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双11”背后的金融数据: 一场互联网“大考”洪偌馨马云说,“双11”可能会比阿里活得更长久。这句话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双11”不仅影响了中国电商业、零售业的发展方式,这每年一度的互联网“大考”还带来了包括数据处理、网络安全、金融服务、物流配套等整个互联网生态的改变
洪偌馨
马云说,“双11”可能会比阿里活得更长久。
这句话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双11”不仅影响了中国电商业、零售业的发展方式,这每年一度的互联网“大考”还带来了包括数据处理、网络安全、金融服务、物流配套等整个互联网生态的改变。
11月11日,这个原本平淡无奇的日子突然有一天变成了光棍节,后来又成了中国全民狂欢的购物节。而进入第7个年头的“双11”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产物,甚至一种文化符号。
“双11”背后的互金数据
“双11”进入第7年,电商平台们交出的“答卷”没有意外地刷新了多项纪录。
截至11月11日24点,阿里巴巴以912.17亿元的交易规模收官,而去年这个数字为517亿元。除此之外,其他电商平台的流量和交易也在这一天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例如京东、亚马逊、唯品会的流量增幅就分别达到137.88%、81.15%、80.88%。
商业的繁荣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其中,在这场电商狂欢的背后,包括支付结算、消费贷款、数据处理、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服务也被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以阿里和京东为例,它们旗下的互联网金融集团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也早早地参与到“双11”的备战当中。以供应链金融为例,网商银行为天猫淘宝的中小卖家提供了90亿元的贷款,而京东金融也放出了75亿元贷款提供给商家备货。
在消费金融方面,“双11”单日,京东白条的用户同比增长800%,占商城交易额比例同比增长500%。而首次参与“双11”的蚂蚁花呗,支付交易笔数达到6048万笔,占支付宝交易总量的8.5%。
不得不说,“双11”的出现的确拉动了不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也激发了很多创新产品的出现,而这一点在互联网保险上尤为突出。
从去年开始,在电商平台孵化出的各类互联网保险逐渐在“双11”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众安保险为例,仅今年“双11”当天,众安的保单超过2亿元,保费收入超过1.28亿元。去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5亿元和1亿元。
对比一个数据,根据2014年众安保险的年度报告,其全年的保费收入约7.94亿元,也就是说2014年仅“双11”一天,众安保险的保费收入就占到了全年保费收入的八分之一。
此外,互联网保险的产品类型也从早期的账户安全险、退运险,发展到保障整体购买流程的云计算保险、保障购买到正品的正品保证险、保障价格实惠的买贵管赔价保险等等。
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马韬表示,现在包括技术支撑、支付保障、消费金融、中小企业贷款以及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的各种创新型保险,为“双11”提供了综合化、立体化的金融支持,大大提升“双11”的消费体验,释放了用户的消费热情。
天量交易的技术大考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对于“双11”的看法都那么积极。
除了购物节本身,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更广阔的意义。步入第7年的“双11”不再只是电商们的狂欢,包括金融、物流、互联网技术等太多行业都受此影响。
例如,在短时间内发生海量、高频资金交易对于电商平台的支付技术、数据处理,甚至网络安全都带来极大的挑战。难怪马云说,“双11”是整个中国商业基础设施的一个大考,也是中国互联网技术的一个大考。
他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大容量数据的并发处理,“双11”的技术处理可能已经达到了目前人类社会的极限了。此外,每年的“双11”也是对电商平台支付、物流、服务、运营等能力的考验。
以较为基础的支付环节为例,今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在“双11”当天完成了7.1亿笔支付,创下了8.59万笔/秒的交易峰值,这是去年“双11”峰值3.85万笔/秒的2.23倍。
一个可以对比的数据是,资料显示,VISA最新的实验室测试数据是5.6万笔/秒,另一家全球性支付清算平台MasterCard的实验室测试数据为4万笔/秒,在实际应用中,VISA处理的峰值为1.4万笔/秒。
可能也正是基于此,马云才有底气说,“我相信这几年的‘双11’技术大考会让中国有一天在商业基础设施上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世人的想象。”而这一点在移动金融上已经初见端倪。
根据各个电商平台披露的数据,在阿里912.17亿元的交易规模中,移动端成交占比为68%;苏宁易购线上线下销售订单量同比增长358%,其中移动端订单量占比达到67%;而京东“双11”当天的移动端下单量占比也达到74%。
事实上,“双11”大考除了针对电商平台自身外,与其搭档的金融机构、物流公司等同样面临考验。以阿里为例,参与其“双11”的金融机构就包括200多家银行、30多家国际支付机构、10多家保险公司。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蚂蚁金服获悉,涉及支付环节的200多家商业银行不仅系统容量在去年“双11”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而且从8月份开始,各家银行就开始对扩容后的系统进行了300多次的压力测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以消费拉动的新常态,新的经济转型,需要一个新金融的体系来支撑。而且,这个新的金融体系应该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作为底层基础、面向消费的普惠金融。
也许未来没有如马云所愿,“双11”可能会消失,或者它的影响有一天会消退,但技术的进步确是实实在在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