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公里外“隔墙观物”?这项“黑科技”被中国科学家实现了
在1公里之外就能看到一面墙背后的情况,这听起来像是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未来科技。然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窦贤康、徐飞虎团队却让这项技术成为现实...
智能设备 2021-04-20 10:22:55 -
韩国科学家开发全新LED技术将触觉反馈定位到触摸屏上的特定区域
虽然现在大多数智能手机的屏幕都内置了触觉反馈,但整个屏幕都会发出嗡嗡声,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然而,一种新的触摸屏薄膜,利用LED只在特定区域振动...
手机互联 2021-04-15 09:33:27 -
机器人顶刊IJRR:中国科大自主研发低成本软体机器人手臂,轻松完成生活中的操纵任务
导读 软体机器人手臂由于具有本质柔顺性和连续变形特性,在智能制造、医疗康复,家庭服务等领域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最新一期的机器人顶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IJRR)刊发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陈小平教授团队在软体机器人手臂上的研究进展,展示了软体机器人手臂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智能设备 2021-04-10 10:52:59 -
美为阻中国科技进步下黑手,出招打压中国超算实体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萧达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李雪 陈欣】当地时间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7个中国超级计算机实体列入所谓“实体清单”。美方的公开借口是这些实体涉嫌“破坏军事现代化的稳定”,但有商务部官员告诉美媒,它们都与中国建造世界上第一台百亿亿次级计算机的雄心有关,美国的用意不言自明...
业界动态 2021-04-09 08:55:05 -
聚焦快乐神经递质中国科学家抑郁症研究获突破
我们感受感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其实来源于大脑中的一种被称为“快乐神经递质”:5-羟色胺,明确5-羟色胺受体分子结构和功能机制,可以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北京时间3月25日凌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和蒋轶团队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导了三种5-羟色胺受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揭示了磷脂和胆固醇如何调节受体功能,以及抗抑郁症药物阿立哌唑的分子调节机制...
智能设备 2021-03-25 10:29:16 -
中国科学家为15种肿瘤的细胞“画像”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记者林苗苗、侠克)癌种不同,肿瘤的细胞组成也存在差别,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特点。近日,中国科学家从单细胞水平对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15种癌症的肿瘤浸润髓系细胞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刻画...
趣科技 2021-02-07 16:01:05 -
我国科学家用新技术实现11公里量子纠缠“纯化”
新华社合肥1月13日电(记者徐海涛)量子纠缠是实现量子通信的重要基础,但纠缠态非常脆弱容易消失。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合作,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将两对低纠缠度的纠缠态“纯化”成一对高纠缠度的纠缠态,并首次实现了11公里的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纯化效率比此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
趣科技 2021-01-14 09:13:06 -
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克星”基因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黄垚)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白叶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过揭示Xa7高抗、广谱、持久、耐热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机制,为水稻白叶枯病的长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趣科技 2021-01-14 09:12:07 -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自然界新矿物---空锌银黝铜矿
新华社天津1月11日电(记者周润健)记者11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获悉,由该中心曲凯研究团队近日发现并命名的自然界新矿物——Kenoargentotetrahedrite-(Zn)(空锌银黝铜矿)正式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批准。新矿物全型标本目前已被中国地质博物馆馆藏...
趣科技 2021-01-12 09:38:07 -
中国科学家利用航天“黑科技”研发为手机充电的保温杯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袁全)保温杯、充电宝,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中国的航天专家以现有充电宝技术为原型,通过航天领域高性能热电转化技术,经民用转化,打造了一款水杯型手机充电器。热电设备由可将温差转换为电能的材料制成...
趣科技 2021-01-12 09:36:09 -
中国科学家研究自由空间远距离量子通信获重要进展
据新华社合肥12月27日电 (记者徐海涛)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潘建伟、彭承志、张强等人与清华大学王向斌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研究员等人合作,近日实现了基于远距离自由空间信道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开启了在自由空间实现远距离复杂量子信息处理任务的可能。 近期,潘建伟等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能抵抗强湍流能力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使双链路总信道效率提升了约4倍到10倍...
趣科技 2020-12-28 09:11:05