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今年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5)将于下周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召开,设备制造商将在这一世界舞台上展示其最前沿的新设备,同时将讨论未来可能会诞生什么样的设备,以及如何打造该产品。 对于可穿戴技术,更多可能并不意味着更好
据国外媒体报道,今年的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5)将于下周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召开,设备制造商将在这一世界舞台上展示其最前沿的新设备,同时将讨论未来可能会诞生什么样的设备,以及如何打造该产品。
对于可穿戴技术,更多可能并不意味着更好。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存在全能型可穿戴设备和廉价、专用可穿戴设备之争,对于谁会胜出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人们希望在今年的CES展会上,就这一问题能得出答案。
可穿戴设备无疑是一项关键的新技术。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到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有望增长至1.12亿件(台),超过去年数据的五倍。就连时尚杂志《VOGUE》都将苹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作为其封面图片,该产品是明年最值得期待的可穿戴设备之一。智能眼镜和虚拟现实头盔,曾经还被人认为不过是科学幻想中的东西,如今已作为消费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
那么可穿戴设备领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今年的CES展会上,设备制造商将一决高下,不仅仅看看在这一领域竞争对手有那些,而且要看看谁的产品最适合未来发展。包括三星、LG、摩托罗拉和英特尔在内的可穿戴技术巨头,预计将在Apple Watch推出前提前确立自己的江湖地位。而其他较小的可穿戴设备公司,预计将相互之间或与阿迪达斯等运动、健身和服装行业大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努力确保不被淘汰出局。
但在这次CES展会上,甚至在其闭幕后,人们就可穿戴设备未来争辩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现在则更像一个哲学问题:消费者希望购买一件可穿戴设备,然后该设备能提供几乎所有功能;还是希望购买一堆连网设备,如鞋子、衬衫和眼镜等等,它们配合使用从而实现一个共同目标?
可穿戴设备公司已经站队,但分析师表示,他们不相信有这个问题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市场研究公司NPD Group的分析师韦斯·汉德瑞克(Wes Henderek )指出:“我认为这是可穿戴设备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他说,目前可穿戴设备效果不明显,就是它们试图提供所有功能,但最终没有那项功能很强大。
全能型与专用型
苹果是全能型可穿戴设备的坚定支持者。预计今年春季上市的Apple Watch,将配备一块完整的彩色显示屏,拥有心率测量功能,搭载健身和健康跟踪软件,内置从生产力到通信等一系列应用。该设备最高售价为350美元。
苹果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公司。谷歌的Android Wear软件也提供多项功能,三星、LG和摩托罗拉的智能手表均搭载该软件。例如,Moto 360智能手表可以玩游戏,拥有可互动、詹姆斯·邦德风格的表盘,内置笔记应用Evernote,并支持语音命令功能。三星Gear S智能手表提供蜂窝无线连接功能,因此用户可以利用该设备拨打电话,甚至外出时可以让自己的手机解放留在家中。
但并非所有公司都支持这一策略。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转而打造专用设备。他们将传感器嵌入各种各样的产品,从衬衫到滑雪板到工厂使用的手套再到3D打印的假肢等等,而且这些产品相对于大公司生产的智能手表等要便宜很多。
因为这些设备没有试图提供所有功能,所以它们一般来说更便宜,但在执行某个特定任务上可能更有效和更强大。这些设备还存在另一种前景,即它们相互间可以进行“对话”,从而打造一个遍布我们身体的设备网络。例如,智能耳塞能读取你的心率,并将数据发送到跟踪身体运动的智能腕带上;智能衬衫可以收集汗液成分、皮肤温度和电解质水平等更为敏感数据然后,然后通过一个移动应用将这些数据整合,最后显示在智能手机上。
今年3月,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对美国数千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希望拥有一款佩戴在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如Apple Watch。但对专用设备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如珠宝、夹式设备、嵌入传感器的衬衫和鞋子等。行业研究公司Gartner预计,2015年,智能服装的出货量从10万件上升至1000万件,几乎达到全球智能手表销量的三分之一。
即使谷歌内部一些人士也认为打造专用可穿戴设备的策略是有道理的。当该互联网巨头2012年首次推出可连网头戴式设备Google Glass时,该公司将其作为一种头戴式计算机。但现在,随着其它类型的可穿戴设备数量激增,一些谷歌高管对一款设备是否可以提供所有功能产生了争论。
开发了Google Glass的谷歌X实验室负责人阿斯特罗·泰勒(Astro Teller)指出:“Google Glass只是众多可穿戴设备中的一种,而用户最终要穿戴很多东西。”
他表示,谷歌目前在可穿戴设备的策略,集中反映在由谷歌X实验室开发的另一款可穿戴设备——智能隐形眼镜上。这种隐形眼镜嵌入非侵入性的传感器和微芯片等,将由瑞士诺华制药(Novartis)负责生产。其目标是帮助糖尿病患者通过读取泪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监测血糖水平,从而免去取血化验的痛苦。
他指出,试图让一片小小的隐形眼镜提供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是愚蠢的做法。
到目前为止,让一款可穿戴设备仅提供有限功能的策略已经证明是成功的,尽管某些设备正在迅速过时。像Fitbit、Jawbone和Withings等可穿戴技术初创公司,以及手表制造商Garmin(佳明)等传统设备制造商,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出售专注于少数几项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并赢得了消费者。现在,智能手环和健身追踪器已经站在可穿戴技术的前沿。
虽然像Fitbit等公司开始尝试在其可穿戴设备上加入更多功能,如一块用于显示时间和已走步数的显示屏,但这些设备的重点仍集中在测量运动量和监测睡眠等以健康为导向的功能上。与这些设备配合使用的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可以让消费者输入该设备无法测量的数据,如运动中所消耗的热量等。
到目前为止,让可穿戴设备仅提供有限功能的策略看来是有效的。根据市场研究公司NPD的数据,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间,Fitbit在全球健身追踪器市场上占有68%的市场份额。Gartner表示,随着智能手表的爆炸性增长,特别是Apple Watch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将导致今年健身手环的销量增长出现放缓。
Fitbit正在加大努力,去年10月宣布推出自主研发的智能手表Surge。虽然该设备也配备了彩色显示屏和搭载了多项应用,但并不是要与苹果的Apple Watch展开竞争,而仍将重点放在健身追踪功能上。
Fitbit的主要竞争对手Jawbone去年秋天发布了智能手环UP3,该设备继承了该公司2012年推出的、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智能手环系列Up的一向风格——不配备任何显示屏。Jawbone表示,该设备执行心率监测等常见功能并不需要一块显示屏。
Jawbone健康平台经理安德鲁·罗森塔尔(Andrew Rosenthal)上月在一个有关可穿戴设备的会议上表示:“我可能会购买智能手表,但不会用它来监测我的睡眠。我们不会去努力打造一款智能手表,这不是我们的强项。”
不过,仍有迹象表明,当科技巨头推动消费者将注意力转向智能手表后,专用可穿戴设备的好日子也将到头。服装巨头耐克公司于2012年初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推出了健身追踪器FuelBand,这是一款面向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的廉价智能手环。
但仅仅两年后,耐克就解雇了负责FuelBand开发的硬件团队,同时该公司CEO马克·帕克(Mark Parker)证实,该公司已将重点转移至Nike+软件上。耐克也许看到了不好的兆头——该公司过去曾与苹果合作,而苹果CEO蒂姆·库克近十年来一直是耐克董事会成员。今年春天,一款Nike+应用有望出现在Apple Watch上。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手表
还有一个原因,让人相信可穿戴设备将最终成为全能型的设备:智能手机曾经历同样的过渡:智能手机最初以无线电话机的形式出现,然后是双向寻呼机,但最终它们增加了许多功能,取代了传真机、计算器、手持相机和GPS设备等等。
风险投资机构Mayfield Fund的风险投资人蒂姆·张(Tim Chang) 指出:“设备大战通常就是在通用设备与专用设备间展开的。”蒂姆·张于2010年与他人共同创办了可穿戴设备公司Basis Science,去年初该公司以约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英特尔。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通用型设备与专用设备之争有什么不同?挑战之一是电池续航时间。
像三星Gear Live和Moto 360等配备了较大显示屏的智能手表,经常因电池续航时间短而受到批评。苹果CEO蒂姆·库克也曾暗示,Apple Watch电池的续航时间将无法超过一天,用户需要一天一充。
但也有一些例外。初创公司Pebble的智能手表电池续航时间可达5至7天,这部分要归功于该公司用按钮来代替触摸功能,并且避免采用彩色显示屏。微软的Band是健身手环和智能手表间的跨界产品,配备了彩色显示屏和提供心率监测功能,其电池续航时间可达48小时。
简单的可穿戴设备如果不试图做太多的事情,其电池续航时间往往会更长。谷歌的阿斯特罗?泰勒认为,可穿戴设备将分布在我们的身体上,一方面是从时尚的角度来考虑,另一方面是从电池续航时间来考虑。
他不是唯一持这样观点的。例如,美国歌星Will.i.am去年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环Puls。该设备没有得到什么好评,但他宣布推出该产品时,表示他的公司I.am+正准备推出其它可穿戴设备,其中一个产品是智能夹克,当它的袖子接触你的智能手表时,可以为它充电。
分析人士最后表示,在短期内,全能型可穿戴设备将有可能胜出,特别是因为在其它领域,专用型设备也正在消失。如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打印机和智能手机,它们都倾向于不断增加功能。
Mayfield Fund的蒂姆?张指出:TomTom通过向车主销售GPS设备取得了成功,现在也不得不让其主要产品整合到手机中,成为手机中的一款常见软件。他说:“那些凭借专门设备取得成功的公司,现在最为紧张。”
编辑:admin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