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于见专栏 在苹果宣布推出播客订阅服务一个星期后,Spotify也推出了自己的播客付费订阅服务。 这并不是Spotify与苹果在内容付费领域的第一次交战,Apple开创的“iPod+iTunes模式”曾风光到无视Spotify推出的付费订阅,但最终Spotify成为了赢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于见专栏
在苹果宣布推出播客订阅服务一个星期后,Spotify也推出了自己的播客付费订阅服务。
这并不是Spotify与苹果在内容付费领域的第一次交战,Apple开创的“iPod+iTunes模式”曾风光到无视Spotify推出的付费订阅,但最终Spotify成为了赢家。
苹果这次眼看Spotify正在大手笔布局播客,终于决定抢先做出动作。
苹果在今年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苹果播客将从5月起推出付费订阅版本,为付费订阅用户提供无广告收听体验、付费专享内容、新系列及独家系列抢先收听、往期内容回听等特权。
在播客领域的战争
Spotify作为跟进者,在付费订阅服务方面考虑更周全。
先是表示,未来两年都不会在播客创作者的收入中提取佣金,两年后才会开始收取5%的平台费。
这可能是Spotify自己就很反感“苹果税”,Spotify之前就曾向欧盟投诉苹果公司,斥责苹果税是一种垄断行为。
Spotify的变现方式不止有付费订阅,还有更为完善的广告变现策略创收。
除了原有的广告功能,Spotify还首创了Spotify Audience Network。从5月1日开始,Spotify将开放这一变现工具。
Spotify播客在美国每月的听众人数如今已经达到2820万,比苹果的还多出20万。Spotify和苹果作为如今播客界的两大巨头,战争变得无可避免。
当Spotify的播客市场份额直逼曾经的播客行业老大――苹果播客时,苹果不可能感觉不到压力,在Spotify之前推行播客付费订阅的做法恰恰是它危机感的表现。
而当苹果打算将播客商业化,某种程度上反而是对开放播客生态的伤害,加上其高额的“苹果税”,以及Spotify等强敌竞争,无疑会降低它原本的竞争力。
相比之下,前期不收取中介费、后期抽成5%的Spotify变现方式更容易吸引创作者,相较苹果播客,Spotify虽然是后来者,但凭借对播客产业的一系列收购积累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
正如Spotify被誉为数据炼金师,随着播客场景中内容的爆发,它将凭借自己的大数据和算法给用户推送他们最感兴趣的播客。
Spotify 的强大之处在于,不仅能推荐关联节目,还能推荐符合用户兴趣的特定片段。与此同时,Spotify推出了交互广告新功能来解决播客变现问题上。
值得注意的是,Spotify是通过将买音乐变为租音乐,从而开启流媒体音乐付费时代的。但是,播客与音乐不同,自诞生起就是公开且免费的。
Spotify成功的前提是在大众对于音乐需要付费购买的认知基础之上的。
但是播客这里,人们不习惯通过向平台付钱才能实现自我表达和倾听。从目前已有的商业化尝试来看,现实也不容乐观。
毕竟,付费播客的代表Luminary只有8万付费用户;2016年推出的 Audible 频道在亚马逊和 Audible 有声读物的支持下也没有掀起水花。
播客的痛点还在于内容上的混乱、小众,商业化上主要依赖广告,对订阅模式不包容。
在硬件领域的战争
Spotify上个月发布的车载智能硬件“Car Thing”,是一个“能让你的车里充满音乐、新闻、谈话等内容”的智能硬件,可采用语音控制;当你对它说“嗨,Spotify”,就可以像唤醒siri一样唤醒设备并发出指令。
虽然这种智能硬件并不罕见。但罕见的是,Spotify决定自己制造的硬件。
简单来说,Car Thing和手机上的APP没有区别,而在手机上反而更容易操作。
Car Thing是Spotify在硬件开发领域酝酿已久的大招。早在 2017 年,Spotify 便公开招募“语音硬件产品经理”。简言之,外人看着“多余”,实际背后潜藏野心。
目前,国内外科技公司争相布局基于AI的语音交互系统。
2017 年,在亚马逊、Google、微软等一系巨头进军智能家居领域,近几年全球智能音箱更是迎来爆发。
去年智能音箱市场虽然受疫情等原因的影响,销量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实现了正增长。
这也难怪Spotify想开发一款属于自己的车载智能音箱,不仅弯道超车,避开竞争惨烈的智能家居市场,从车载场景下手跟上智能音箱这一风口。
车载娱乐作为音频领域最成熟的场景之一,自然也是Spotify的音频战略中重要的一环。
智能汽车在去年的爆发打开了车载场景巨大的流量入口,没有比今年更适合Spotify通过Car Thing入局车载场景的时机了。
Amozon、Apple、Google这类科技公司用免费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切入硬件销售,Spotify这类流媒体平台则试图以免费的硬件带动软件服务的场景深入,但本质都是互联网平台的流量战略。
Spotify的压力来自2019年,亚马逊和谷歌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免费增值流媒体音乐服务,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家的智能音箱。这导致Spotify去年的广告收入已经不足亚马逊的二十三分之一。
Spotify与亚马逊、谷歌之间一直围绕着广告来竞争。
对于后两者而言,音乐并非是战略重点,提供免费音乐服务除了可以丰富自己的软硬件生态,还可以激发广告业务更大的潜力。
Spotify的广告收入在去年疫情期间萎靡不振。但是在去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广告营收同比大幅度增长了29%。可见,公司在播客业务上的大量投资为广告业务带来了明显增收。
与国内TME盈利方式不同,Spotify虽然有着让其他流媒体音乐平台望其项背的付费订阅率,却被单一的营收结构所发愁,广告作为它的主营业务之一却始终没有发掘出全部变现潜力,营收占比常年徘徊在10%。
无论是布局播客还是试水硬件,对于Spotify而言本质都是通过丰富用户体验来拓展变现空间,但也都拥有挖掘广告业务的潜力。
Spotify CEO两年前对Spotify的困境定下了三个解决方案,一个是用户增长,一个是场景覆盖,还有智能推荐。
Car Thing让Spotify可以通过落地车场景来获取年轻用户,通过智能硬件的广泛安装做到自身音乐服务无处不在,用Car Thing“麦克风”进一步完善不同场景下的个性化推荐。
智能汽车作为新的移动生态,Spotify选择以硬件入局车载或许是为了打造下一个“iTunes+iPod”的全新商业模式,也就是硬件销售带动软件服务,进一步推进规模化的音乐付费。
正如它一直以来秉承的“硬件为内容服务”的宗旨――一切硬件都是为了捆绑销售Spotify的音乐服务。
但硬件的价格高昂,音乐价格相对低廉,两者的结合是不是最合适的还是个未知数。
流媒体音乐之王
15年前,Spotify在斯德哥尔摩成立,由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音乐时代。
从1990年代开始,互联网上就有在线音频播放的服务了。酷狗、酷我和QQ音乐等都诞生在Spotify之前。
尽管当时的在线播放的体验远不如现在方便,但这些音频服务的出现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启。
以包月订阅形式付费的模式早在2000年代初就出现了。但是却是Spotify的崛起带动了“音乐流媒体”概念不断升温。
当时的播放器本质上都是播放本地文件,而Spotify则不提供MP3下载,不能播放本地文件,只能在线播放,用户可以搜索歌曲,或者创建歌单。
Spotify一开始并不支持网页播放,只支持客户端,用户可以免费使用,但需要注册账号。这为日后积累付费用户奠定了基础。
2008年,Spotify在欧洲正式发布,三年后登陆美国市场,带着整个音乐产业进入“流媒体时代”。
流媒体收入在去年占到了全球音乐产业收入的六成以上,标志着其统治性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自2015年流媒体收入放量增长之后,跌了15年的全球音乐产业回到了微笑曲线。这要归功于付费用户高达1.55亿,市场份额占32%的Spotify。
Spotify的成功也终结了苹果公司在数字音乐领域的垄断地位,干倒了曾经风光无限的iPod,迫使苹果公司也不得进军音乐流媒体产业。
版权价格随着付费用户和收入增长的同时也水涨船高,这也是Spotify和音乐流媒体面临的困境:收入增长始终跑不赢版权支出。
音乐公司中只有腾讯音乐盈利了,主要靠的是社交娱乐来创收,而盈利模式单一的Spotify,只有把希望放在播客上。
15岁的Spotify还在亏损的状态,Spotify去年年收入78亿欧元,净亏5.8亿欧元。
Spotify已经陷入了无法盈利的困局,音乐创作人也在要求Spotify提高流收入的支出。
音乐市场的前景还很广阔,高盛的分析报告显示,未来十年音乐产业的收入规模将在流媒体的带动下翻一倍。
但是Spotify在互联网巨头的围追堵截下,还能不能撑过这个十年并最终实现盈利,不得而知。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