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挖走的300知乎大V:精英们的钱途和角力) 当今日头条签走300知乎大V时,正是刺中了知乎的软肋。长久以来,它未能帮助答主形成一定的激励措施
当今日头条签走300知乎大V时,正是刺中了知乎的软肋。长久以来,它未能帮助答主形成一定的激励措施。
来源:AI财经社
文 | 石若萧
编辑 | 金赫
1
纽约老李校长被今日头条签走了。
“谁会嫌钱多呢?”他说。在这场答主争夺战中,他的姿态很特别,刚好夹在知乎和今日头条中间。“在知乎上根本就不赚钱,我也看不上这点小钱。”纽约老李校长笑着说。
纽约老李校长原名李冠峰,1981年生人。2014年入驻知乎,答题范围颇为驳杂,多聚焦社会话题,擅于传授“人生哲理”,至今已经积累了18万余粉丝。目前他自己创业,业务范围为旅游公司和新媒体。他的知乎签名是“本人已转型时尚美妆情感人文艺术博主”,再之前的签名是“知乎变现第一人”。
这两个签名都颇有种向知乎官方宣战的意味。
2010年,平台上线开始,知乎的气质相当明确,学历向、精英向、内容向。平台中又以金融、理工和计算机类知识受到推崇。此外,谈吐不俗、有高学历加持的人文艺术类话题答主也会广受尊重。
知乎三位联合创始人:周源(左)、黄继新(中) 、李申(右)
而“时尚美妆情感社会”等话题答主,因为“没有干货”,则统统被划到“鸡汤贩卖者”的范畴,免不了要接受其他用户或明或暗的鄙夷。至于“变现”则一直是知乎上的忌讳。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用户坚定地认为知识的传播应该无价,只要沾上钱,便是可耻的。
按照上面的归类,李冠峰恰恰属于“鸡汤贩卖者”。他对这个平台充满一种复杂的感情。这是一种互联网代表的平等精神和精英精神的角力。
他承认,签名中的所谓“变现”是一种调侃说法。对他这样的生意人来说,变现指的应该是一种可以持续稳定创造利润的商业模式。按这个标准来看,知乎目前提供的给用户创收的手段,都达不到要求,因为“规模小,不稳定,看不上”。
“就是想跟主流对着干。”他说。
“像我们这样的人,不是那种高学历精英,就算答再多题,得再多赞,在他们眼里也就是个瘪三,登不上大雅之堂。”在说这句的话的时候,他的语气里并没有不满,相反却带着一丝恶作剧式的笑意。
2
在不同的语境中,“知乎精英”拥有不同的评价。充满喧嚣的网络空间中,知乎只有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依赖“精英”,才能保持社区的调性,而同时社区要向外辐射,这就意味着封闭和开放之间注定存在冲突。在某些语境下,“知乎精英”甚至成为了一个骂人词,一些韬晦者觉得他们过于口水,只懂点高谈阔论,另一些人则揶揄他们充满精英式的傲慢。这期间,官方的任何倾斜,都意味着形成一条智识上的鄙视链。
首当其冲就体现在变现问题上。
随着开放注册导致的用户流量增多,商业化浪潮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个曾经的小众互联网技术圈子。因为缺乏将影响力转化为金钱的合理渠道,一些大V们选择了不是那么体面的变现手段。
首先是营销号抱团点赞。因为知乎的内容推送机制,点赞无疑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营销方式。几个已经积累了一定关注者的用户往往相互点赞,把对方的答案推到自己关注者的时间线上,利用多米诺骨牌的效应迅速“涨粉”。
2015年发生的“二十四帧事件”便是如此。当时用户孔鲤、胡岚、君陌Faust等人为了推广自己名为“二十四帧”的专栏和公众号,用相互点赞、编辑或删除问题话题等方式谋求更多曝光。
最终,管理员在同年10月12日将这些账号全部封禁,封禁的理由包括“拥有多个帐号,或者与多个帐号合作谋求不正当曝光”,以及“买卖帐号、关注、赞同,或者其他干扰社区秩序的交易”等。
近两年过去,二十四帧专栏仍有超过五万五千名关注者,孔鲤本人的关注者更是高达14万之多。
知乎专栏“二十四帧”的首页,目前该专栏已被禁止更新,最后一篇文章更新于两年前。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孔鲤等人的封号,不少人鸣不平。很多人认为抱团点赞虽有舞弊之嫌,但毕竟无伤大雅。何况这些用户曾经也产出过不少优质内容,带来了流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用户lxghost却不这么认为。在这个年仅28岁的网络安全从业者看来,网络世界从来不只是暴露在外的平面,其表面下往往隐藏着极多不为人知的暗涌。
“如果违背了知乎的原则,不管什么账号都会封禁掉。而且知乎一定有切实的理由,毕竟知乎后台掌握着我们的所有活动数据,能作出判断。”他说。
李冠峰的态度更加干脆:既然官方不让抱团营销,那就引流。于是他在签名里和答案中都附上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把对自己的创作内容感兴趣的关注者们都导走了。
3
尽管今日头条步步紧逼,知乎却一直在坚持按着自己的逻辑前进。
今年以来,知乎对内容的推送机制作出了进一步修改,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抱怨“限流”一事。所谓限流,指的是许多大V发现,自己的关注者再也看不到自己发出的动态了。
驱使李冠峰签下今日头条合约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知乎的“限流”。“我18万多关注,影响力变得连那些几百粉的新人都不如。玩着没意思,既没有成就感,还不发钱,不如早走。”
但知乎并未承认限流。“承认是不可能承认的,永远也不可能承认的。”李建博说。9月的一个晚上,我在华贸的一家咖啡馆内见到了李建博。他目前从事广告行业,在知乎上以创作文风跳跃的先锋小说出名,目前拥有4万余名关注者。
“其实我就是想要试着拓展一下汉语的边界。”或许是因为刚下班,他显得有些疲惫。虽然他自己从来没有被限流,但“听人抱怨过,从商业的角度,也能够理解这种做法。”因为平台也需要鼓励新人一直继续产出好内容,不能让大V过多地把持话语权。
一位知乎内部人士也表示,针对个人的限流绝不存在,所有争议事实上都源自算法自动分配的权重。知乎内部有一套极其复杂的推送算法,会按照话题和用户身份给赞分配不同的权重。比如说,在与心理学话题相关的答案下,一个心理学博士的赞的权重会比普通用户高。这种算法保证了平台的“信噪比”会始终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
但无论是刻意限流也好,算法变动也好,知乎内容推送机制已然对一部分“功成名就”的用户回答积极性造成了伤害。
活跃用户徐二狗和朱朱妹s表示,他们俩正在很严肃地评估知乎未来衰落的风险,也有转战微信公众号的计划。两人皆为90后,目前都在英国读书,现实生活中是一对情侣。他们在知乎上以一对幸福恋人的形象出现,活跃度相当高,答题范围颇广,涉及有美妆、穿搭、情感等领域。两人分别有4万和9万余名关注者。
“不知道是因为故意限流还是别的什么,知乎现在的时间线整个就是错乱的,用户体验不太好。今日头条自带那么大的用户流量,这样杀过来,说真的有点担心它挺不住。”徐二狗表达了担忧。
知乎深度用户徐二狗。图/朱朱妹s
但二人也表示,头条流量大归大,但就目前而言,不是很担心知乎作为一个内容社区的地位被撼动,“未来会怎样,不好说。”
李冠峰就这个话题也同我聊了很多。谈话中,他提到了一个弗洛伊德式的概念,即“本我”和“超我”。就“本我”而言,他对知乎官方讨厌得很,因为妨碍了他做生意。但站在“超我”的角度,他不得不承认知乎目前的内容输出质量还是保持在一个相对高度上,让他在浏览的过程中“一直能学到新东西”。
4
一位不愿意透露自己ID的知乎深度用户联系了我,说他有一些真诚的意见想要表达。但“因为在现实中同知乎官方有一点交集,所以无论如何不能透露身份,否则意见就不够真诚了。”
这名用户早在2011年便已经通过邀请码注册,算是社区元老之一,以撰写大量有硬学术资料支撑的答案著称,目前拥有10余万名关注者。这一次,他也是同今日头条签约的300余大V之一。我们联系上时,他正在欧洲开学术会议。
他认为,今日头条挖人只不过是小事一桩,知乎现在事实上面临着更大的隐性危机。
“300人其实不算什么,很多创作者都默默离开了,这个数量远远超过三百人。”他表示,“知乎现在看起来依然声势浩大,那不过是因为有过去六七年沉淀下来的内容托底而已。”
恶魔奶爸在朋友圈曝出此事后,引发了一场广泛讨论。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将知乎形容为一艘在海上航行的大船,而官方则是舵手。“这个舵手很奇怪,就好像脑袋里没有计划在乱开。”他说。
“现在有这样一种趋势:因为缺少激励,原本的知乎优质用户离开,转战公众号去写东西,完了内容再通过机构号转载回知乎。这种链条的形成原因是知乎管理层需要重视的。”
在他看来,如今的知乎已经不再是一个意见领袖交锋的平台,更加像是一个人才市场。“草根新人在这里还是有出头的机会的,只是出头以后就被别的地方收割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形成对作者的良好正反馈。”他说。
这次我一共访问了十四名知乎深度用户,除了那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用户以外,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表示,知乎中文内容输出社区第一把交椅的位置短期内不可能被动摇。今日头条和它服务的是不一样的群体。
lxghost表示,因为职业缘故,他对整个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了解。就他的观察来看,知乎目前依然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求知欲望,一种向上的精神追求,这网络世界中十分之难得。他一直坚持有一个理念,即“观点无对错,水平有高低”。
知乎用户杨天桓的态度更加直率。“说实话,如果你通过别的地方联系我,我可能理都不会理你。但你通过知乎私信我,我就会默认我们俩是一个level的,可以出来见个面,聊一聊。”他说。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又想要逼格,又想赚大钱,基本是不可能的。上一个两样都做到的牛逼公司是几年前的苹果――但苹果现在也不行了。”杨天桓说。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