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作为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新出路,制造业被重新重视起来
21世纪以来,制造业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作为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新出路,制造业被重新重视起来。2013年4月,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书》,所谓工业4.0也即“第四次工业革命”,特点是自动化、虚拟化、智能化。这一概念的提出,立即引发了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经济体也在推出类似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
作为我国近邻,制造业同样占据国民经济重要地位的韩国,也在2014年6月正式推出了被誉为韩国版“工业4.0”的《制造业创新3.0战略》。2015年3月,韩国政府又公布了经过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后的《制造业创新3.0战略实施方案》。这标志着韩国版“工业4.0”战略的正式确立。
韩国版“工业4.0”的产生并不令人意外。众所周知,韩国是全球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产业门类齐全、技术较为先进,尤其是造船、汽车、电子、化工、钢铁等部分产业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变化,尤其是在来自不断崛起的中国制造业以及逐渐复苏的日本制造业的“夹击”下,当前韩国制造业增长乏力,面临着竞争力下滑的挑战,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战略。而“工业4.0”概念的出世,恰恰为韩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绝佳的方向。
总体看,作为一份相对完整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方案,韩国“制造业创新3.0”在整体上参考了德国“工业4.0”战略的基本理念,其方案完整,内容具体,更有不少独特的看点。
首先,战略目标明确,以促进制造业与信息技术(ICT)相融合,从而创造出新产业,提升韩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为目标。韩国作为信息科技强国,具备制造业和信息科技业融合的基础。为实施“制造业创新3.0”战略,韩国制定了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的多项具体措施,大力发展无人机、智能汽车、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等13个新兴动力产业。韩国政府还计划,在2020年之前打造10000个智能生产工厂,将韩国20人以上工厂总量中的1/3都改造为智能工厂。这些都与当前德国等国家通过智能生产方式升级制造业的大趋势相吻合。韩国政府预期,通过实施“制造业创新3.0”战略,计划到2024年韩国制造业出口额达到1万亿美元,竞争力进入全球前4名,超越日本,仅次于中国、美国和德国。
其次,在战略设计上,坚持基于韩国的基本国情。毕竟韩、德两国的国情不同,产业地位、企业类型、营商环境、技术储备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区别,完全百分之百的“拿来主义”,只会导致“水土不服”。因此,韩国政府特意使用了“制造业创新3.0”的提法,意味着并非原封不动地复制德国“工业4.0”的全部理念。尤其是在战略执行上,充分考虑到韩国中小企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技术研发实力不足的特点,采取了由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由试点地区逐渐向全国扩散的“渐进式”推广策略。
再次,注意引导企业在“制造业创新3.0”战略实施中起关键性作用。韩国政府认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广大企业是“主力军”,而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致力于搭建营商环境,切实消除阻碍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限制。根据《制造业创新3.0战略行动方案》,韩国将积极发动民间资本的参与,计划通过对智能工厂、融合新兴产业等的投资,总计投入约24万亿韩元(约合230亿美元)资金,其中韩国政府的直接投入不到10%(2万亿韩元),其余均拟通过吸引民间资本投入解决。还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将扶持和培育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方向之一。韩国政府计划,通过对中小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截至2017年培育10万家中小型出口企业和400家出口额达1亿美元的中坚企业。
最后,高度重视提升韩国制造业的“软实力”,将其作为强化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应对其他国家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制造业创新3.0战略行动方案》提出,针对当前韩国制造业在工程工艺、设计、软件服务、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研发、人员储备等领域的薄弱环节,大力投入,以取得重要突破。尤其是提出,到2017年前,投资1万亿韩元研发3D打印、大数据、物联网等8项核心智能制造技术,尽快缩小与相关技术领先国家的差距。
当前中国也已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以达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目标。走“中国制造2025”之路,韩国模式亦有可借鉴之处。
芮晓恒(资深金融业人士,常驻首尔)
编辑:admin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