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晚,Space X成功回收了猎鹰9号火箭。这是人类史上首次火箭回收,CEO埃隆・马斯克当然在发射现场
这是人类史上首次火箭回收,CEO埃隆・马斯克当然在发射现场。当时他在Twitter上说的话是:“欢迎回来,宝贝儿!”(Welcome back, baby!)
▲猎鹰9号发射现场
不知道马斯克有没有热泪盈眶。这项可回收技术,意味着火箭的发射和造价成本大大减少,可以说,离他移民火星的梦想实现又近了一大步。
即使是原本不看好Space X的人,现在也不再轻易嘲笑马斯克对太空的探索兴趣是“白日做梦”了。
然而如果要回溯这一切,除了眼光独到的自己,马斯克最该感谢的或许是70年前,两位同样心怀太空梦的火箭工程师。
他们中的一位亲手将“太空第一人”加加林送上太空,另一位则促成了阿姆斯特朗的“月球一小步”。
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为德国研制出洲际导弹的时候,二战正打得起劲。他的V-2火箭是纳粹德国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之一,为英国、荷兰等地带来了重创。
▲“导弹之父”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
然而在这名“导弹之父”眼里,他看到的V-2火箭是另一副潜力无限的模样。冯・布劳恩甚至能想象它带着第一颗人造卫星抵达轨道的未来。
但每一次他提出这个想法,他的党卫军指挥官都会很明确地说:你这是在白日做梦。元首想要的是武器,而不是什么科幻小说里的玩具。
▲二战期间,在德国,准备发射的V-2火箭
所幸的是,冯・布劳恩并没有让现实削掉这个梦想。
二战结束后,他被美国招降。很快,苏联和美国的军备竞赛拉开帷幕,冯・布劳恩设计的V-2火箭和他的专业知识变得吃香,他又提起了自己的太空梦。但不管在哪个同事听来,这都只是胡思乱想。
他们觉得他是个奇怪的书呆子,但冯・布劳恩设计的火箭和导弹又的确能让美国在军备竞争中不落后太多。因为有才,他们容忍他的不切实际。
▲1957年,冯・布劳恩的证件,他当时所在的部门为在美国陆军导弹局发展处(ABMA)
美国有冯・布劳恩,而苏联找到了自己的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Sergei Korolev)。他们要求科罗廖夫做出跟V-2火箭一样、甚至更厉害的洲际导弹,如果失败,就要以莫须有的政治罪名把他关进西伯利亚的劳改营。
苏联对科罗廖夫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外界不闻其名,只知道苏联有个造火箭的“总设计师”。这个秘密一直守到他1966年去世。
▲科罗廖夫
然而,冯・布劳恩跟科罗廖夫二人虽然一生不曾会面,但他们却隔着太平洋仰望着同一片星空,有着同样探索太空的梦想。
科罗廖夫没有就这个梦想作过多陈述,也没有对苏联的威逼作出无谓的反抗。他埋头设计、研发,一直到成果受认可,一直到自己地位重要得可以接触高层。
▲科罗廖夫
后来他玩了个小把戏。科罗廖夫跟航天局的负责人建议将这些武器用作太空探索,他说,只要任务成功,苏联必定招来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羡慕与模仿。而最关键的一句话是,科罗廖夫说,美国已经在计划这个事情了。
当然这是句谎话,但激将法的作用让苏联随即将注意力从军事武器转移到飞往太空。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这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前一天,冯・布劳恩的想法还被称作是急躁而不现实;人造卫星发射后,他关于人类登月的说法就成了“可信而重要”。
落后太多的美国终于在1958年7月成立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要启用冯・布劳恩和他的德国团队涉猎这块未知的外太空,挽回颓势。
▲1963年,冯・布劳恩与肯尼迪总统见面
1961年,科罗廖夫改进的火箭成功将加加林送上太空。
▲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类,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
1969年,冯・布劳恩与同伴研发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携带阿波罗11号成员完成历史性的8天任务,实现了人类登陆月球的创举。
▲冯・布劳恩和土星5号运载火箭所用的发动机合影
这两位有远见的工程师,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终于都用梦想劫持了政府,冥冥中改变了整个世界。
他们的太空梦想,也直接或间接地感染了出生在南非的这个孩子,马斯克。
2002年,当这位多金的企业家创立Space X公司,所有人都觉得他在闹着玩。他说想移民火星,但他不懂技术,他发现太空飞船的发射和造价成本太高,而当时的他甚至还不是硅谷里最有钱的那群人之一。
所以当美国国会在酝酿提出NASA的商业轨道运输服务计划(Commercial Orbital Transportation Services,简称COTS),打算将NASA的一部分货物运输等太空任务外包给商业公司时,他们自然也没把马斯克放在眼里。
带着“自由经济”的美名,所有人都知道COTS不过也就是门面功夫,最终的合作方,所有的资金还是会流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这些老朋友的口袋里。
再一次提梦想的力量可能有点俗,但的确因为马斯克的火星梦,Space X一直专注研究如何极大降低火箭和飞船的发射成本,他们的报价吓坏了其他合作方。
2005年,Space X跟NASA签下了合同。
到几天前12月21日,Space X已经开发出可以部分重复利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20多次。
每次发射火箭的成本为20万美元,而猎鹰9号火箭的造价高达6000万美元。如今有了回收技术,它可能能在长期使用中将成本降低100多倍。
实现廉价的太空旅游有望;而想像马特・达蒙在电影《火星救援》里一样玩耍,可能也花不了太久。
▲电影《火星救援》,温室种植土豆片段
NASA计划在2035年让人类登上火星,而马斯克设想的时间是未来9年至11年间。
这个梦,你愿意继续信吗?
微信搜索“站长搜索”关注抢6s大礼!下载站长搜索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