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张强辞任执行董事 阿里影业变革加速) 《财经》记者 高洪浩/文随着张强此次的岗位变动,阿里影业再次向外界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其未来的主战场将在产业链中、下游。2017年6月23日晚间,阿里影业发布公告,自2017年6月23日起,张强因内部工作调动原因已辞任执行董事,并不再担任董事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财经》记者 高洪浩/文
随着张强此次的岗位变动,阿里影业再次向外界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其未来的主战场将在产业链中、下游。
2017年6月23日晚间,阿里影业发布公告,自2017年6月23日起,张强因内部工作调动原因已辞任执行董事,并不再担任董事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张强在中影的时候口碑就比较两极分化。阿里影业现在业务有转向,传统的内容业务已不是其最重要的冲锋业务,因此张强此次的工作调动在意料之中。”一位曾经参与阿里影业项目的电影资深人士对《财经》表示。
2014年6月,阿里巴巴以62.44亿港元认购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60%的股份,并在同年8月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此前担任中影股份副总经理的张强出任阿里巴巴影业CEO。
两年后,2016年12月5日,阿里影业发布公告,宣布阿里影业董事长俞永福兼任CEO,原CEO张强和原总裁张蔚转任联席总裁,向俞永福直接汇报。这次转变被业界认为,是阿里巴巴对于此前阿里影业业务发展的不满。
在张强带领阿里影业的前两年时间里,其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了大量投资与并购。2015年,阿里影业收购售票管理软件公司粤科软件;10亿元认购大地院线可转股债券;斥资1亿元认购杭州星际80%股份。此外,阿里影业分别入股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导演斯皮尔伯格创立的新公司Amblin Partners,并在2016年参与了博纳影业私有化。
但在主电影业务上,阿里影业却推进得非常缓慢。张强仅带领阿里影业完成《摆渡人》一项主控电影。这部口碑两极分化明的电影,其导演张嘉佳曾表示,票房要过10亿才不会亏损,但根据猫眼电影专业版,最终这部电影仅收获4.83亿票房,专业评分仅为5分。
根据阿里影业财报,2014年阿里影业净亏损4.17亿元,但2015年阿里影业实现净利润4.66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盈利更多来自于港币对其他货币汇率变化的差距所得。2016年,阿里影业再次净亏损达9.59亿元。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影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阿里影业在主业务推进缓慢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张强,此前他工作的环境大多在体制内,因此阿里影业在一开始“国企”风格比较明显。
一位参与阿里影业项目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阿里影业工作效率相对大部分影视公司确实比较缓慢,流程也复杂。在其合作的项目中,合同与财务审批要经过十余道流程,而该项目启动快3个月才走到第四道。但这种国企风格的体制,恰恰是与以创意与人为核心的影视产业所不相适应的。
《摆渡人》的失利让阿里巴巴意识到,互联网公司与传统电影公司基因的不同,想要跨越电影行业的门坎亦非一朝一夕。
2016年12月5日的人事更替,表明了阿里影业的战略转向决心。俞永福在公开信中表示,阿里影业将在内部组织方式上致力于成为内容产业的“高盛型组织”,业务运行上更加扁平化,组织结构上向业务合伙人形态和心态上升级。
“这次阿里影业组织架构的转变,并由职业经理人取代传统电影人掌舵,意味着阿里影业离一个传统的影业公司越来越远,而更加接近一家互联网公司,宣发、产业链下游的业务在未来会成为阿里影业重点。”一位资深电影行业人士在2017年1月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7年6月19日,俞永福在出席上海电影节时表示,未来,阿里影业制作少量的内容,不与上游内容方竞争,更多在中下游如通过电商平台的大数据优势,帮助电影宣发,并重点开展衍生、授权工作的业务。
随着阿里影业此前的不断调整、俞永福在上海电影节的公开讲话,以及此次张强的岗位变动,阿里影业已经向外界明确传达了自己的定位,阿里影业不是要做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公司,而是做为行业提供基础设施的公司。
正如俞永福所言,行业一年400多亿的票房,放在其他行业,都不算什么,行业规模这么小,本质上属于这些基础设施的“供应”不足的问题。
“术业有专攻,这既是阿里的优势,更是行业迫在眉睫的需求。”一位电影行业人士对《财经》记者称,I P挖掘、互联网时代的宣发、衍生品开发与零售能力这些都是传统电影公司与整个行业至今没有搭建起来的能力,而他们给行业带来的价值却会远远超过一两部高票房的电影。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