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陶舜 近日新京报调查发现,微信平台上有关食品的谣言,已呈现出公司化运营的趋势,一些运营公司借造谣传谣生利,也不乏食品企业互相炮制谣言恶意中伤竞争对手。面对谣言,各大食品企业已起诉超过10家微信公众号运营公司,总体索赔金额超过6100万元,为近年来网络食品谣言索赔的高峰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陶舜 近日新京报调查发现,微信平台上有关食品的谣言,已呈现出公司化运营的趋势,一些运营公司借造谣传谣生利,也不乏食品企业互相炮制谣言恶意中伤竞争对手。面对谣言,各大食品企业已起诉超过10家微信公众号运营公司,总体索赔金额超过6100万元,为近年来网络食品谣言索赔的高峰。
食品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食品的谣言本来就极易传播,目前来看,食品谣言恐怕是无法被终结的,辟谣一批,又会出笼一批。但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只要提高科学素养,保持怀疑的精神,就不那么容易被食品谣言误导。不过我们都知道,人都是最关心自己和亲友的,而鸡汤和养生是微信朋友圈的两大势力,人们还有一种心理就是“宁可信其有”,谁都不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健康开玩笑,所以哪怕对食品谣言半信半疑,人们还是很有可能随手转发。而这,正是食品谣言难以禁绝的土壤。
食品企业高度重视微信上的谣言,并针对其中的重点造谣公司进行成规模的诉讼,是明智的,这不仅是一种事后的维权,也能给其他微信运营者形成一种压力,未来在发布有关食品谣言尤其是点名某某公司的时候,可能就不敢那么草率了。
微信朋友圈的传播,比网页、论坛的传播更具有精准性和连锁效应,因为这上面捆绑着我们的人际关系网络,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情感网络,非常适于传播情绪,其情感属性要比求真的科学属性大得多。亲友尤其是上下辈之间传递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嘱咐对方注意食品安全,通常并不是为了求证和辟谣,而是一种关心。所以一旦食品谣言产生,就很可能产生指数级的传播,因为在微信上它成了一个临时的问候由头。
在此形势下,食品企业最要紧的恐怕还不是事后的诉讼,而是在第一时间出来辟谣。这会加重食品企业的运营成本,但在社交传播时代,这种成本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否则被指数级增长的谣言所伤,损失会更大。该怎么办呢?首先,食品企业应该自建一个网络动态监控小组,实时监控与本公司甚至本行业有关的网络舆情,一旦察觉到可能发酵的问题,第一时间就要作出回应,这可以对谣言进行平衡和遏制。其次,食品企业还应该与有关政府部门和公共媒体保持沟通,借助第三方权威平台公开辟谣,以增加辟谣的公信力。
还要注意到,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都是老大难问题,对此媒体已经有过许多令人惊悚的报道。很多食品谣言传得很快,是因为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经验里,人们“相信食品很安全”的质朴之心一再被挫伤,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期待似乎已经没有下限。食品企业被谣言所伤,只是整个泛食品危机的冰山一角。如何治理食品谣言,决不是被谣言中伤的食品企业自己的事情,有些时候还是一个公共安全问题,相关行业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也要负起责任来,一起把食品生态搞好。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