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趣科技

真的在让人变蠢吗? 科技

趣科技 2015-11-12 19:51:27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我拿出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买回苹果公司最早的一代 Macintosh 电脑。我把它放在桌子上,插上键盘和鼠标,打开电源开关

“我拿出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买回苹果公司最早的一代 Macintosh 电脑。我把它放在桌子上,插上键盘和鼠标,打开电源开关。电脑开始启动,在执行那些让它醒来的神秘程序时,它冲着我微笑,发出欢迎我的悦耳声音。我一下子迷上了它。”

这是56岁的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在回忆自己年轻时和个人电脑的初次接触时说的话。

“我最初的直觉是,wow,这太酷了!”当被问起初次接触电脑的情景,他的目光望向了别处,他说:“我到今天都还记得,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深深爱着电脑和技术。”

这位科技业观察者率先指出了云计算的重要意义,但他最出名的作品却是《浅薄:互联网对我们的大脑做了什么?》。在这本入围普利策最佳非虚构作品的书里,卡尔的主要观点是人类对互联网的依赖让他们失去了深入思考的能力。集中注意力变得如此困难,以至于他对朋友下了这么一个结论:“我发现我变蠢了。”

看过《浅薄》的人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有一些认为它揭示了新科技和人类关系的本质,有另一些则不屑一顾,认为他夸大了事情的严重程度。我们推测,后者通常是年轻的读者,和卡尔不一样,他们是伴随着手机和个人电脑长大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这样的人都会不同意卡尔的意见)。

当年卡尔写《浅薄》的时候,社交网络和 IM 工具还不是今天这样铺天盖地存在,Facebook、Twitter 不过刚刚起步,而微信、Snapchat 还没有诞生。让卡尔“变蠢”的东西是搜索引擎,以及今天被许多人认为比微信更能产生有深度交流的电子邮件。

如今事情肯定比他当年遇到的情况更复杂,于是他补了一本新书,叫《玻璃笼子》。看起来,他没有改变他的观点,依然对技术保持警惕的态度。

要跟卡尔争论“科技到底有没有让人变蠢”这个观点的对错好像并不容易,不过《浅薄》里的一些说法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科技发展不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好的大脑”,只是我们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大脑”;以及,“人类文明并非是表现出‘全世界信息’的总和,而是每一代都要重建文明”。

写完《浅薄》之后的几年里,卡尔一直在探讨人和电脑的关系。不过格局的变化比人们想象地更快。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让人将更多的思考交给手机,离开了手机,人们很快就失去原本拥有的常识,甚至是观察周围简单事物的能力。

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GPS认路,计算器让人丧失算术技能。但我们也知道外国人根本没办法心算,但很多中国人可以,我们脑子转得飞快,迅速说出了一个数字。的确,不同的教育方式让中国人和外国人有了区别。

但这些都不是决定性的区别。事实上,这仅仅是让两者变得不一样了而已。把话题置换到“机器、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的关系”上也一样,我们认为,人类没有变蠢,他们只是和过去变得不一样了而已。

你怎么看?

随着技术进步,卡尔依然维持他的观点:人类把记忆和逻辑外包给电脑,这样真的不太好

卡尔说:“我能够看到一些信号,我们其实是非常非常急切地想要把自己的天资转交给智能手机,我们变得如此依赖它们,以至于无法自己完成那些原本没有手机就能做的事。”

计算机在生活与工作中分担了越来越多的事务,指引人们度过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它们是如此地无所不在,以至于人们根本感受不到它存在。除非主动切断与智能设备的联系,你才会发现生活呈现出怎样荒诞的面相。

一位摄影师拍摄了一组名为Removed的照片,通过后期去掉照片中的手机

“人们会说,我不用学这个,也不用记住那个,因为我可以用 Google 搜索,用搜索引擎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卡尔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Google 让我们变蠢了。这其中缺失的一环是,只有通过学习、记忆,你才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你把那些信息整合在一起,成为观念性的知识,才能获得所谓批判性的思考。”

就像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一开始就用计算器,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如果一个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数学知识,使用计算器会帮他节省重复笔算的时间,而如果一个学生因为有计算器存在,而不去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他就可能很难向下学习更复杂的数学原理。

“如果你依赖计算机去做你自己并没有学会的事,它将成为你深刻思考的阻碍。你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变得对计算机上瘾。”卡尔指出。

缺失深刻思考的能力为什么可怕?人类的大脑如果经久不用导航这样的功能,就会面临着海马体弱化的风险,甚至有学者预测,在未来的 20 年里,阿兹海默症的发病年龄会越来越提前。

而智能设备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依赖的状态之下,并且毫无意识。依靠软件四处游走、依靠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依靠餐厅推荐社区判断商铺是否值得去,人们误以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牺牲,或者至少没有丢失什么重要的东西。但是实际上,我们已经丢失了越来越多获得技能的机会,因为技能的重要性已经被消解了。

“这是非常危险的。”卡尔说道,“人们并不是先熟练掌握这项技术,而只是依赖计算机,让它为你完成这件事。因此,你永远也无法精通这项技能。因此你根本没有一个基础。这样,人类的智能是没有办法升到更高的级别的。”

自动化以一种高效的方式减少了人类在工作中的参与程度,似乎会使生活变得更轻松、更舒适、更方便,但是自动化是由利益的驱动性决定的,它降低了工作的复杂性及挑战性,但没有义务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我们看到好像不借助某一种计算机或者屏幕的话,似乎就不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思考智能设备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占据了卡尔最近几年的主要精力,他说,“这种无形的影响我把它叫做玻璃笼子。”

卡尔认为,人类退化的征兆已经发生在不同层面

“对我来说,最危险的事情在于,你越依赖手机或者电脑,我们直接获得的经验就越少,因此,技能来自于练习和经验,我们越是不去提升技能,就越是依赖手机和电脑。这就是一个依赖手机、失去天赋的恶性循环。”卡尔告诉记者。

在自动化消解技能的浪潮里,职业收入、对技术要求都处于顶端的飞行员是很典型的例子。

所有人都认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飞行安全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之一。正是得益于机械化和计算机化的发展,以及飞机设计、航空公司安全程序、飞行员训练以及空管的进步,在过去几十年间,飞行事故发生率和伤亡数量大幅下降。

但是当机载计算机系统出现一些故障,飞行员必须采用手动飞行的时候,往往会犯错误,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2009 年 5 月的法航空难事件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飞机在大西洋上空遭遇风暴,当自动驾驶系统断开的时候,飞行员由于太久没有手动控制飞机的经验,完全丧失了对情况的认知控制,飞机坠毁在巴西圣保罗附近的岛屿,机上人员全部罹难。

而这并不是惟一一次特例,在那前不久的一场飞行事故中,飞行员同样没有察觉到失速警告,当时的调查员表示,一旦警告响起,机长“应该自动做出反应,但他却感到吃惊和困惑,他并没有按照训练的要求进行操作,而是给出了错误的飞行控制指令”。

处理失速是每一位飞行员的入门课程之一,但客机飞行员在空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在控制飞机。相比起自动驾驶系统,驾驶舱内的飞行员更像是一个陌生角色。

在亚马逊那个堪称商学院典范案例的物流体系里,货运工人无需记忆货物摆放的位置、规律,也不需要在脑中规划如何取货更有效率。它们每天的工作都围绕着一支被称作“枪”的手持扫描仪。

“枪”告诉工人接下来去哪个区、哪个货架、取什么东西,就像汽车的自动导航。

当一车商品取完后,另一组工作人员会用“枪”扫描每一件商品。管理系统会根据订单中每一件商品的尺寸给出最适合的包装盒型号,并告诉操作人员是否需要放空气袋避免冲击。这个管理系统甚至能够提前预测当天的工作量,据此计算出每一个时段需要多少人上班。

(站长搜索移动客户端用户若无法观看视频,请点此查看)

而在西雅图最新的仓库里,这些工人甚至已经不再需要推着车去拿货,Kiva 机器人能够把订单商品所在的货架带到员工的面前。机器人们配备了摄像头和传感器,中央控制中心会计算出目的地和移动最短的路线,每个机器人只需要按照指令,穿梭在仓库之中,然后“背”起货架,继续移动。

员工只需等待机器人的到来,伸手取下货物,打包,贴上标签。而后面的货架就会被机器人背走,工人则站在原地处理下一个货架。如此循环。

据亚马逊的员工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所说,使用了机器人之后,每位员工能在 1 小时内完成至少 300 个订单,而在那些还没有配备上机器人的仓库,尽管他们已经挺努力了,每小时也只能完成 100 单。

在这里,自动化程序将这样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到底谁在思考?至少在视频里,Kiva 看上去想得更多。

这些货运工人已经丧失了培养任何技能的机会,极端一点说,在亚马逊的工厂里,他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机械臂取货并没有人手灵敏。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宾塞表示,经济增长和就业“在发达国家是背道而驰的”。斯宾塞还提到,技术是造成以下三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机器替代了常规的人工劳动;在制造业和物流系统,机器人的使用态势越发明显,且这一态势将持续下去并不断加快;同时,在信息处理方面,计算机网络正替代白领来完成常规工作。”

如何打破玻璃笼子? 

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循环:自动化繁衍出自动化。每个人都希望通过电子屏幕来管理自己的生活,社会也改变了自身的惯例和规程去适应电脑的惯例和规程。

技术进步的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不管社会机制已经足够成熟。卡尔说:“问题在于,我们是将这个过程向对人有利的方向推进,还是向对机器有利的方向推进?”

“对人有利的方向意味着,一些时候你并不想把一切能够自动化了的东西都自动化。因为想要给需要锤炼技能的人们留下一些空间。”他解释道。

当证明人类智慧和创造性的机会越来越少,人类会怎样继续进化下去?他认为在设计整个系统或者设置程序的时候,应该遵循“让人类优先”的原则。

“在把一项技能自动化之前,先让人熟练掌握这项技能。”他这样解释道,“在计算机接管一切之前,应该让人有机会从头到尾梳理一遍整个问题和流程。比如在医疗的应用中,机器可以预测这里有哪些疾病的风险,专业的、拥有天赋的人应该拥有优先的机会,而后用计算机的分析来质疑医生,比如更多的数据,或者另一种演绎的方法。这让专业人士有空间去思考,去提升自己的天赋和洞见。”

卡尔的担忧不仅仅是机器人替代了人的工作岗位,而是“从短期来看,这会创造出更好的生产力,更高的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将让社会变得难以进步。因为,这样做就让那些拥有独特洞见的人类出局了。

“如果我们觉得应该尽可能的将自动化的水平向前推进,就会错过那些非凡的时刻,那些只有拥有批判思考能力的人们才能创造的时刻。”卡尔表示,“我们不应该再说,让一切尽可能地计算机化,而是应该去思考,怎样的方式能够让人保持参与,不让人的技能提升停滞下来。”

“计算机能做的,就是按照程序设定好的那样去完成任务,它们能够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人类想要进步的话,同样需要去提升技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保持人类一直参与,而不是一股脑儿全交给机器,这对保持人类的智能来说,会是更好的选择。”

航空公司不是为了让人变笨而推动自动驾驶,它们是为了让训练不足的飞行员也能保证安全,从而节省成本。亚马逊用 Kiva 机器人完成大部分搬运工作,是为了弱化工人熟练度对效率的影响,从而根据订单量随时增减人手。

当商业公司的根本目标是为持股人创造更多利润时,卡尔自己也知道,这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在商业世界里,驱使技术进步的最基本动力就是把人排除出去。

这也是最近几年,他思考最多的问题。

当被问起,自动化的浪潮是不是有点像恶魔时,卡尔的回答似乎表达了每一个手机依赖症患者的困惑。“我不知道我没有用过恶魔这个词,但是我不认为它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他说。

停顿了一两秒之后,他又补充了一句:“但是我仍然爱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站长搜索立场。

微信搜索“站长搜索”关注抢6s大礼!下载站长搜索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标签: 真的 让人 变蠢 科技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