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趣科技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趣科技 2020-04-22 09:55:07 转载来源: 光明日报

有个人,在7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一件事:把“活”字写进故宫的“门”里,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走近人们的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他就是自称故宫“看门人”的网红、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单霁翔

有个人,在7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一件事:把“活”字写进故宫的“门”里,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走近人们的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他就是自称故宫“看门人”的网红、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单霁翔。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单霁翔的新作《我是故宫“看门人”》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为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献礼之作。

本书从故宫“看门人”的角度,讲述了单霁翔在故宫博物院担任院长期间,深入贯彻“活起来”的理念,带领全体故宫人通过不懈努力,让故宫文化走近人们的生活,让故宫博物院成为“活起来”的博物馆,实现“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庄严承诺的故事。内容涉及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管理改革、学术与教育、品牌建设、文化传播与交流等方面。

单霁翔是2012年1月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当他以故宫博物院员工的身份走在观众中间,开始设身处地体验人们的参观感受时,就发现,故宫还有诸多世界之最没有完整呈现出来,故宫文化的魅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他开始思考:一些世界之最是最重要的吗?它们很重要,但是不是最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有品质的文化生活更加向往,故宫文化遗产资源究竟多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现实生活作出了贡献,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具体就一位观众而言,当他走出故宫博物院的时候,回顾从这次难得的文化之旅中究竟获得了什么,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他说:“在我看来,定义一个好的博物馆的不是建一个高大的馆舍。一定要深入其文化资源,凝练出文化能量,举办好的展览、活动,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博物馆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闲暇的时候愿意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还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回去以后还念念不忘、一来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

单霁翔不仅是个思考者,还是个实践者。七年时间,他带领着故宫人,大胆而负责任地进行了诸多改革。从2012年到2019年4月,公众眼中的故宫博物院,从一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老学究”,变成了一位高调有内涵的“大明星”。故宫不再只是旧皇宫遗址,不只是游客到此一游的景点,而成为真正的博物馆。在专业权威的学术研究支撑下,故宫成为教育机构,用多种方式向人们传播宫廷文化,传播故宫学,传播“择一业终一生”的匠人精神。

据了解,《我是故宫“看门人”》是单霁翔首次完整记述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点滴的代表之作。他以丰富的人生积淀、独特的叙事视角、流畅的语言和珍贵的图片,解读了故宫博物院的社会形象转变。全书贯穿着作者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渗透着守正创新的博物馆人深耕力行、润物无声的朴素和真挚,也呼应了新时代赋予文博人“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使命。

文博界三位近百岁泰斗对此书及单霁翔在故宫的工作,分别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说:“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守护民族文化精魂,为江山、为后人留得胜迹在,这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进程中必须迈好的重要一步。”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说:“紫禁城过去是皇家的,现在是人民的。单霁翔院长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和解读传统文化。故宫需要这样一代代守正创新的‘看门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良镛,也是单霁翔的老师。他将自己学生的作为与作品总结为:“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从古老的‘物质环境’走向鲜活的‘人居环境’。”

标签: 文物保护 走向 文化遗产 保护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