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网站运营 >> 电子商务

Uber体验:给中国人用的美国产品

电子商务 2014-03-04 05:44:30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文/顾晓波上周Uber正式启动了在中国的业务,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上海试运营了半年。与试运营时不同的是,Uber已经开通了中国官网,并接入了支付宝,价格也有所调整,同时为了方便记忆,起了一个中文名字“优步”

文/顾晓波

上周Uber正式启动了在中国的业务,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上海试运营了半年。

与试运营时不同的是,Uber已经开通了中国官网,并接入了支付宝,价格也有所调整,同时为了方便记忆,起了一个中文名字“优步”。

记者之前已经将Uber更新到了最新的2.14版,并绑定了支付宝账号,用优步叫车从上海虹桥机场到中山公园,总共花费112元,共耗时一个半小时左右。

在App Store,“优步”的名字并没有取代原先的“Uber”,而从体验上看,内置着Google Map和Foursquare数据的Uber仍然是一款给中国人用的国产品,更像是Uber的中文版而非中国版。

打车体验:等待一小时 本地化差强人意

记者从北京到达上海虹桥机场后尝试用Uber叫车到中山公园,由于Uber的服务价格较出租车高很多,所以Uber贴心地设计了估算车费的功能,不过记者却发现,在Uber内置的Google地图中找不到记者要去的酒店,估算车费功能也就无从说起。

记者随即搜索了港汇购物中心、正大广场、丽思卡尔顿酒店等地标性建筑,也并未搜索到结果,在搜索丽思卡尔顿时甚至出现了美国的搜索结果,而在最底部的位置显示了Ritz-Carton Shanghai,也就是丽思卡尔顿的英文名,不过没有任何中文提示,也不确定是不是记者要寻找的那个酒店。

搜索结果页显示,Uber的地理位置信息由Foursquare提供,而Foursquare在国内的用户和位置数据都少的可怜,这使得Uber的搜索结果页差强人意。

记者发起招车请求,很快就有司机师傅接单并打来电话,称过来要半小时左右,让记者耐心等待。当时Uber显示离车辆到达时间还有半小时,Uber显示接单的车辆还在徐汇区,距离机场17公里左右。

半小时后司机打来电话说堵在路上,还要半小时,当时Uber显示车辆到达时间为28分钟,地图显示车辆仍在徐汇区。

又过了半小时司机打电话称已经到达,此时距离发起招车请求已经过去了一小时,不过上车后司机态度非常好,车内很干净,在与司机一路攀谈中,车开到了目的地,司机端点击结束打车,乘客端即弹出评分按钮,评分后自动扣款,无需输入密码。

司机说,Uber是租用的专业租车公司的车辆,很多都是接待外宾的,所以硬件和服务上肯定过硬。

总体上叫车过程并不算顺利,POI信息过少,车费估算中看不中用,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让优质的硬件和服务带来的舒适感大打折扣,从产品看,Uber的本地化还有待加强。

司机爆料:不比出租好赚钱 同时用易到用车

司机为什么要远在17公里外接单?机场附近没有车辆?是不是每次都要等待一小时?

事实上这些问题的根源是车少,据了解目前Uber在上海的车辆仅为200辆左右,司机称一般接到订单后要二三十分钟才能赶到,经常有乘客等不及就取消订单,司机白跑一趟。

“我们烧的是油不是水啊,这么跑下去都是钱。”司机说,“但是Uber说乘客取消订单不是他们的责任。”

这名司机爆料称,其实有很多Uber的司机同时在用易到用车,因为易到的单子如果白跑了公司会给补贴,此外易到的订单量要比Uber多得多,此外还有大黄蜂等也都在做商务车的生意,很多司机同时用几家的。

据司机透露,目前Uber司机的薪酬是底薪+三方分成模式,一种是70%×20%+30,比如说用户打车花了100,Uber把70%即70元分成给汽车租赁公司,租赁公司抽取其中的20%即14元加上Uber给的30快钱补贴给司机,最终到司机手里是34元,另一种则是前三单无补贴,但是分成比例提高到了80%。

司机称每天接单的数量最少是两单,最多的时候有11单,招车的老外居多。

“其实不比打车贵多少,现在Uber平时起步价30,高峰期起步价60,出租车平时16晚上18,但是很多时候你用打车软件加价20块钱就没有司机愿意接你,招手就更别想了。”司机说,“他们现在每单打车软件补贴10块,乘客加价20,净赚30,比我们好赚钱多了。”

模式碰撞:与易到用车等正面竞争

去年易到用车副总裁杨芸就对网易科技透露,Uber在入华之前曾与易到用车接触,其在华的经营模式或与易到用车相类似。

目前Uber在美国的模式是整合闲散的私家车资源并通过APP与用户对接,不过这一模式在国内被定义为黑车。而在现在的形势下,Uber与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等有后台的本土产品竞争无疑没有任何优势,出租车公司也无法保证Uber需要的服务质量。

所以Uber最终选择了类似易到用车的模式,即整合分散的小微型汽车租赁公司,通过“租赁”其提供的车辆和司机为乘客提供服务。

如果Uber自己购置车辆提供服务,就相当于自己开了一家出租车公司,这一模式并不被国内的政策环境所允许。

与美国不同的是,Uber在国内面向的用户群也从普通用户提升到了高消费的商务人群,其本身并不是为了解决打车方便的需求,所以并不过多追求车的数量。

去年年底大黄蜂发布商务用车服务,随即与易到用车爆发正面冲突,目前商务用车市场尽管并不像打车软件一样刀光血刃,不过并不意味着背后的竞争不激烈,Uber这个外来的和尚如果不能在本地化运营上多下功夫,或许将成为另一个海外互联网产品在华的失败典型。

标签: Uber 体验 中国人 用的 国产品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