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寺最近又火了。这次是因为龙泉寺推出一个名为“贤二”的机器人,凭借其呆萌的外表迅速走红
北京龙泉寺最近又火了。这次是因为龙泉寺推出一个名为“贤二”的机器人,凭借其呆萌的外表迅速走红。北京龙泉寺动漫中心负责人贤帆法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参与“贤二”机器僧制作的公司包括新智元、康力优蓝、慈星股份、盛开互动、达闼科技等多家机器人及互联网公司。“贤二”机器僧目前不计划商用,前期成本由参与的企业或者个人消化,属公益性质。
记者留意到,参与“贤二”机器僧制作的康力优蓝、盛开互动、图灵机器人公司背靠上市企业。
图灵机器人创始人俞志晨告诉记者,第一代“贤二”目前只支持简单的人机交互。北京龙泉寺贤书法师也表示,第一代“贤二”机器僧知识有限且智能不强,还需通过不断自主学习以及迭代开发变得更聪明。据了解,第二代“贤二”已经在研发过程中。
属于公益事业性质
网红“贤二”最近很忙。
从“出生”开始,它就不断在全国各地奔波亮相。回到寺庙,它又得“接待”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粉丝、媒体及科技界人士。
根据公开资料,这个“贤二”机器人身高近60厘米,身着黄色僧袍,能跟人语音对话,会说佛经佛法,口头禅是“我去问问我师父”。
早前,学诚大和尚曾提出,要把佛法中的道理,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为了实践学诚大和尚的理念,更好地传播佛经佛学,贤帆法师和贤书法师设计出动漫人物“贤二”,并通过漫画配以诙谐的文字,传播禅语。2014年,北京龙泉寺出版以“贤二”为主角的佛法漫画书《烦恼都是自找的》。2015年7月,各地机器人研发专家聚集在北京龙泉寺召开研讨会后,“贤二”机器僧进入制作阶段,两个月后,“贤二”机器僧首次亮相广州动漫展。随着曝光率不断增高,“贤二”迅速成为新一代“网红”。
面对网红“贤二”,人们不禁想问,机器僧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贤帆法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贤二”的参与制作企业或团体包括新智元团队、康力优蓝、广州福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慈星股份、北京盛开互动、达闼科技、中国移动大数据所、汇真传媒、搜狗、图灵机器人、青岛飞跃机器人、阿优文化、湛庐文化等。
记者注意到,其中康力优蓝、盛开互动、图灵机器人拥有上市公司背景。康力优蓝是上市公司康力电梯的参股公司,目前康力电梯直接持有其40%股权。去年9月份,康力电梯还曾拟通过定增将康力优蓝收归麾下,不过该议案最终未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盛开互动是一家以虚拟互动、智能硬件及服务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公司,目前也由慈星股份控股51%。此外,图灵机器人今年1月份也获得上市公司奥飞娱乐的投资,奥飞娱乐以5000万元获得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年无限)5%的股权,而光年无限目前最为人知的产品就是图灵机器人。
记者了解到,“贤二”机器僧并没有商用的打算,目前也只有一个,存放在北京龙泉寺。
至于“贤二”前期制作成本,贤书法师回应称,参与制造方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商业作为目的。企业、个人或者团体机构在佛教平台上把各自的技术、时间、精力和资源无偿地提供出来。
“没有人计较自己出了多少钱,也没有人计算自己付出的辛劳值多少钱。实际上是有人支付需要发生的基本费用,但是从来没有人提,寺院也没有支付任何费用。后期的维护都是技术团队在做,也没有人提出费用,如果有的话,企业和个人都悄悄自己支付了。”贤书法师表示。
俞志晨也向记者证实,“贤二”是属于公益事业性质。
第二代正在研发中
有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据其了解,“‘贤二’机器人实际上相当于康力优蓝旗下机器人产品‘小优’换了一个外壳形象,不具备学习能力。”
据了解,康力优蓝是为第一代“贤二”提供本体设计的企业。
俞志晨向记者表示,第一代“贤二”只支持简单的人机交互,另外还包括一些附加支持,比如问答,但还不具备学习能力。他告诉记者,“第二代‘贤二’会更深度地做,包括语音视觉、多模态交互感知以及对佛学知识的大规模处理等。”
实际上,除了线下的“贤二”机器僧外,在科技企业及团队的参与下,线上“贤二机器僧”也同步开通,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端与“贤二机器僧”对话。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体验发现,目前线上“贤二机器僧”能回答诸如“你是谁”“你爸妈是谁”“你觉得我漂亮吗”“我很不开心”等简单问题,而一旦涉及较复杂的问题,“贤二机器僧”就暂时只能搬出口头禅“阿弥陀佛”“等等,我去问问我师父”来应对。
北京龙泉寺方面表示,每多一个人向它提问,线上“贤二”机器僧的数据量就会相应增加,也可以说智能可以不断提升。因为线下机器僧毕竟是“小和尚”,知识有限且智能不强,还需通过不断迭代开发变得更聪明。第二代“贤二”的各种能力会有较大的提升。
据贤帆法师透露,第二代“贤二”正在研发中,目前依然有国内外的企业、个人希望参与其中,帮助解决之前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实际上,“贤二”机器僧背后是国内AI(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深圳狗尾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邱楠告诉记者,目前国内AI仍在起步阶段,国内机器人产品或许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并不具备像人类一样的学习能力。“这是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