了”“这东西不会突然失控吧?”“这要是不看着点儿它突然给我来句自动驾驶已退出……”
这是车辆和使用者之间缺乏沟通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智己的这套系统还首创了“信任增强体验”,简单来说就是用类似“wifi信号强度”的形式,对当前的路况给出智能驾驶“信心强度”。
人车的顺畅沟通可以增强用户的安全感,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智能驾驶系统的实用性。可以说,智能驾驶技术经历了多年飞速发展,各家企业纷纷交出了漂亮的答卷,目前智己和华为都达到了“学霸”水准,智能驾驶方案并不只有“唯一解”。
为什么智能时代必须“卷”?
在燃油车时代分工默契的主机厂和Tier 1,在智能汽车时代的发端便卯上了劲——为什么智能驾驶技术会成为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呢?
我们知道,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汽车,都会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数据问题和用户隐私问题。
自动驾驶涉及庞大车外感知数据和行驶数据,关系到交通状况、行驶安全、驾驶习惯等敏感数据,这些数据的归属,将关系到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也涉及到智能汽车企业合法合规,更关乎国家数据和信息安全边界。
毫无疑问,数据将成为智能时代最重要的“资产”。
此外,将自动驾驶技术把握在自己手中,还有助于产品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燃油车时代,由于Tier 1企业的强势,诸多规模较小的主机厂不得不使用高度标准的“供应商总成”,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只能陷入价格战的困局。
智能时代,企业掌握自己的智能驾驶算法,则能够通过用户数据和反馈对产品进行个性化迭代,从而形成独特的产品特性,实现更大的品牌价值。
显然,用自己的系统,将核心技术和数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把握住自己的“灵魂”。
“卷”得好不好,姿势很重要
当充满暮色的机械时代已经西沉,“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行业共识,新的赛道上涌入大批新选手——科技公司、软件企业、互联网巨头竞相入场,这样的赛场上,要把握自己的灵魂仅靠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智能时代,主机厂和Tier 1,必须找到内卷的“新姿势”。
仍以智己为例,IM AD正是采用自研与合作“两条腿走路”的“新姿势”,打造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一方面,智己汽车把握系统层面的设计,关键核心技术部分规控,以及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的功能软件等方面自研。这样的好处是,在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智己汽车拥有完全的自主选择权,从而拥有大包大揽式的Tier 1整体方案无法提供的差异优势。
IM AD在硬件上的豪华配置堪称“业界瞩目”——搭载英伟达Xavier芯片、12颗高精度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定制化超声波传感器,同时还支持英伟达Orin X(500+TOPS)芯片和两颗第二代半固态激光雷达的升级能力,保障了系统在硬件层面的“成长性”。
作为对比,特斯拉市售车辆的HW 3.0为144TOPS(两颗72TOPS芯片互为备份),Mobileye计划在2023年上市的EyeQ6只有67TOPS。
另一方面,智己也开放与头部供应商的合作,与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前沿企业Momenta深度打造“全流程数据驱动算法”。
这套算法的优势在于,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将经过回流、标注、训练,最终更新系统模型,能够解决智能驾驶过程中的一些低概率长尾问题。通俗来讲,就是让车辆真正具有了“思考”能力,而用户日常用车就是一种“练习”,在不断练习和思考的轮转中,车辆会像一个真正智能的大脑一样,自动成长和进化。
基于此,智己最新发布的首款车型智己L7,才能做到不逊色于任何竞争对手的智能驾驶体验,又能在产品个性化、智能软件迭代、用户数据隐私等方面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卷得好不好,姿势很重要。汽车行业正在从“机械工业的皇冠”蜕变成“智能科技的皇冠”,传统产业链必将被打破,按照新的规则重建。“合纵”还是“连横”,主机厂下探,Tier 1上探,谁能率先拿出好的产品定义新的产业链规则,谁就是这场内卷的最大赢家。
智己汽车已经跑在了前列,但这场主机厂和Tier 1之间的“相爱相杀”还远远没有结束。
或许Tier 1企业不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车企也不可能样样都做,“卷”起来的企业共同推动中国智能汽车技术快速迭代进步,上下游都能够从中受益,实现优势互补,才是一个良性业态的最终形态。
到那时,我们也便可以期待更多像智己L7这样的,中国自己的高端智能汽车出现,引领中国汽车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排头。
新业态下,产业链正在寻找新的平衡,套用说唱圈儿的说法,这场“灵魂”之争不是主机厂与Tier 1的“beef”,而是大家各自拿出作品证明实力,用良性竞争的方式向对方致以真正的“respect”。(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