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中国殡葬协会:建议改用二维码墓牌

互联网 2017-04-06 11:48:06 转载来源: 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死人与活人“争地”或将成为现实) 民政部一○一研究所2016年发布的《2014-2015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约800万,火化率约50%;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大部分省份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在此背景下,目前很多城市存在墓地资源短缺、价格虚高等问题。中国殡葬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营性墓地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大导致墓地价格被抬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有待变革的殡葬观念

(原标题:死人与活人“争地”或将成为现实)

民政部一○一研究所2016年发布的《2014-2015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约800万,火化率约50%;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大部分省份现有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在此背景下,目前很多城市存在墓地资源短缺、价格虚高等问题。

中国殡葬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营性墓地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大导致墓地价格被抬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有待变革的殡葬观念。

中国殡葬协会会长助理王衍臻说,上世纪50年代,国家推行火葬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节约土地。而在改革开放后,“入土为安”的观念回潮,人们将火化的骨灰立碑埋葬,其实是违背了火化的初衷。

王衍臻表示,修建大墓、豪华墓,不仅占用了大量耕地、林地,白化了很多山头,还耗费了大量木材、石材、水泥,造成了浪费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后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应该更多地分配给生者,对逝者更多的应是运用诚敬、感恩、纪念、传承等文化形式,对于墓碑等物化形式不应过于看重。

王衍臻说,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必须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少占土地甚至不占土地。

“立碑是为了方便祭祀,新时代人们应该使用新型方式悼念逝者。互联网助推殡葬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王衍臻说,二维码墓牌运用二维码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以电子数据方式,将逝者的人生历程通过文字、视频影像资料予以保存。二维码墓牌材质选用铜、陶等制品,体积小,与石材墓碑相比,节约土地、保护生态,将二维码墓牌电子平台所载的生平事迹、视频影像通过移动终端予以再现,具有较强的追思、人文纪念、生命教育功能。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每年需要安置约7万份骨灰,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墓穴占地不超过1平方米计算,北京市每年需要7万平方米净地,折算成现实中的墓地,大概需要占用20万平方米的土地。如果不对公墓期限进行严格管理,死人与活人争地将很快成为现实。

标签: 中国 殡葬 协会 建议 改用 二维 码墓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